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在四位主角人设公布时,对夷则并没有特别的好感,相反有些小失望。作为男二,通常在感情戏里都是默默守护的那一个。直到配音试听里,阿阮的台词两次谈起夷则,还是用那样小女孩无限倾慕的语气,我突然觉得这一对将会是充满了惊喜的恋人。
事实上,夷则一出场就博得了我的好感。很多人说他像紫英,冷漠自持,对于妖类毫不留情。他认为对妖类怜悯的乐无异太愚昧,并且不屑于与其多作纠缠。但是,在将鱼妇交予灵虚时,他曾言希望灵虚能引导鱼妇向善,可见他与紫英并不同。紫英自小就树立了绝对的是非观,是在与云天河等的接触下才开始怀疑自身的坚持。而对于夷则来说,自己尴尬两难的身份使得他一面是修道者,视除魔卫道为己任,另一面又不能将妖类视为异族,而寄希望于一种和平的方式达成善化。
在海市,遇见鲛人,他便不自控地冲上前去。其实对他来说,妖又如何,人又如何,他早已把很多事情都看的太过于透彻,此时于人的世界,他亦早已没有立身之地。人有时会比妖更险恶。他救下了鲛人,救下了海市被灵虚卖来交易的妖类。这或许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的怜悯,或许也只是他加诸自身的责任。他本就是个恪守规条,有礼有节的人。在质问灵虚时,夷则亦先是点破灵虚的恶行人人得而诛之,再正义凛然地提剑上前,毫不犹豫地说道要杀他。而在闻人和无异相继为他陷入翻天印时,他才逐渐有了朋友的意识。然而即使是同伴,他亦不愿过多深交。不愿意无异称呼他的名字,显得疏离,也更让人觉得他不可亲近。灵虚死前对他说出言灵偈——“众叛亲离、一世畸零,所憎如影随形,所求永不可得,事与愿违,永无安宁。”曾觉得这句诅咒也许真的就是他此后一生的写照。然而对于那时的他来说,那不过就是笑话一场。他已是孤身在此人世间,憎或求于他又有何意义?可曾真有希望?可曾得过安宁?如果有,刺向灵虚的那一剑又怎会“剑意森寒、刻毒寡恩”?
本已是冷漠寒心的人,却又愿意在白露丧母之时,出言安慰。那是因为白露的遭遇让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明明心中已明白并无生机,却也劝说白露不要轻言放弃。然而人世间本就“离别多于相聚,失意多于欢欣”。既来此人世走这一遭,又何必太过执着。不想执着,不愿执着,或是看轻执着,无谓好坏或是善恶,恪守的不过只是规则,寻求的也不过只是一条生路。他淡淡地说出杀或不杀灵虚并没有分别,就连无异都有些不知该怎样才能看清夷则的真实。不过,不只是无异对夷则不甚了解,夷则同样并不了解无异。例如夷则会把“馋鸡”想成“禅机”,他们本就是不同轨迹下成长起来的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在前往纪山之时,夷则的身份才逐渐暴露出来。本是应高高在上的三皇子,却被暗卫追踪,逼令回宫。在挥剑而过后,“越线者死”的坚决,虽冷漠,却更霸气。
在谢衣故居时,对于无异和闻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他这才第一次被友情打动。那时的无异真的很可爱,虽然总是猜不透夷则的身上为什么又那么多无可奈何的秘密,为什么不能袒露心扉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但是他仍旧热忱地想到自己能做的,和能努力做到的,尽自己所能想要化解夷则的困境。这也使得在与偃甲机关作战时,夷则为救无异而受伤。在无异自责时,还能想到劝慰无异不必介怀。同时,夷则受伤又很难痊愈的体质才为人所知。那夜,夷则与无异对弈,真正去了解彼此。夷则的“杀伐决断”,无异的“淡泊名利”在那小小的棋盘上都展露无遗。现实清醒如夷则,对于那永不餍足的人心又怎么会不了解?然而无异却不同,潇洒在天地间,做自己喜爱之事,为自己喜爱之人,无所谓输赢胜负。或许无异的态度才是夷则心中所向往的呢。
古剑二中常提到人心,就连最后的BOSS心魔亦是以人心中五情为食。人心固然难测,但却实在可贵。在朗德的一场浩劫,揭开了隐藏在残酷杀戮背后的凶手——流月城。那也是无异第一次亲眼看见想要守护的人倒在了自己面前,那还是个孩子。就算自己曾有勇敢拯救一切的决心,就算自己真的拼尽了全力,对于无力挽回的逝去的生命,也只能看到自己的渺小,说着“对不起”这样无能为力的话语。然而夷则,却选择了为孩子的母亲造了一个孩子只是远行的梦境。如他所言,“人心是世间最复杂的事物。哪怕是最强的幻术,也不可能完全骗过人心。”梦只是梦,而活着的人如果能选择活在梦里还是活在现实,或许便已是残酷中的一丝温存了。

