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2日漏签0天
南阳师范学院吧 关注:293,398贴子:10,821,38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9回复贴,共1页
<<返回南阳师范学院吧
>0< 加载中...

[转]南阳理工学院和南阳师院的关系(鲜为人知的历史)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无痕而逝
  • 谈天说地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南阳理工学院原院长薛谦让《我亲历的南阳理工学院故事》摘录 1988年初,国家对高校审批的政策初步松动后,6月份国家教委派出考察组赴河南、湖北考察新申办的高校。河南主要考察了洛阳医专和南阳大学。考察组逄广舟副处长强调,根据国务院的宏观控制和改革精神,南阳应当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大学。他建议把南阳的有关学校统起来,打出南阳大学的牌子。接下来,合并办学的这种精神也很快成为主管副省长及省教委主任的明确意见。。 为了争取南阳大学早日获得批准,地委、行署同意联合办学,要求学校拿出具体办法。当时南阳有师范专科学校和一个民办的张仲景国医大学(专科)。国家教委提出一个原则,在河南普通高校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才可能批准南阳大学。所以副省长于友先曾对李金明和我明确交待,让南阳大学和南阳师专合并办学。据此,学校班子很快拿出一个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合并后校名叫“南阳大学”;下设师范部和理工部;经费供给渠道不变,互不挪用;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分别使用;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区为主,协调好内部关系。 上述意见得到地委、行署原则同意,并要求学校,为了协调好关系,主动为师专联系。为此我走访了师专主要领导,说明了我们的初步想法,他们当面答应得很好,但后来反馈过来的意见却令我们大吃一惊。师专班子研究的意见是:把南阳大学办的几个专业并入南阳师专,但不接收南阳大学的一个工作人员;把南阳师专改名“南阳高等专科学校”。他们的意思很明白:南阳大学彻消,他们只吸收几个专业(师专没有这种专业,主要是工科)的招生权;宁要“高专”的名字,也不要“南阳大学”的名字,但要趁此机会把“师范”两字去掉。 南阳地委、行署的主要领导对此当时比较生气,但师专除党组织关系外,其它工作归省里领导。无奈之下还得找省里。1987年8月16日,我陪同李金明到省教委主任徐玉昆家里,专门就此事争求他的意见。他明确表示:(1)南阳等于欧洲一个不小的国家,人口与西藏和青海两个省差不多,国家教委和省教委都同意南阳建一所大学。(2)单独报批今年批不了,明年也难批。委里已经同于友先副省长商量,同南阳师专合并,称南阳大学,师专作师范部,南阳大学作理工部,其它学校先不考虑合并;(3)由地区领导(张专员)兼任校长,原师专规格不变,松散联合,师资设备互相支持,也可有偿使用;(4)经费仍由地区和省里分别供给;(5)地区召集两校商量拿出具体方案,地区签署意见,本月底报省里,然后报国家教委。 我们本来就认为自己的建议理由很充分,(1)充分照顾了师专的原有权益;(2)合并后他们不仅没有损失,而且有了南阳大学的名字,将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办本科,等于自己也升格了;(3)能够快速结束“南阳大学”的“黑户口”状态,作为办在南阳并且在很多方面需要依靠南阳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师专,顺便促成这个好事是应当的;(4)省教委意见与我们的建议不谋而合。这次有了省教委主任的这个明确态度,似乎大局已定。紧接着,地委副书记刘海程接来了师专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就联合办学的问题进行了搓商。二人答应回去开会研究。再次反馈的意见是“本校没意见,但要省教委同意”。接下来的工作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任何进展。后来了解的情况是师专坚决不同意,其直接上级省教委也没有办法。 至此,得到国家教委、省政府、省教委充分肯定,并且一本正经地费了许多口舌的联合办学,成了南阳地区领导和南阳大学创业者的单相思,学校的报批问题再次陷入困境。 4.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 这时候我们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乞求任何人也没有用处,必须以自己的建校实力来争取上级承认。并且还非常响亮地鼓励教职工:晚批不见得是坏事,批的越晚,越能迫使我们把基本建设搞得更扎实。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得到承认,反而不利于办学基本条件上水平。I


