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随时都在进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分布在三个区域:舒适区,专注区,压力区。
当我们发呆,休闲,打游戏,回顾以前的成就时,我们的心就处于舒适区,这能给我们情绪带来愉悦,但由于这是一种简单重复的思维活动,它不能给我们的质带来提升。
当我们沉腻在舒适区,突然收到外界压力的刺激时,我们的心就很容易转入压力区。处于压力区的特点:清醒,焦虑,并且不得不告别舒适区,转入专注区。
学习,脑力劳动,以及接触新事物的人们,都处于专注区,这是带来自我提升的途径,习惯于专注的人,并不会太累,并且能够得到真正的愉悦。
可是我们摆脱不了惰性,也难以在自觉的前提下随时摆脱舒适区。唯有在外界压力的迫使下不得不专注,这样也难以摆脱焦虑。楼主的大学生活,也就是在舒适与专注间徘徊,直到要毕业了,社会的强劲压力一下子让人惊醒。可是时间也找不回来了。
能随时告别舒适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如果做不到自觉,那么就什么都别想,直接去做事儿吧,什么都好,不要老是发呆了,毕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啊。
当我们发呆,休闲,打游戏,回顾以前的成就时,我们的心就处于舒适区,这能给我们情绪带来愉悦,但由于这是一种简单重复的思维活动,它不能给我们的质带来提升。
当我们沉腻在舒适区,突然收到外界压力的刺激时,我们的心就很容易转入压力区。处于压力区的特点:清醒,焦虑,并且不得不告别舒适区,转入专注区。
学习,脑力劳动,以及接触新事物的人们,都处于专注区,这是带来自我提升的途径,习惯于专注的人,并不会太累,并且能够得到真正的愉悦。
可是我们摆脱不了惰性,也难以在自觉的前提下随时摆脱舒适区。唯有在外界压力的迫使下不得不专注,这样也难以摆脱焦虑。楼主的大学生活,也就是在舒适与专注间徘徊,直到要毕业了,社会的强劲压力一下子让人惊醒。可是时间也找不回来了。
能随时告别舒适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如果做不到自觉,那么就什么都别想,直接去做事儿吧,什么都好,不要老是发呆了,毕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