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网娜娜吧 关注:135,541贴子:2,867,996
  • 4回复贴,共1

【娜样求助】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新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要写一篇关于新闻事业的论文,我初步订的主题是《论中国媒体行业的“英雄情结”》,以李娜为故事主人公。
希望各位吧友能够帮助我寻找一些新闻网站曾经发表或者转载的文章,或者名人点评。
1 事件主要关于
08年黄金海岸夺冠后关于“李娜体能好她回答直接说我腿粗不就得了吗”
08年奥运闭嘴门
09年联杯炸伤门
09年美网八强后媒体的反应
10年香港表演赛关于怀孕与香港记者的对话
10年澳网四强后的反应
11年不代表国家参赛言论
11年法网夺冠后的言论
11年温网出局后的言论
11年中网出局后的言论
12年法网出局后的言论
12年奥运故意输球门
12年东京参赛卖国门
13年三叩九拜言论
13年央视风云会的采访
以及你认为李娜受到媒体不公正对待或者客观评价的一些相关链接。
2,在这里做个简单的采访,能不能请各位吧友说说你们对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看法,以及你认为中国媒体所希望的英雄是什么样的。目前中国媒体存在什么弊病。
3,关于其他金花同样受到前后不一的新闻评论同样可以发来,比如天后参加全运会被指责耍大牌。以及各种黑贝贝。
4,可以举出其他各界名人的不公待遇。
在此谢过大家


1楼2013-09-24 17:41回复
    先马克,回去慢慢找~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9-24 17:49
    收起回复
      2025-08-24 16:16: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雄起考到传媒了啊,恭喜!~


      IP属地:北京3楼2013-09-24 17:54
      回复
        【大公报评论】
        1936年10月20日的《大公报》刊载了鲁迅先生的遗嘱,其中最醒目的一条是“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就是说装模作样,明明讨厌而故作不计较的人,是最阴险的,一定要小心。但是,在这个言不由衷、口蜜腹剑的时代,需要小心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能像李娜如此敢爱敢恨的毕竟罕见,真实反而让她沦为另类;率性反而让她显得叛逆。
          李娜在媒体、在领导面前总是那么的“不配合”,她就像带刺的玫瑰,你不知道哪句话就会惹恼娜姐。李娜拒绝为国家打球,更不屑替官员领导卖力,甚至没有亲近讨好球迷的姿态,比如“shut up门”、比如“三叩九拜论”。李娜能跳出体制牢笼大器晚成,与她的愤世嫉俗、蔑视权贵息息相关,休谟说得好:“骄傲和仇恨会使精神强健,忍受和谦卑会使精神衰弱。
          从本质上来说,李娜最大精神特性就是“抗上”,就如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管你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抡起金箍棒就把天宫砸得稀巴烂。李娜是今年唯一非伤病原因,而不参加全运会的当红运动员,她用不着买谁的账,因为她不欠谁的。由于体制内训练长久的禁锢压抑,李娜本能的反感高高在上的东西,她鄙夷各种冠冕堂皇,而更贴近底层和大地。
          与“抗上”相对应的是李娜的“益下”,李娜中网与小德的性别大战,实际上就是一场慈善赛,收入全部捐赠给宋庆龄基金会。和那些以慈善的名义作秀的娱乐明星不同,单飞后的李娜尽管每年至少要掏500万养活自己的团队,经济压力沉重,还是捐赠数百万到地震灾区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李娜最灿烂的笑容都留给了弱势群体,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中网之前,李娜专程去北京一家盲人学校,与孩子们欢快的上体育课,她对此解释说:“跟孩子在一起,会单纯一些,没有勾心斗角,也不存在尔虞我诈,状态会更好一些。”帕斯卡尔说:“和人接触越多,我越喜欢狗”,而李娜更愿意到纯真的儿童世界得到片刻的安宁,一扫世事的纷扰和不堪李娜父亲的羽毛球梦想在体制内被戕害,李娜因为手腕硬无法打羽毛球,转而开始改练网球,从小都在经历严酷近乎折磨的训练。14岁,父亲去世,但教练几天后才告诉了她,因为小李娜正在打一项少年比赛。李娜16岁就大胆追求姜山,并在隐秘部位纹上一朵玫瑰代表着对男友的爱。20岁,李娜疲劳过度月经严重失调,被迫吃激素调节,不得不选择了退役……10多年训练生活,她没听到过上头一句鼓励的话。
          可以说李娜的童年和青少年是极其不幸的,以至于教练卡洛斯,要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那套心理学理论,去帮助李娜化解童年时期的心理阴影,因为卡洛斯觉得这些黑暗的经历,阻碍到了她境界的提升。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童年将决定这个人的一生。李娜不希望孩子们重复自己的不幸,同时只有在孩子那里才能去伪存真,她享受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就像恶心与上级领导共事的遭遇。
          朱自清写道:“世界上只有能憎的人才能爱。”中国拥有爱心的运动员并不算少,但敢于公然抗上的,李娜是第一个。诸如乒乓球小山智利之辈,受不了队内的让球潜规则,负气远走东瀛,这种叛逃说到底是为一己私利,是逃避而不是抵抗。只有李娜是在坚守,是在抵抗。托马斯-曼在接受诺奖时反复强调:“没有比大规模撤退中,进行小股抵抗,更为光荣的了!”
          翻开《中国体育年鉴》所能查阅到的都是所谓的“赛事成绩”和“领导精神”,既没有人性的历史,也没有历史的人性。像李娜这个具有颠覆意义的文化符号,早已超出了纯粹体育竞技的范畴,比那座法网奖杯更具开创意义,更有价值的是,李娜的人格魅力和反抗精神——她爱底层、爱孩子,爱真实的表达;她恨体制、恨官员,恨舆论的势力和虚假。《周易》云:“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IP属地:福建5楼2013-09-29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