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心结总算是解开了,宝玉既不悟道,也不参禅了。然而,第三个结,却是症结所在:情。
宝玉心理纠葛的第三阶段的情,不是指他与黛玉之间的爱,而是指他施予所有“好”女孩的体贴悯恤,一种不为常人所能理解的大爱。且看黛玉葬花之时,宝玉的一番心思,便可大致察其心思:
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宝玉悟情,主要因“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事。看到贾蔷与龄官之间的情形,宝玉仿佛明白了: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至此,宝玉可能要转变了,和黛玉一样的“情情”,不再对“不情”之人用情了。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