今天有看到了两篇访谈,看了之后挺高兴的,前段时间一直焦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可以得到的有关消息里,都是他的世界和各种其他人怎样交集的故事,本人不是cp党,但并不很排斥,觉得很多人是本着兄弟情谊顺便YY去的,所以觉得无可厚非。(当然本人极端且只热爱湉湉童鞋)只是发觉各种奇了个怪的新闻,看了又看后表示一颗女汉子心伤不起。
今天的新闻终于不是这样的。两篇周刊的文章将他还原成了那个20岁的少年,怀旧,冒险,倔强有责任心,心底住着个软妹纸,温暖如春,。感觉到他果然是20岁啊20岁。和我周围的驴友朋友有着微妙的契合感。尤其是他的旅行经历,其实不在于他去了哪里遇到啥么,而在于他的目光所望向的地方。这个世界很美丽,有动人的诗篇和辽阔的远方,能看到和感受到这些的,都是纯良而美好的孩纸。而这样孩纸的音乐,都值得点赞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半个圈儿,一旁默默点赞中表示,说,那这边这么音乐圈这么乱,他回美国去做音乐挺好的。我听了后愣了半晌。
挺好的??????开玩笑。。。。。。。。。。
我一直坚信,音乐需要舞台,音乐者需要听众,尤其是对摇滚“心怀不轨”的音乐人,更加更加需要舞台和听众,更加需要让所有人都听到。不一定要所有人赞同,但需要所有人的听到。音乐代表了一种感受和传递。对音乐不同的态度决定了音乐在生命中的存在方式不一样,而作为一个以感受和传递为使命的以音乐为理想的人,他的存在方式就是让更多人看
到知道明白拥护。想到朴树,即使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并对这个世界有着某种程度“敌意”却依旧要让这个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所以作为一个心中热望更加深切的90后,我相信他的渴望更加强烈。
而回到美国去,不是他的舞台。不是说学习不好,只是因为他在那里学习学习感悟成长写歌,为的就是让更多人听他的,终究还是需要我们的理解和这个世界的倾听。我并不怀疑他在哪里都可以心怀希望认真生活,只是相对于他的梦想和艺术生命,我并不觉得他希望就这样沉下去(ps:沉淀和沉下去是两个概念啊啊啊)而且,沉淀和传递并不冲突
我看过于湉湉的博客和转的youtube,正如他所说的理想那样,成功的音乐人和成功的家庭,家人是他的依靠,音乐是他的理想,都重要的一塌糊涂。即使他是为了奶奶参赛,但我相信的是,他也是在希望他的梦想发光,他也是在努力抓住机会。如果不是,那他为何要辗转两个赛区?为何在舞台上面说还要听他100年?为何之前要参加东森新人王?为何要在YouTube里说大家多关注一下?他是想传达给这个世界很多东西的。
如果我这一辈子不能辉煌,那为什么要赋予我这种信仰。他如是说
他也许不怕输比赛,但他不能输梦想。我如是想
所以,他需要舞台,需要我们倾听他,鼓励他。而他所有正面的能量,也在鼓舞我们。
音乐是美好的,社会是残酷的。到现在为止的公司过度消费,各种无聊包装,缺少镜头等的各种问题,只能去解决,不是说有问题就想退路,不能逃避,只能去竞争。退一步说,在美国音乐圈也有残酷的竞争的话说。现在有机会让更多人知道他,何乐而不为?为何一定要重新开始积累呢?而对于一个相信音乐坚守亲情并渴望辉煌的孩纸来说,我想对他来说选择和被选择是两个概念。
我一直相信,时势造英雄,我们每个人都被时代选择。我们无法逆滚滚大潮而转,所以在可以有机会时就必须努力抓住机会。。正如一个圈儿说过的,现在的他温暖谦逊,低调努力,待人有礼,热爱音乐,唱功挺好,而恰好有机会,所以为何不抓住机会,在可以的时间里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音乐和通过他的音乐想传达的态度理念和存在呢?
所以,我们要尽力。并不是说一定要怎样多少如何,只是觉得要尽力啊。签到的孩纸真的挺多的,可吧里的热闹程度和集资人数一直是令无数圈儿诟病的地方。竟然连投票和百度指数也总跑出来虐心,——表示投票需要的时间不多吧?百度一下需要的时间也不多,工作时学习时点一下就好了!而对于巡演和集资同样如此,尽力尽力。不留遗憾。
不留遗憾!
