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开放?谁封闭?
黄在元对大量韩国人涌入青岛喜忧参半,“韩国经济不景气,到青岛可以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青岛离韩国很近,一些低素质的韩国人也进来了,他们会损坏韩国的形象。实际上,能代表韩国形象和实力的是三星这样的大企业,它们和青岛数量众多的韩国中小企业不一样,是真正的国际化大公司。”
李炳烈在谈到歧视中国人的韩国人时,说:“他们不了解中国,在汉城有一部分韩国人认为中国还是和过去那样贫穷落后,有一部分认为中国和原来不一样了,说什么的都有,我是想亲自过来看看。”
他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一些低素质的韩国人会损坏韩国人的形象。李炳烈实际上正在向他的中国雇员展示与引起很大争议的传统韩国老板截然不同的形象,他穿着宽松的休闲服,头发染成黄色,歪戴棒球帽,坐在楼梯上和员工谈话,陪伴身旁的不是虎视眈眈的狼狗而是手机,他不在员工去厕所的时间上斤斤计较,员工甚至可以在他面前大声说笑。
李炳烈努力向周围的中国人和韩国人证明:真正的韩国人应该是文明、有修养、开放而具有亲和力的,“随着新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逐渐来到青岛,这种代表韩国形象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青岛的韩国企业中的有些中国雇员则认为韩国人太抱团,“到中国来就看着韩国人亲,买东西就认韩国货,青岛土大力快餐店一包中国香烟15元,外面一包5元,偏偏到土大力卖,因为土大力是韩国品牌。”一位还未毕业的青岛大学学生这样描述他的韩国老板:“办公产品一律用韩国品牌,日常消费也要到专为韩国人开的社区便利店买,这里的商品全是韩国进口,比中国同等商品贵两三倍。”
也有青岛人认为,韩国人比较爱国,“这是他们的优点”。
大多数青岛人还是认为缺乏了解韩国人的途径:“韩国人有一份专门了解青岛的报纸和一套电视节目,我们却很少看到韩国人怎样生活和工作的报道,他们想什么喜欢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是被政府招商过来的,是来赚我们钱的,是不是做朋友和邻居不知道。比如青岛的地产市场近一年在打过奥运牌后,开始打韩国牌,去年‘韩国周’有很多韩国人看房,我们的直觉是青岛的房价又要涨了,我们本地人买房又更难了。”
李炳烈告诫在青岛的韩国人要做好事情,和中国人互相理解,来中国不要给韩国人抹黑。“我在青岛赚够钱后会买房子,但不会在不允许中国人进去的涉外商住区买,我想和中国人交朋友做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