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 又名 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 和家团聚、赏月、吃月饼
民间传说 嫦娥嫉恨丈夫后弈薄情,偷吃了他的不死之药,于八月十五日之夜飞上月宫;后弈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日夜望月设供,祈望全家团聚,由此衍生出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
民俗学家认为 中秋节的原始基础是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
八月十五中秋节,相沿习俗知多少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现在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而是专门的拜月,源于北宋京师,即现在的河南开封。当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听说泰山习俗是下午带着酒、菜、水果、月饼爬山,路上找个地方聚餐赏月。
中秋节 又名 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 和家团聚、赏月、吃月饼
民间传说 嫦娥嫉恨丈夫后弈薄情,偷吃了他的不死之药,于八月十五日之夜飞上月宫;后弈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日夜望月设供,祈望全家团聚,由此衍生出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
民俗学家认为 中秋节的原始基础是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
八月十五中秋节,相沿习俗知多少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现在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而是专门的拜月,源于北宋京师,即现在的河南开封。当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听说泰山习俗是下午带着酒、菜、水果、月饼爬山,路上找个地方聚餐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