正如有的圈儿说的,喜欢是一件长久的事情。点一万个赞!
正如有的圈儿说的,我相信所有的湉湉圈。点一千万个赞!
今天的新闻终于不是这样的。两篇周刊的文章将他还原成了那个20岁的少年,怀旧,冒险,倔强有责任心,心底住着个软妹纸,温暖如春,。感觉到他果然是20岁啊20岁。和我周围的驴友朋友有着微妙的契合感。尤其是他的旅行经历,其实不在于他去了哪里遇到啥么,而在于他的目光所望向的地方。这个世界很美丽,有动人的诗篇和辽阔的远方,能看到和感受到这些的,都是纯良而美好的孩纸。而这样孩纸的音乐,都值得点赞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半个圈儿,一旁默默点赞中表示,说,那这边这么音乐圈这么乱,他回美国去做音乐挺好的。我听了后愣了半晌。
挺好的??????开玩笑。。。。。。。。。。
我一直坚信,音乐需要舞台,音乐者需要听众,尤其是对摇滚“心怀不轨”的音乐人,更加更加需要舞台和听众,更加需要让所有人都听到。不一定要所有人赞同,但需要所有人的听到。音乐代表了一种感受和传递。对音乐不同的态度决定了音乐在生命中的存在方式不一样,而作为一个以感受和传递为使命的以音乐为理想的人,他的存在方式就是让更多人看
到知道明白拥护。想到朴树,即使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并对这个世界有着某种程度“敌意”却依旧要让这个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所以作为一个心中热望更加深切的90后,我相信他的渴望更加强烈。
而回到美国去,不是他的舞台。不是说学习不好,只是因为他在那里学习学习感悟成长写歌,为的就是让更多人听他的,终究还是需要我们的理解和这个世界的倾听。我并不怀疑他在哪里都可以心怀希望认真生活,只是相对于他的梦想和艺术生命,我并不觉得他希望就这样沉下去(ps:沉淀和沉下去是两个概念啊啊啊)而且,沉淀和传递并不冲突
我看过于湉湉的博客和转的youtube,正如他所说的理想那样,成功的音乐人和成功的家庭,家人是他的依靠,音乐是他的理想,都重要的一塌糊涂。即使他是为了奶奶参赛,但我相信的是,他也是在希望他的梦想发光,他也是在努力抓住机会。如果不是,那他为何要辗转两个赛区?为何在舞台上面说还要听他100年?为何之前要参加东森新人王?为何要在YouTube里说大家多关注一下?他是想传达给这个世界很多东西的。
如果我这一辈子不能辉煌,那为什么要赋予我这种信仰。他如是说
他也许不怕输比赛,但他不能输梦想。我如是想
所以,他需要舞台,需要我们倾听他,鼓励他。而他所有正面的能量,也在鼓舞我们。
音乐是美好的,社会是残酷的。到现在为止的公司过度消费,各种无聊包装,缺少镜头等的各种问题,只能去解决,不是说有问题就想退路,不能逃避,只能去竞争。退一步说,在美国音乐圈也有残酷的竞争的话说。现在有机会让更多人知道他,何乐而不为?为何一定要重新开始积累呢?而对于一个相信音乐坚守亲情并渴望辉煌的孩纸来说,我想对他来说选择和被选择是两个概念。
我一直相信,时势造英雄,我们每个人都被时代选择。我们无法逆滚滚大潮而转,所以在可以有机会时就必须努力抓住机会。。正如一个圈儿说过的,现在的他温暖谦逊,低调努力,待人有礼,热爱音乐,唱功挺好,而恰好有机会,所以为何不抓住机会,在可以的时间里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音乐和通过他的音乐想传达的态度理念和存在呢?
所以,我们要尽力。并不是说一定要怎样多少如何,只是觉得要尽力啊。签到的孩纸真的挺多的,可吧里的热闹程度和集资人数一直是令无数圈儿诟病的地方。竟然连投票和百度指数也总跑出来虐心,——表示投票需要的时间不多吧?百度一下需要的时间也不多,工作时学习时点一下就好了!而对于巡演和集资同样如此,尽力尽力。不留遗憾。
不留遗憾!
正如有的圈儿说的,喜欢是一件长久的事情。点一万个赞!
正如有的圈儿说的,我相信所有的湉湉圈。点一千万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