  • 要要切克閙
  • 学为人师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哎呦喂。


2025-08-22 00:40: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无痕而逝
  • 谈天说地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但地区领导的意见是以行署名义向省政府写一个正式报告。报告送出后,联合办学的事虽然在各级领导的口头上一再提起,但我们早已灰心,最终不了了之。
。。。。。。。
此后学校的工作重点更加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完善办学条件的硬件建设,包括校园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二是在招生工作不可能名正言顺的情况下,借用电大招生计划,又不执行电大教学计划,而是执行自己独立的教学计划,便于实施教学改革和办出特色。同时请求地委、行署解决由此带来的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系列政策冲突,保证毕业生享受同等大专生待遇。三是实施校内一系列大胆改革,在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办学效益。
。。。。。。
但从1989年底到1991年上半年,就学校的报批问题得到的上级答复一度仍然很渺茫。副省长于友先说:南阳大学生有三条路可走:(1)单独报批;(2)河南高校整顿掉一批后把南阳大学添上;(3)同南阳师专合并。第一条路就走不通,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就不同意,他说几栋大楼不算大学,主要看师资;第二条路,去掉哪个学校都很难,目前也不好走通;第三条路,关键是做省教委的工作。
我们当然清楚知道,第三条路也难走通,因为南阳师专坚决不同意,省教委的工作也不好做。但此时南阳大学已搬入新校址两年,办学条件越来越可观,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越办越好,获得批准只是早晚问题。
。。。。。。。
6.校名之争
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正式评议之前,学校要通过省教委正式呈文,就学校设置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校名问题。国家教委验收组来校考察之前,关于申报什么校名的问题,已经开始通过省教委进行频频沟通。学校研究的意见是,由于联合办学之路走不通,而且我们的条件也今非昔比了,所以我们坚持单独申报,并且校名就叫南阳大学。而不再提多年前极力奢望的职业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我们的报告送到省教委后,计划财务处长崔炳建与咸立亭进行沟通。咸立亭说,单独成立南阳大学仍有困难,张仲景国医大学条件较差,应予撤消,与南阳大学合并,按这种要求申报。
。。。。。。
11月9日,我到北京,通过郭长宇见到了计划司和高教司有关官员。重点是与计划司咸立亭研究校名问题。我向他重申了叫“大学”的理由。他说道理归道理,但研究时是看现状是否够“大学”的水平,虽不合逻辑,但就是这样研究的。叫“高专”当然好批,还有“学院”这个名字。宝鸡有两校合并,叫“文理学院”,你们叫什么可以考虑。他的这个话使我感到内心惊喜。我上大学那个年代,国内一些水平很高的大学就叫“学院”,如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等等。还有世界最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但我不喜文理学院这个名字。隔一夜,再次见到咸立亭时,我问他,能否叫“理工学院”。他说,可以考虑。于是与他最终商定按“理工学院”的名称申报。因为与省教委申报的名称不一致,咸立亭还让我写了一个本人签名的同意改名申报的书面保证。他说他个人认为批准“学院”名称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批“高专”的可能性。并让我找一下何东昌,汇报一下学校的意见,他是评审会的主任,让他了解学校的意图是必要的。接着,我通过郭长宇见到张保庆,向他汇报我们的想法,强调希望批“理工学院”的迫切而坚定的心情,如果叫“高专”,宁愿此次不再申报。张主任态度很明确,很同意我们的意见,并爽快地答应立即给何东昌汇报。
。。。。。。。
12月26日,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正式通过,同意建立南阳理工学院。
。。。。。这个突然令人刮目相看的校名,不仅让办学历史比我们早好几年的其它几个省辖市办大学大感吃惊和羡慕,也当然会让同处一市的、地位一直比我们优越的、历史悠久的南阳师范专科学校感觉多样。南阳师专一度曾有教师甚至班子成员要求调入南阳理工学院,他们当时肯定面对一些或多或少的压力。
8.事后诸葛
但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我一直认为当初省教委态度不坚决,南阳师专坚决不同意与南阳大学合并不仅是正确的,而且结果对双方都是很有益的。
首先,南阳师专的决定,客观上虽然延迟了南阳大学的正名,但却促使这所学校不得不完善自己的办学条件,也使上级在考察时,对这所学校的建设成绩得出越来越好的印象。
第二,假设南阳师专当时同意联合,南阳大学很快以某种名义取得正式办学资格,但可以肯定,南阳地区对所谓理工部的投资力度必然会减小,其理工部决不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至于“联合”后的其它麻烦事,就更难预料。
第三,我认为南阳师专不同意联合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想改变隶属关系,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绝对正确的。高校的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不是一回事。论投资,有国办、省办、市办和民办;论管理,在理论上应当是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但现在糊里糊涂地似乎又加了市级管理,市级管什么又是一笔糊涂账,业务上管不了,似乎是管人事。在中国目前的人事和干部体制弊端丛生的情况下,高校的人事管理权下放带来的弊端可想而知。
第四,竞争比垄断好。当南阳只有一个师专时,师专是南阳唯一的老大,至少在南阳没压力。现在冒出一个理工学院,虽说历史浅薄,水平也不能使他们服气,但一度咄咄逼人的样子也不能让他们麻痹大意。互不服气就要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双方都在加快发展。
第五,值得提及的是,南阳理工学院成长的曲折历史,还给全省的高校建设提供了一个小经验,这是省教委的一个领导在1993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说的。他在大会上宣布国家同意成立南阳理工学院后说,今后谁想办大学,也可以像理工学院那样,你们办好了,我们就承认。也就是说,谁再想办大学,不会再碰到一路红灯或一路白眼了。I


  • 厮守青楼
  • 学为人师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_←


  • 熟透的小虾米
  • 谈天说地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太长不看


  • 小新的表情
  • 浪子回头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_→


  • 如流沙过隙
  • 浪子回头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同楼上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9回复贴,共1页
<<返回南阳师范学院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