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开始说说谢衣时,脑海中却总是浮现起古剑一青龙镇的场景。话说通关古剑一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印象最深刻的却仍旧是在雨中青龙镇的屋檐下,响起了那首名为《天净沙》的曲子,兰生对襄铃说:“人活着,不能只顾自己开心,还有许多东西比这更加重要,像是责任,像是担当……我……必须担起自己应负之事。”那次的谈话就像是兰生的一场成人礼,他开始决定与过去的那个自我说再见,甚至决定与深爱的襄铃告别。
古剑二在静水湖的那个月夜,持续了三个小时的剧情里,天净沙的曲子又一次响起了。这一次,是在谢衣与无异的谈话。谢衣回忆起了他的师傅,回忆起自己学习偃术的初衷。想让大家都过得更好,这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却未曾想过需要有多大的坚持。那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师傅就是沈夜,因为从一开始谢衣的身上就有太多的谜团。他形容沈夜说:“就有如这高天孤月一般……遥不可及、如冰如霜,却又独自照彻漫漫寒夜。”事后想起这句话,总觉得对于自己叛师的行为,他的心中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丝后悔吗?
谢衣为人太过至善,对生命的尊重已是如同圣人一般。“生命只有一次,永不重来”便是他的执念。然而,这必定会造成他与沈夜背道而驰。那时,偃甲人谢衣所继承的是最贴近他本身的思想与心智,即便仅仅是并不完整的谢衣,对于过往也是充满无奈的情绪:“人生在世,难免要辜负一些人。”然而,他的心中自知是辜负,却丝毫未减决绝。
决绝如谢衣,百年前本身被沈夜于西域截杀,百年后所造偃甲人再于西域被沈夜断首,而赴死之前都曾言:“往者已不可追。你我师徒之义早已断绝,旧日种种如川而逝,何必重提。”可是,在桃源仙境中,他又曾说过“所愧疚者……余力绵薄,终未能回报故人之挚情,恩师之错爱。”可见,他又何曾愿意与沈夜兵戎相见?
他倾尽一生心力,只愿回护一人一城,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未捷已身死。所留下的道便寄付于无异的身上。其实,太多人追求力量的理由,都不过是在有需要之时可以挺身而出,护守自己至为珍贵之物。而谢衣之于沈夜,最大的不同便是在对待下界生灵的态度上。生命面前,本没有贫富贵贱,我们都不过是“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在渡过那条忘川后,便已是轮回。
如果这个故事便是以他提灯而来,对无异说“傻徒弟,死生之间极可畏”作为终结,那所留下的也许更多是种遗憾。然而初七的出场,却将这份羁绊再一次地拖入了深渊。初七,空具谢衣之身,可留有几分谢衣之心?百年里,只为沈夜一人而活,没有自我,或者没有想过需要有自我,没有愿望,没有未来。他只是沈夜的一柄剑,是沈夜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将濒死的谢衣硬留在这人世间。这种残酷的羁绊,看似几近泯灭人性,可在其背后,却又有是怎样决绝坚定的内心。
在巫山,初七回想起了过往,关于谢衣,关于沈夜,关于阿阮。那个陌生的自我,不惜挑战他心中的神来换取至为珍贵生灵的旧我。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或者现在的自我于这人世间不过是笑话一场?在过去那个至善至纯的谢衣和今日这个沾满鲜血的初七之间,他选择的是不再背叛亦不再面对的路。
将无异送出神女墓后,他被困其中,已无意求生。也许那一刻,他仍旧并不想承认自己就是谢衣。只是对他来说,是非善恶都已不再重要,他已做出了他的选择。正如那夜,偃甲人谢衣曾对无异说的:“你最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便是你的道。”而初七所愿的,也不过就是这一切的终结。他亦明白他这样的选择,终会推动着这一切走向结束的那一天。
那段剧情之后便有这样一首诗:“一岁一生发,花事忽流易。君去徒淹流,重泉旷音息。忽焉流芳歇,行行月向西。相诀累盈长,相会何有期?”

古剑二在静水湖的那个月夜,持续了三个小时的剧情里,天净沙的曲子又一次响起了。这一次,是在谢衣与无异的谈话。谢衣回忆起了他的师傅,回忆起自己学习偃术的初衷。想让大家都过得更好,这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却未曾想过需要有多大的坚持。那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师傅就是沈夜,因为从一开始谢衣的身上就有太多的谜团。他形容沈夜说:“就有如这高天孤月一般……遥不可及、如冰如霜,却又独自照彻漫漫寒夜。”事后想起这句话,总觉得对于自己叛师的行为,他的心中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丝后悔吗?
谢衣为人太过至善,对生命的尊重已是如同圣人一般。“生命只有一次,永不重来”便是他的执念。然而,这必定会造成他与沈夜背道而驰。那时,偃甲人谢衣所继承的是最贴近他本身的思想与心智,即便仅仅是并不完整的谢衣,对于过往也是充满无奈的情绪:“人生在世,难免要辜负一些人。”然而,他的心中自知是辜负,却丝毫未减决绝。
决绝如谢衣,百年前本身被沈夜于西域截杀,百年后所造偃甲人再于西域被沈夜断首,而赴死之前都曾言:“往者已不可追。你我师徒之义早已断绝,旧日种种如川而逝,何必重提。”可是,在桃源仙境中,他又曾说过“所愧疚者……余力绵薄,终未能回报故人之挚情,恩师之错爱。”可见,他又何曾愿意与沈夜兵戎相见?
他倾尽一生心力,只愿回护一人一城,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未捷已身死。所留下的道便寄付于无异的身上。其实,太多人追求力量的理由,都不过是在有需要之时可以挺身而出,护守自己至为珍贵之物。而谢衣之于沈夜,最大的不同便是在对待下界生灵的态度上。生命面前,本没有贫富贵贱,我们都不过是“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在渡过那条忘川后,便已是轮回。
如果这个故事便是以他提灯而来,对无异说“傻徒弟,死生之间极可畏”作为终结,那所留下的也许更多是种遗憾。然而初七的出场,却将这份羁绊再一次地拖入了深渊。初七,空具谢衣之身,可留有几分谢衣之心?百年里,只为沈夜一人而活,没有自我,或者没有想过需要有自我,没有愿望,没有未来。他只是沈夜的一柄剑,是沈夜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将濒死的谢衣硬留在这人世间。这种残酷的羁绊,看似几近泯灭人性,可在其背后,却又有是怎样决绝坚定的内心。
在巫山,初七回想起了过往,关于谢衣,关于沈夜,关于阿阮。那个陌生的自我,不惜挑战他心中的神来换取至为珍贵生灵的旧我。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或者现在的自我于这人世间不过是笑话一场?在过去那个至善至纯的谢衣和今日这个沾满鲜血的初七之间,他选择的是不再背叛亦不再面对的路。
将无异送出神女墓后,他被困其中,已无意求生。也许那一刻,他仍旧并不想承认自己就是谢衣。只是对他来说,是非善恶都已不再重要,他已做出了他的选择。正如那夜,偃甲人谢衣曾对无异说的:“你最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便是你的道。”而初七所愿的,也不过就是这一切的终结。他亦明白他这样的选择,终会推动着这一切走向结束的那一天。
那段剧情之后便有这样一首诗:“一岁一生发,花事忽流易。君去徒淹流,重泉旷音息。忽焉流芳歇,行行月向西。相诀累盈长,相会何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