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吧 关注:651贴子:11,976
  • 15回复贴,共1

曹雪芹的心理纠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宝玉不能与曹雪芹划等号,但是宝玉的身上应该有曹雪芹的影子。曹公寄自己的人生思考于宝玉身上,想通过宝玉的经历来检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由于《红楼梦》未完,所以曹公最后是否从宝玉的经历中证实了自己人生观的价值,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曹公的心里一直充满着矛盾,纠葛不断!
我们且从宝玉的心理纠葛来看。宝玉天生“呆痴”,重情重义,即便别人并不知他的用心,甚至不领情,他也真情付出,故谓“情不情”。但是,他也矛盾过,他不知道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宝玉的心理纠葛,依周汝昌先生所言,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悟道、悟佛、悟情。I


IP属地:四川1楼2013-11-01 15:59回复

    悟道。这一纠葛主要因“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而起,宝玉因续《庄子》: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宝玉似已灰心,却被黛玉所提一绝拉回了心思: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I


    IP属地:四川2楼2013-11-01 15:59
    回复
      2025-08-25 23:05: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悟佛。这一纠葛主要因湘云、黛玉而起,宝玉出于好心,却于湘云、黛玉处皆不讨好,反受委屈,因作一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又有解偈之词: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次,宝玉更有些心灰意冷了。然而,待黛玉问他一机锋: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又续偈: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宝钗又以五祖弘忍欲求法嗣之典故讲给他听,宝玉才意识到:“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I


      IP属地:四川3楼2013-11-01 16:00
      回复

        这两个心结总算是解开了,宝玉既不悟道,也不参禅了。然而,第三个结,却是症结所在:情。
        宝玉心理纠葛的第三阶段的情,不是指他与黛玉之间的爱,而是指他施予所有“好”女孩的体贴悯恤,一种不为常人所能理解的大爱。且看黛玉葬花之时,宝玉的一番心思,便可大致察其心思:
        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宝玉悟情,主要因“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事。看到贾蔷与龄官之间的情形,宝玉仿佛明白了: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至此,宝玉可能要转变了,和黛玉一样的“情情”,不再对“不情”之人用情了。I


        IP属地:四川4楼2013-11-01 16:00
        回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宝玉这“情圣”般的情性天生使然,他可以摆脱对道对佛的悟,却摆脱不了对情的痴。反复折腾,经历了无数的矛盾后他还是没有找到让他断“情”的理由,并没有所谓的“逃大造,出尘网”,于是他决定:不要纠结了,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真,我就守着我的情。或许,这也是《红楼梦》之于其他文学作品别具一格之一,不是虚空的“大彻大悟”,因为写书的人,有谁是“大彻大悟”了的呢?
          曹公寄魂于宝玉,通过宝玉叙述了自己的心理纠葛,展现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最后还是义无反顾恪守着自己的“情”。但也可悲,试想又有几人懂了曹公的心,懂了宝玉的情,懂得了:至诚相感做痴人?I


          IP属地:四川5楼2013-11-01 16:01
          回复
            顶楼主!
            我是受周汝昌毒害很深的孩纸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11-02 18:17
            回复
              I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1-04 06:34
              回复
                很好的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1-04 10:36
                收起回复
                  2025-08-25 22:59: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楼2013-11-07 06:40
                  回复
                    没看过周汝昌对红楼梦的见解,不过看到好多人都不赞同他的说法,特别是对黛玉的,让我忍无可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1-07 14:15
                    收起回复
                      舒怀狂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取之不完,探之不尽的人生百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1-16 0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