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久居新疆,对渭北黄土塬故乡的恋念,一直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生我养我的村庄在长武县县塬以北,地势如碟,周高中低,北临一道开阔深长的沟壑,村子就绕在这块形似手掌的塬边上。村北的十里沟壑外面,是“泾渭分明”所指的泾河。村名因地貌取名叫地掌。
像黄土塬上的许多村庄一样,地掌村并不起眼,实在平常,但在我心里却有足额的分量。她的沃沃厚土是养育我生命的热怀暖抱,我的人生路程是依偎她的恩泽起步。就人户原籍而言,我是地掌人,但我生命的履历并非仅属地掌,我更是地掌所在的长武人。长武给了我知文识史的哺育,铺垫了我走向独立人生和服务社会的道路。
夏日里我回故乡探亲,车子出咸阳机场,进入福银高速,两小时不到就抵达长武县城。记忆里走西(安)兰(州)公路乘坐咸阳至长武的班车,从乾陵那里开始爬坡离开关中平原,继而翻越永寿梁山道,又攀塬、下沟,沿泾河南岸行四十里川路,再上塬抵达长武县城,路途漫漫得走四个小时还多。如今走的是全新景观的高速,几乎没有了往昔翻山越岭的感觉,交通的快捷令我惊叹不已。快到长武的时候,看到高速公路出口的三角路岔处,有凌空而立的“长武↗1公里”的新颖路牌,就直感“愈近情愈怯”了,心情禁不住又激荡起来。早些年从故乡来信得知,福银高速要从地掌村边经过,村里的几十亩土地已被征用。这次回乡,高速公路已经通车,临近长武时,我极力想从路边搜寻地掌村的摸样,却没有辨认出来。回到老家,在村边走上高速公路的架空高桥,发现那个“长武↗1公里”的路牌就在高桥下面,那里距离老家的庄院仅仅数百米,竟让我禁不住顿生感慨。
我在村里信步走,随便看,几乎辨认不出记忆里的旧貌了。最显眼的是主干村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村路两旁毗连着一家又一家平顶屋舍的,或两层小楼的宅院,许多人家修建了新崭崭的镶着书法门斗的瓷砖门楼。扑进眼帘的村景村貌无声地叙说着发展、变革、富裕、祥和这些字眼的含义。我想起,人老几辈的村路从重叠的岁月中延伸而来,晴天里疙里疙瘩,浮土随风而起;一到雨天,又尽是粘滑的泥泞,踏脚行走,鞋成泥鞋,裤腿也被溅成泥巴串子。现在,坎坷的村路不再坎坷,平直顺畅的水泥路面铺出了时代新变的气息。打问中,乡亲们的言语很是欣然:县里拿的资金给各村铺设水泥路面,连村的大路也铺了柏油,这是政策为百姓办的好事哩!村人普遍富裕起来,许多家户砖木的或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变成了红砖砌墙、水泥板盖顶的新式屋舍,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的几位堂兄和侄子也都住进了新铮铮亮堂堂的新式宅房。在逗留故乡的日子里,我走了长武塬上和泾河滩里好几个村庄,村村都是如此,青少年时代留在印象里的贫困落后已经成了远去的历史。
长武县城的扩展和巨变,更使我这个在外的长武人颇感新异,由衷振奋。原有的街道拓宽了路面,新植了风景树木。变宽了的大街,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开辟了绿化苗圃。繁华街头的休闲场地,彩色地砖与苗木灯饰相互掩映。城区向西关以外延伸了许多,一些政府机关也迁址到西关一带。新城区还在拓路铺路,预示着来日还会增添新美的风景。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武县城的变化虽然尚有距离,但因为我曾经经历过它的落后与贫穷,现在在我眼里这实在就是很不容易的巨变了。在时代的发展中,故乡人一直穷则思变,用坚韧的奋斗打造着自己的美好家园。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孜孜以求的奋斗和创造,犹如山塬上兴旺发展,满眼繁茂的苹果林园,结出了红艳可人的硕果。
长武——养育我血肉身骨的地掌,我曾经走熟了的县城街市,我倍感亲切的山山水水,都不再是往昔印象里的面目。二十多年前长武的县城街市、农田村庄、横斜阡陌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仅仅只有一些影子存留在今天变化了的图景之中。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一切都是熟悉里交织着陌生,陌生里又生发着新变……I