事实上,夷则一出场就博得了我的好感。很多人说他像紫英,冷漠自持,对于妖类毫不留情。他认为对妖类怜悯的乐无异太愚昧,并且不屑于与其多作纠缠。但是,在将鱼妇交予灵虚时,他曾言希望灵虚能引导鱼妇向善,可见他与紫英并不同。紫英自小就树立了绝对的是非观,是在与云天河等的接触下才开始怀疑自身的坚持。而对于夷则来说,自己尴尬两难的身份使得他一面是修道者,视除魔卫道为己任,另一面又不能将妖类视为异族,而寄希望于一种和平的方式达成善化。
在海市,遇见鲛人,他便不自控地冲上前去。其实对他来说,妖又如何,人又如何,他早已把很多事情都看的太过于透彻,此时于人的世界,他亦早已没有立身之地。人有时会比妖更险恶。他救下了鲛人,救下了海市被灵虚卖来交易的妖类。这或许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的怜悯,或许也只是他加诸自身的责任。他本就是个恪守规条,有礼有节的人。在质问灵虚时,夷则亦先是点破灵虚的恶行人人得而诛之,再正义凛然地提剑上前,毫不犹豫地说道要杀他。而在闻人和无异相继为他陷入翻天印时,他才逐渐有了朋友的意识。然而即使是同伴,他亦不愿过多深交。不愿意无异称呼他的名字,显得疏离,也更让人觉得他不可亲近。灵虚死前对他说出言灵偈——“众叛亲离、一世畸零,所憎如影随形,所求永不可得,事与愿违,永无安宁。”曾觉得这句诅咒也许真的就是他此后一生的写照。然而对于那时的他来说,那不过就是笑话一场。他已是孤身在此人世间,憎或求于他又有何意义?可曾真有希望?可曾得过安宁?如果有,刺向灵虚的那一剑又怎会“剑意森寒、刻毒寡恩”?
本已是冷漠寒心的人,却又愿意在白露丧母之时,出言安慰。那是因为白露的遭遇让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明明心中已明白并无生机,却也劝说白露不要轻言放弃。然而人世间本就“离别多于相聚,失意多于欢欣”。既来此人世走这一遭,又何必太过执着。不想执着,不愿执着,或是看轻执着,无谓好坏或是善恶,恪守的不过只是规则,寻求的也不过只是一条生路。他淡淡地说出杀或不杀灵虚并没有分别,就连无异都有些不知该怎样才能看清夷则的真实。不过,不只是无异对夷则不甚了解,夷则同样并不了解无异。例如夷则会把“馋鸡”想成“禅机”,他们本就是不同轨迹下成长起来的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在前往纪山之时,夷则的身份才逐渐暴露出来。本是应高高在上的三皇子,却被暗卫追踪,逼令回宫。在挥剑而过后,“越线者死”的坚决,虽冷漠,却更霸气。
在谢衣故居时,对于无异和闻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他这才第一次被友情打动。那时的无异真的很可爱,虽然总是猜不透夷则的身上为什么又那么多无可奈何的秘密,为什么不能袒露心扉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但是他仍旧热忱地想到自己能做的,和能努力做到的,尽自己所能想要化解夷则的困境。这也使得在与偃甲机关作战时,夷则为救无异而受伤。在无异自责时,还能想到劝慰无异不必介怀。同时,夷则受伤又很难痊愈的体质才为人所知。那夜,夷则与无异对弈,真正去了解彼此。夷则的“杀伐决断”,无异的“淡泊名利”在那小小的棋盘上都展露无遗。现实清醒如夷则,对于那永不餍足的人心又怎么会不了解?然而无异却不同,潇洒在天地间,做自己喜爱之事,为自己喜爱之人,无所谓输赢胜负。或许无异的态度才是夷则心中所向往的呢。
古剑二中常提到人心,就连最后的BOSS心魔亦是以人心中五情为食。人心固然难测,但却实在可贵。在朗德的一场浩劫,揭开了隐藏在残酷杀戮背后的凶手——流月城。那也是无异第一次亲眼看见想要守护的人倒在了自己面前,那还是个孩子。就算自己曾有勇敢拯救一切的决心,就算自己真的拼尽了全力,对于无力挽回的逝去的生命,也只能看到自己的渺小,说着“对不起”这样无能为力的话语。然而夷则,却选择了为孩子的母亲造了一个孩子只是远行的梦境。如他所言,“人心是世间最复杂的事物。哪怕是最强的幻术,也不可能完全骗过人心。”梦只是梦,而活着的人如果能选择活在梦里还是活在现实,或许便已是残酷中的一丝温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