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睡了一个懒觉。 咀嚼完最后一次协商。近两天,安心去学校租的地方和小伙伴封闭备战去了。
大人貌似都在卡主关键,顺势而行?
H这里吃准了还是要靠他。 当时保证人上面签字的时候:
无论未来怎么变,那里仍然需要一个总操盘人。
ST1:当乙方不变时,他保证人身份不变,以乙方的姿态照预定方向赚钱。
ST2:当变更他时,即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替代他成为乙方时,借此变更理由,寓意自然退出原保证合同, 他就吃准了我方必不会放他走(因为我方对操作流程不熟悉,不可能以别的身份介入)。
综上:他不怕撇开他是因为卡住了有我方态度这个关键。同时:光有态度不够,还需要有事件进展互动,事件进展如何?他一直在多方打听此事件的进展,表面上是非常关心,我认为是意有所图。 图什么? 只要看设备是否进场即可。 如果一天没进场,他就吃准备我方的态度。总归是对他有个交代。
恰巧真是基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场,那么卡住13号之前,卡住我方态度,G方必然要给我方一个交代,交代的同时无法绕开他的相关事项,无论G方如何摇摆,
卡住事件进展,卡住我方态度,顺势而行。 我估计他在昨天有意无意介绍自己之前成功的案例的时候,也蕴含了由乙方变更为甲方时,争取更多利益的意图。
当时有关聘书,前期补偿数额都没谈,真的没谈吗,一直在加码。 只要有关补偿,年薪不满意, 就借此阻碍事情发展。 但是他又吃准了最后给我方的答复: 如果我来操盘,15号之前能搞定。 如果15号搞不定, 两条路解决: 1。我方入股同时将利息先打到账上。 2.拖到15号就临近发证时间了。证发下来一切好办。
看似一切为我们着想,其实是借通盘考虑之名,将时间延续到15号, 并且直接表明所有相关进展前提都是以他变更身份以后,亲力亲为的介入才能实现的。
这不仅在向聘书报酬加码,也说服我方将时间等到了下个星期一。同时表示,我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只要聘书报酬不满意,我就不签,那后续事件进展就不可控了,那你们去折腾。记得当时已经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即跟G商量召Q回来。 这已经是在争取利益最大化了。
这样一个逻辑,大概能把记忆中有关H的整个谈话和之前表现串起来。 他不急,因为他卡住了关键,这几个关键点已经谋取到了利益,并且在他多方打听下,认为是在他可控的范围内。
正如我爸所说,这人有点邪,但是又让人不会觉得“不正”。其思想缜密,殚精竭虑是一方面,关键是每一次都是把邪糅合到正里面。 不会让人觉得他只是一个在耍心眼的势利小人,其实久而久之,很难区分 正 中间所夹杂的 邪 。 阳谋吗? 他不需要算尽天下,穷尽智慧,他只要说服我方和G方即可。
我肯定还有思想疏漏的地方, 只是我捕捉不到了。 写在这里以后有待回味。
--------------------------------------------------------------------
有关G 。 唯一告诉我的就是,心态平和一点,毕竟是一笔买卖,不可能按照预定设想走下去的。 卡住关键,真的好重要。 其实他也不怎么着急,无非就是先打息钱,让我入股,20号坐等证发下来。 所以他当时借款才是2个月。 所以1个月之内是否还清,对于他根本无所谓。 但是理由就可以冠冕堂皇了。
现在仍然记得他所说:肯定不要20天,我之所以定2个月,是怕之中出什么意外,那你放心,肯定不要一个月,这我肯定不得拿自己侄儿子的钱儿戏。
-------------------------
有关我方,卡住关键吧,事情进展如此超过料想。 我是慌神了,我爸看出来了。我也抱怨过我爸不怎么上心(当然这是我慌神下基于感性的武断论断)。现在揣测起来,他也是卡住关键。 甚至连有关我们的要求都不着急,看上去漫不经心,但是逮到一个场合就谈妥。 远比日常零敲碎打来的实在,不耽误时间,又达到目的。
