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8,387贴子:8,783,098
  • 1回复贴,共1

个人对《新工具》一书的粗略归纳 --- 交流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本书分为两卷;一卷说明人类对于新工具需求的根据,二卷是对新工具本身的阐述。


1楼2007-09-18 10:00回复
    ----- 人类对新工具需求之根据 -----

     人类在了解世界时是通过自身的传感器来进行的,这些传感器与客观世界的某些信息内在的具有某种贯通性,共同性,因此客观世界的这一部分信息便和我们的传感器建立了可靠的物质联系,因而我们的主观里也就出现了具有客观性的认识。其中具体有如下六种官能,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和意识,前五种是客观性官能,是与客体直接发生作用的官能,后一种是主观性官能,是与客体间接发生作用的官能。

     这些认识的官能虽然能同客体保持某种意义上的同一,但他们却又是各自有各自的缺陷。即有时出现不能完成自己氛内工作的现象。如视觉的工作虽然是看,但他看不见细胞,也更看不见几亿光年处的遥远行星。触觉的工作是感受物体的机械性,但0。000005毫克的重量它是感受不了的,单个细胞的温度它同样是感受不了的。因此官能的具体缺陷在于它与宇宙绝对精细的信息相比既存在纵向上的差距也存在横向上的差距。而认识作为理解世界的一把钥匙对于这些差距是非常敏锐的。因此培根便以此为该书的出发点,强调我们要想把自己变的更强就必须避免掉这些认识器上的缺陷。因为认识器的缺陷就意味着发展上的缺陷。当然以上只是培根对客观性官能的缺陷认识,他也对意识上的各种缺陷作了阐述。但无疑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意识机能缺陷,这类缺陷是天性的,是意识本身一直秉承着的,因此是不能改变的。二类是意识的人文缺陷,这类缺陷主要是意识在后天的运动中接受了许多消极因子。如不合时宜的想法,落后的观点,个人坏习惯,落后文化的影响以及陈旧的思想积淀等。前者重在天性缺陷,后者重在后天性缺陷。

     主观性官能缺陷和客观性官能缺陷是有碍于发展的。因此培根对这两种缺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对主观性缺陷的解决方案是用新的认识器材来弥补自己肉体上认识器材的缺陷,作为自身器官的延长,如显微镜和望远镜对于眼睛功能的延长,地震仪和天平秤对于触觉功能的拓展。而对于意识的缺陷培根则用方法论来解决。因为对意识的机能缺陷是不能直接弥补的。如人们思维速度,精度,想像力,判断力,逻辑推理等等都是有一个限度的。这些都是是由意识自身机能的缺陷导致的。因此只能借以科学方法来使这些意识能力在有条不紊的方式方法下还原为最佳状态,即优化意识能力。至于意识的后天缺陷的解决借助于方法则是最好的了。因为消极的人文因素对于先进思想的束缚说到底也就是认识水平不够的表现,而方法论则恰好可以跳过认识水平这个环节,直接指导实践,从而不太在乎这个问题。以上关于客观性官能缺陷的解决是新官能,对于主观性官能缺陷的解决是新方法。而新官能和新方法统称为新工具。

     从上面来看,人们对于需求新工具的帮助是势在必然,对于人而言,发展的最大瓶颈就在于自身的缺陷上,宇宙的多样性是远大于人自身具备的多样性。要想发展就必须拥有这些宇宙多样性。而新的工具恰好可以在纵向方面提高人研究单一问题的极端深入性和在横向方面拓开研究多样问题的极端广袤性。这样就可以在极为庞大的立体知识体系中与宇宙建立更多的联系,行成交互式的信息网络。(现代的高倍电子显微镜开创了微观生物学,电子对撞机对高能物理学的实践奠基,卫星天文望远镜对天文学的指导地位等等)


    2楼2007-09-18 1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