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银河系漫游指南吧 关注:103贴子:2,788
  • 2回复贴,共1

【转载资料】时代的最强音(评《神经漫游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喂大婶~


1楼2007-09-11 17:46回复
    时代的最强音 
    吴定柏 
     
     《神经浪游者》是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发表的科幻小说力作。这部作品的问世宣告了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的结束和硬科幻小说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电脑叛客(音译“赛伯朋克”)作为一场运动,业已成为8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的最强音,《神经浪游者》一经出版,立刻受到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好评如潮,再版成风,同时也为吉布森赢得了科幻小说三大奖项:雨果奖、星云奖和菲利普·迪克奖。 
     
     吉布森l948年生于美国,年轻时反越战情绪强烈,被美国征兵局除名,故在1968年北上移居加拿大,1972年在加拿大西南部的温哥华扎下根来,成为加拿大公民,在这个太平洋沿岸城市里,吉布森元时不感到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势力对北美日益加剧的渗透。跨国资本主义和后现代科技文化不断增强的态势,引起他的关注,渐渐也成为他科幻创作的社会背景。 

     
     吉布森的科幻写作生涯抬于1977年。那一年,他在《发掘》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处女作《全息玫瑰图的碎片》,吉布森虽然不是电脑叛客科幻小说的创始人,但是他在80年代推出的电脑叛客三部曲却为推动电脑叛客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神经浪游者》、《读数为零》(1986)和《蒙娜丽莎加速器》(1988)都是反面乌托邦小说,描写了电脑控制的跨国企业集团和高科技文化构成的后现代未来世界的可怕图景:。 
     
     不管吉布森本人愿不愿意,他的名字也许将永远与电脑叛客紧密相连。电脑叛客的英文是cyberpunk。前缀“cyber"出自美国数学家诺伯特·威纳1948年所造的新词cybernetics(控制论),美国自动控制专家唐纳德·迈克尔1962年再造新同cybemation(电脑化,自动控制)。于是,cyber,就成了与电脑有关的词汇的前缀。“punk 原是七十年代摇滚音乐界的专用术语,指那些衣着古怪,性格暴躁,心怀不满,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城市青年摇滚乐师,现在punk泛指当代文化的反叛者,也有人称其为城市电脑牛仔,…般认为,cyberpunk 词是由贝什克1982年杜撰,后来作家兼编辑杜佐斯借用这个单同来概括80年代出现的以电脑化自动控制的社会为背景的科幻小说,于是,一场电脑叛客运动迅速席卷西方科幻世界,涌现出不少电脑叛客作家、电脑叛客小说和电脑叛客论坛。代表性作品包括谢伯德的《战时生活》(1987)、施恩特的《废弃的心城》(1988)、卢索的《地下走廊》(1989)、卡蒂根的《合成之家》(1989)、彼尔茜的《他、她、它》(l991)和斯特林的选集《镜军》(1986)……


    2楼2007-09-11 17:46
    回复
      2025-11-14 04:44: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神经浪游者》是电脑叛客科幻的典范。在未来世界里,跨国企业集团犹如社会巨兽,毫无制约地主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在彼此之间肆无忌惮地进行信息大战。跨国企业和犯罪组织竞相控制全球电脑信息系统的中心,因为电脑自动控制业已成为新世界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在那里,城市居民不再是生产者,而是消费者。人们普遍存在错位心理,因为他们失去了完整的个性。个人的存在全然作为维持未来世界秩序的工具。在那里,城市人口结构包括企业集团的上层决策者,正在不断削弱的中层阶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被人轻视却颇有组织性的下层民众。小说的主人公名叫凯斯,属于生活极不稳定的下层阶级,他深感自己被社会漠视,却又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穷困潦倒,受尽欺侮,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孤注一掷,作个网络独行侠,一方面参与信息大战,一方面为自己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作为城市电脑牛仔,他能够使自己的大脑神经系统与全球电脑中心联通,闯入各种网络,为了在电脑信息系统里建立自己独特的身份,他使用了各种人工智能体为自己服务。事实上,凯斯与权力相距甚远,也并不想主宰世界,他希望自己能够超越肉体的束缚,逃避现实世界,在电脑创意空间里浪游,消极地在这荒原般的世界上体面地生存下来,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凯斯受雇于某跨国企业,奉命潜入泰西埃一阿什普尔家族企业的信息中心一迷魂光,窃取机密情报。 

       
       在创作上,这部小说场面调度正确,逼真地反映了80年代美国的社会氛围。然而,作者显然没有“预先设计”的程序,但是他运用了电脑操作的一般规律,故而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具有电脑程序的可创性。小说情节复杂跳跃,模拟人们进入电脑创意空间后的神奇感觉。小说容纳了多重而又强烈的意象。这些意象超越了科幻的界限,进入大众文化之中,进入电脑文明之中,进入了后现代跨国资本主义之中,构成·个离奇、疯狂,似非而是的未来世界。这些意象的批判性隐喻,使未来世界错综复杂,耐人寻味。这部小说在创作上的突破,开阔了科幻审视社会的视野,给科幻小说带了新的活力.


      4楼2007-09-11 1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