但是我认为这一切假设是基于我们在进入之前,那一次单独饭局的打听,基于工业园负责任的答复,所以才有以上推断。 才有关键可以卡。 假如这个事情要我一个人的话,我仍然坚持认为当时工业园负责任的答复,只能单线证明有此事。 并不能主证G得到款项以后的后续发展,和变化、变数。
这些作为主要证据,是衡量我们是否打款这个时间节点,证明这件事为真。 打
款之后全部沦为旁证,因为事件变了,无法用过去旁证,去论断事情是向有利方面发展的。
我们要借着在被H借势的时候,就卡住H。 你去观察进展,
同时,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我们的关键在于:提前收到息钱,入股。这你就真的跑不掉了。随便你去打包票,表态,这不是我们要的那个关键。 这里才是,做到这个,算是卡住了我们的关键。
仍记得昨天晚上那一幕。 不得不说我爸还是厉害。我就不会这样修饰表达。
“那G我问一下,你们长辈之间刚达成的意向,有关聘H的事儿,是否达成了共识”(我在这里的目的其实本身不是要强迫他达成共识,毕竟他是老板,不可能强迫他去聘一个总操盘手。但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已经共识了,你这里意思就是要我下聘书~可以,这没问题”
(这就很容易引起误会,让他觉得我这个晚辈在将他的军,当然不排除有几种可能:1.不满我的措辞 。 2.估计这样咋呼,准备堵我后话。 但是本来如果我措辞巧妙一点,完全可以避过的。)
“不不不,这是你们大人的事,有关是否达成共识,我只是问一问。。。”
(其实我在这里已经开始解释了,于我所想达到的目标无任何意义,而是因为我的表达不好,让他主动出来解释,主动出来怕引起他的误会,中断了我的下一句话。 )
此时我爸将我的这句话打断,要我别解释,说重点)
“我意思是假如已经同意下聘书,那刚才H所给解决方案,我就当他是以您公司的总经理的身份提出的了。 ”
(我言下之意就是,你不下聘书,刚才所提解决方案都是在扯淡,混淆因果好玩吗?你要是转背不下聘书,这个解决方案统统都是假的,因为H说了要介入才行。 这个事情不厘清就方你走啊? 在这里又被H那句,所有前提是必须我亲力亲为的条件,又被借势一次)
而我爸帮我收拾残局
“他的意思是:如果这个聘书的相关事宜没谈妥,因为他不是以总承包的身份介入了。H保证人身份就失效了,我崽是担心这个”
如果我当时想出这个理由,不仅免去了之后解释的被动和潜在的不愉快可能,还能达成目的。 我在想啊,我爸为什么想得到这个理由,确实很到位。之前我们没商量的,这真是属于我爸根据我的措辞的随机应变。 将我的意图巧妙的捆绑在一个正确的理由上。
我想应该在这里,一个是对及时协商时信息的捕捉能力,这个问题其实在协商中期提起来过一次,我记忆里面有,但是并未筛选。 我的意图所指,和保证人之间的共性之间运用类比推理,来帮我消融这个潜在的尴尬。
这也告诉我,记忆力训练要继续下去,对于临场信息的捕捉太重要了。
---------------------
当然我在这个协商中并非仅仅是听了。 我提出来的第一点,引用之前入窗的,这个大家都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表示现在的担心,表达出那个人的有关条件既然还没白纸黑字,那就要注意他卡在13号,故意拖时间,藉以要挟。 另外一方不能直接回绝,做两手准备。 同时表达出我的担忧。 借此入股事项谈妥,14号看情况。
后来他们协商结束,我掏手机看微信,上面有人给我发了两个关键点,我当时是没看的,但是这两个关键都被我歪打正着的卡住了。 这当然不会去邀功,说没得到提示还想到这一步了。 原来肯定会邀功,现在自己知道自己在进步就好。
-------------------------------
以上,这个事情告一段落, 我这边不怎么担心,也是卡住关键。 14号之前要么这个事情落妥,那就没事了。 如果没落妥,我就去入股,到时候随便你蹦跶。
-----------------------
以上我肯定还有思想疏漏的地方, 只是我捕捉不到了。 写在这里以后有待回味。
全力备战司考, 世界好精彩啊。 赶紧把原来欠下的学习债还了。动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