久居新疆,对渭北黄土塬故乡的恋念,一直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生我养我的村庄在长武县县塬以北,地势如碟,周高中低,北临一道开阔深长的沟壑,村子就绕在这块形似手掌的塬边上。村北的十里沟壑外面,是“泾渭分明”所指的泾河。村名因地貌取名叫地掌。
像黄土塬上的许多村庄一样,地掌村并不起眼,实在平常,但在我心里却有足额的分量。她的沃沃厚土是养育我生命的热怀暖抱,我的人生路程是依偎她的恩泽起步。就人户原籍而言,我是地掌人,但我生命的履历并非仅属地掌,我更是地掌所在的长武人。长武给了我知文识史的哺育,铺垫了我走向独立人生和服务社会的道路。
夏日里我回故乡探亲,车子出咸阳机场,进入福银高速,两小时不到就抵达长武县城。记忆里走西(安)兰(州)公路乘坐咸阳至长武的班车,从乾陵那里开始爬坡离开关中平原,继而翻越永寿梁山道,又攀塬、下沟,沿泾河南岸行四十里川路,再上塬抵达长武县城,路途漫漫得走四个小时还多。如今走的是全新景观的高速,几乎没有了往昔翻山越岭的感觉,交通的快捷令我惊叹不已。快到长武的时候,看到高速公路出口的三角路岔处,有凌空而立的“长武↗1公里”的新颖路牌,就直感“愈近情愈怯”了,心情禁不住又激荡起来。早些年从故乡来信得知,福银高速要从地掌村边经过,村里的几十亩土地已被征用。这次回乡,高速公路已经通车,临近长武时,我极力想从路边搜寻地掌村的摸样,却没有辨认出来。回到老家,在村边走上高速公路的架空高桥,发现那个“长武↗1公里”的路牌就在高桥下面,那里距离老家的庄院仅仅数百米,竟让我禁不住顿生感慨。
我在村里信步走,随便看,几乎辨认不出记忆里的旧貌了。最显眼的是主干村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村路两旁毗连着一家又一家平顶屋舍的,或两层小楼的宅院,许多人家修建了新崭崭的镶着书法门斗的瓷砖门楼。扑进眼帘的村景村貌无声地叙说着发展、变革、富裕、祥和这些字眼的含义。我想起,人老几辈的村路从重叠的岁月中延伸而来,晴天里疙里疙瘩,浮土随风而起;一到雨天,又尽是粘滑的泥泞,踏脚行走,鞋成泥鞋,裤腿也被溅成泥巴串子。现在,坎坷的村路不再坎坷,平直顺畅的水泥路面铺出了时代新变的气息。打问中,乡亲们的言语很是欣然:县里拿的资金给各村铺设水泥路面,连村的大路也铺了柏油,这是政策为百姓办的好事哩!村人普遍富裕起来,许多家户砖木的或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变成了红砖砌墙、水泥板盖顶的新式屋舍,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的几位堂兄和侄子也都住进了新铮铮亮堂堂的新式宅房。在逗留故乡的日子里,我走了长武塬上和泾河滩里好几个村庄,村村都是如此,青少年时代留在印象里的贫困落后已经成了远去的历史。
长武县城的扩展和巨变,更使我这个在外的长武人颇感新异,由衷振奋。原有的街道拓宽了路面,新植了风景树木。变宽了的大街,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开辟了绿化苗圃。繁华街头的休闲场地,彩色地砖与苗木灯饰相互掩映。城区向西关以外延伸了许多,一些政府机关也迁址到西关一带。新城区还在拓路铺路,预示着来日还会增添新美的风景。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武县城的变化虽然尚有距离,但因为我曾经经历过它的落后与贫穷,现在在我眼里这实在就是很不容易的巨变了。在时代的发展中,故乡人一直穷则思变,用坚韧的奋斗打造着自己的美好家园。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孜孜以求的奋斗和创造,犹如山塬上兴旺发展,满眼繁茂的苹果林园,结出了红艳可人的硕果。
长武——养育我血肉身骨的地掌,我曾经走熟了的县城街市,我倍感亲切的山山水水,都不再是往昔印象里的面目。二十多年前长武的县城街市、农田村庄、横斜阡陌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仅仅只有一些影子存留在今天变化了的图景之中。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一切都是熟悉里交织着陌生,陌生里又生发着新变……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