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7日漏签0天
偃师翟镇吧 关注:2,941贴子:26,512
  • 看贴

  • 吧主推荐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偃师翟镇吧
>0< 加载中...

关于甄庄的起源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烟熏火燎金刚
  •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引用洛阳信息港【星期六论坛】113期2013.8.31沧桑伊洛河,厚重夹河滩 (中)
刘彦卿老师关于甄庄的文章: 甄 庄 之 庄
一
两年前,老家续编《刘氏家谱》。书稿整理好后,村里的“文化人”——从学校退休的老校长给我打来电话,嘱我为之作序。在写序的过程中,我自然要有针对性地翻阅一些书籍,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刘姓在家乡的起源和繁衍情况。这一了解不大要紧,竟把老家的村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我的家乡偃师市翟镇甄庄村,是一个有3000余口人的大村,其中刘姓占了一半以上。史料中记载的甄庄村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迄今只有600年的历史。我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无意间发现,最早的甄庄村名,与东汉末年袁绍的儿媳甄妃有关。当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甄妃曾在伊河畔的一个小村子躲避战乱,并在此邂逅曹植,曹植对之一见钟情,念念不忘,并为之写下著名的《感甄赋》(即《洛神赋》),后来,人们就把甄妃藏身的村庄称为甄庄。
在写完甄庄《刘氏家谱》序言后,我深感意犹未尽,又先后写了《从一家之谱感受河洛家谱文化》、《两个人的甄庄》等文,怀着一种使命感,为甄庄浅吟低唱。在我看来,名不见经传的甄庄,其实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村落,开满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之花。她有芳草,有斜阳;有多情的才子,有婉约的佳人;有急雨之窒息,有落雪之空旷;有静穆之伟岸,有喧嚣之世俗。她感性而美丽,隽永而绵长。


  • 烟熏火燎金刚
  •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
自出生到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我在甄庄生活了整整18年。仔细想来,应该有许多飘散在村子犄角旮旯里的诗事。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村里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教我语文的周老师,有一天在一块豆腐上发现印有唐诗。周老师是村里学校的公办教师,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之一。当时学校没有食堂,他便在各家各户吃派饭。那天他来到管他饭的农户家中,无意间就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块豆腐,豆腐上清晰地印有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周老师又惊又喜,当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校长,校长又汇报给村长。村长带着校长和周老师顺藤摸瓜,找到磨豆腐的三叔。三叔是个大字不识一筐的庄稼汉,他怎么会在豆腐上题诗呢?大家都觉得好奇,三叔也觉得奇怪。寻思了半天才弄清楚,原来那诗来自三叔压豆腐用的一块石板。那块石板上刻有李白的诗,于是,压出来的豆腐就成了“拓片”。那时候,伊河涝灾不断,夹河滩十年九淹,几乎每次发大水都要从上游冲下来一些东西,那块石板就是三叔在伊河滩的淤泥中捡到的。除了用来压豆腐外,还时常作为歇息的石凳。后来分家时又被三叔带到新家,遗憾的是现在已不知所踪。
“豆腐诗事件”虽然轰动一时,但很快就被村民淡忘了,而我却从那时起喜欢上了诗歌,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就是我背会的第一首唐诗。在我的影响下,学校好几个同学都开始接触唐诗。他们或者从家中翻检旧书,或者从村子中的文化人那里收集,但凡见有唐诗,当即抄录在笔记本上,然后相互传阅。每年村子里出的迎新年墙报,都有我们的手写体唐诗。
上高中后,我来到乡里。在“熟读唐诗”几十首后,我也开始写诗了。尽管那些所谓的诗,充其量不过是顺口溜,但每有“新作”问世,总有一种成就感。最令我得意的是,我写在作文里的诗,总是被老师视为“抄袭”之作。
这样,我便开始做起了“诗人”梦。那时我自我感觉相当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摆出一副诗人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但在当时确实有“胸有诗书气质华”的感觉。三年高中,每星期回家一次。每次踏进甄庄,犹如进京赶考前的学子回家一样,看到什么都想大发一番诗兴。那个时候甄庄在我眼中,就是一首诗。身上布满了唐朝的风、唐朝的雨。三年后,高考成绩下来了,我考得还不错,只是在父母执意开导下,我放弃了诗歌,上了南方的一所财经大学。
离开甄庄后再想起甄庄,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它时而离我很近,使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美丽、雄奇、忧伤和苦痛;时而离我很远,冰清玉洁,阳春白雪,唐风雅韵,以及那清晰的“豆腐诗”,已渐行渐远,成为一个模糊的背影。当年那些和我一起痴迷唐诗的同学,有的外出闯荡,有的留在甄庄,不知他们是否和我一样,曾经的精神之花,伴随着喧嚣的世俗,成为一个遥远的回忆。但不管怎样,每当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在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的时候,在左冲右突仍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我总会回到甄庄住上一天,或在老家的院子里坐个片刻,或在老牛的哞哞声中踩着泥土飘香的乡间小路走走,或柳丝拂面、黄狗相随的河滩歇息一阵,就会神清气爽,惬意无比。童年间那个诗情画意的甄庄,就会扑面而来,左右缠绕。


2025-08-17 09:38: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烟熏火燎金刚
  •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
还在我刚开始为《刘氏家谱》写序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策划、创作的大型百戏剧《洛神》,在洛阳歌剧院上演。朋友是从事历史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说起甄庄,朋友似有所悟,要我好好挖掘一下家乡的历史。于是,我才把甄庄和曹植、甄妃联系在了一起。
在一般人看来,曹植的《洛神赋》是在洛河边产生的灵感,其实不然。当年曹植从洛阳返回封地鄄城,是在伊洛河交汇处,恍惚之中,遥见甄妃凌波而至,心有所感挥笔写就《洛神妃》的。汉代时期的伊洛河交汇处,具体位置就在甄庄村。后来洛河几次改道,才改至甄庄以东十余里处的杨庄。看到这里,我似乎有些茅塞顿开,小时候为何总是懵懂之中感觉到甄庄的那种来自心灵深处那浓浓的诗情画意。
古人云:诗庄词媚。至此,我总算真切地感受到了甄庄之“庄”。
甄庄之庄,首先应来自甄妃之“庄”。据《魏书》记载,甄妃从小就喜静恶动,乖巧伶俐,端庄守礼,心如止水。其实,这只是表层之“庄”。美貌是史上诸多皇后的共同点,甄妃能从无数美人中脱颖而出,凭的是她的才和德。甄妃三岁丧父,一生二嫁,饱受战乱之苦,就像一件稀世珍品一样,从一个男人手中转到另一个男人手中,虽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但即使在万念俱焚之时,她也总是把最真诚、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生活,把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人生,妆点出更多的暖色调。所以,即使含冤而去,也不沦落幽冥,而是化作洛河之神,丰富后人的诗意人生。
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弗兮若轻云之敝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她“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样的一个女子,遇上才华横溢,“独占天下八斗文才”的曹植,那是定要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足以让历代文人为之感动千年。


  • 烟熏火燎金刚
  •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去年有一个这样的帖子,我看了。


  • 烟熏火燎金刚
  •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去年的是由你写的《美丽的偃师翟镇甄庄村由来》。。这个可能是刘彦卿老师在做《刘氏家谱》感想吧。逛信息港的时候,转载过来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偃师翟镇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