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洛阳信息港【星期六论坛】113期2013.8.31沧桑伊洛河,厚重夹河滩 (中)
刘彦卿老师关于甄庄的文章: 甄 庄 之 庄
一
两年前,老家续编《刘氏家谱》。书稿整理好后,村里的“文化人”——从学校退休的老校长给我打来电话,嘱我为之作序。在写序的过程中,我自然要有针对性地翻阅一些书籍,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刘姓在家乡的起源和繁衍情况。这一了解不大要紧,竟把老家的村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我的家乡偃师市翟镇甄庄村,是一个有3000余口人的大村,其中刘姓占了一半以上。史料中记载的甄庄村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迄今只有600年的历史。我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无意间发现,最早的甄庄村名,与东汉末年袁绍的儿媳甄妃有关。当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甄妃曾在伊河畔的一个小村子躲避战乱,并在此邂逅曹植,曹植对之一见钟情,念念不忘,并为之写下著名的《感甄赋》(即《洛神赋》),后来,人们就把甄妃藏身的村庄称为甄庄。
在写完甄庄《刘氏家谱》序言后,我深感意犹未尽,又先后写了《从一家之谱感受河洛家谱文化》、《两个人的甄庄》等文,怀着一种使命感,为甄庄浅吟低唱。在我看来,名不见经传的甄庄,其实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村落,开满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之花。她有芳草,有斜阳;有多情的才子,有婉约的佳人;有急雨之窒息,有落雪之空旷;有静穆之伟岸,有喧嚣之世俗。她感性而美丽,隽永而绵长。
刘彦卿老师关于甄庄的文章: 甄 庄 之 庄
一
两年前,老家续编《刘氏家谱》。书稿整理好后,村里的“文化人”——从学校退休的老校长给我打来电话,嘱我为之作序。在写序的过程中,我自然要有针对性地翻阅一些书籍,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刘姓在家乡的起源和繁衍情况。这一了解不大要紧,竟把老家的村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我的家乡偃师市翟镇甄庄村,是一个有3000余口人的大村,其中刘姓占了一半以上。史料中记载的甄庄村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的,迄今只有600年的历史。我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无意间发现,最早的甄庄村名,与东汉末年袁绍的儿媳甄妃有关。当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甄妃曾在伊河畔的一个小村子躲避战乱,并在此邂逅曹植,曹植对之一见钟情,念念不忘,并为之写下著名的《感甄赋》(即《洛神赋》),后来,人们就把甄妃藏身的村庄称为甄庄。
在写完甄庄《刘氏家谱》序言后,我深感意犹未尽,又先后写了《从一家之谱感受河洛家谱文化》、《两个人的甄庄》等文,怀着一种使命感,为甄庄浅吟低唱。在我看来,名不见经传的甄庄,其实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村落,开满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之花。她有芳草,有斜阳;有多情的才子,有婉约的佳人;有急雨之窒息,有落雪之空旷;有静穆之伟岸,有喧嚣之世俗。她感性而美丽,隽永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