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江畔木棉红吧 关注:89贴子:1,517
  • 3回复贴,共1

李德裕究竟被贬到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德裕(787——850),赵郡(今河北赞皇县)人。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0年—846年)任宰相,后因“朋党之争”先贬潮州,再被贬崖州,官职是司户参军。被贬崖州,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是,李德裕被贬的崖州,究竟在哪里?有两种观点:一是崖城,一是琼山。
李德裕究竟被贬到哪?
李德裕(787——850),赵郡(今河北赞皇县)人。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0年—846年)任宰相,后因“朋党之争”先贬潮州,再被贬崖州,官职是司户参军。
被贬崖州,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是,李德裕被贬的崖州,究竟在哪里?有两种观点:一是崖城,一是琼山。
有一个有关李德裕的笑话。丁渭谪崖州,他问宾客,“天下州县,何地最雄盛?”宾客答曰,“当然是京师了。”丁公曰,“不对。朝廷宰相到了这里才当个崖州司户参军,所以是崖州为大。”
郭沫若在点校《崖州志》的过程中注意到,《崖州志》在“宦绩志”里提到李德裕,同时提到的还有韦执谊、卢多逊、丁谓等被贬海南的大臣。郭沫若于是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经过考证,认为李德裕被贬之地是崖城,并在1962年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李德裕在海南岛上》一文。力挺郭沫若这个观点的是乐东籍的学者黎兴汤。他认为李德裕的后代都“化为黎”,居住于多港峒(现在的乐东大安乡)。另外一种观点是当时崖州之所是现海口琼山境内的颜城(卢业时、韩敏等人)。
其实,这个争论早已有之。明正德年间(1506-1521),多港峒李姓黎人出示李德裕诰敕,并宣称他们是李德裕的后人。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1887年来到海南,听闻此事,责成崖州知州唐镜源查清李德裕的确切贬地,唐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镜湖人吉大文举人。吉大文领此任务后做了考证,写了《上唐芷庵刺史书》一文,认为李德裕的贬地是在琼山而非崖城,但是他同时认为多港峒的李姓黎人是李德裕的后裔,等于是在结论后面留下了一条尾巴。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一些旅游册子上提到三亚水南村,总要附上李德裕被贬来此,一些学术作品中不乏这样的认识。如张跃虎先生的长篇论著《珠崖田野上的华夏魂》,作者也认为宋代之前的崖州治所在海南岛北部,到了宋代才以琼南的“振州为崖州”。但是在“倒腾录像”的时候却认为(唐朝的)李德裕被贬到崖城了。可见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而存在一些潜在的逻辑矛盾。
所以这个问题还有谈一谈的必要。


IP属地:海南1楼2013-09-12 21:33回复
      三、李德裕遗作及望阙亭之争
    李德裕被贬海南后作了一首诗《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另外有一首诗作《谪岭南道中作》:“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另有遗作《祭韦相执谊文》。
    崖城派
    《登崖州城作》诗中所写的是海南岛南部的情况,而决不是海南岛北部海口市附近的情况。海南岛南部多山,北部平衍。崖城周围,确实是群山环绕。“青山”如果原是“江山”,则崖城东有宁远河,为海南第四大水。琼山旧城在今海口市东,其地不仅无山,而且无江,更说不上“百匝千廻”了。
    这首诗,又在《崖州志》中题作《望阙亭》:“独上江亭望帝君,鸟飞犹是半年程;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遭绕郡城。”
    郭沫若对《谪岭南道中作》的分析:海南岛像一个玳瑁形,中部偏南处高而四周低,故水分东西南北流,各入于海。但要了解到这种情况,必须从北到南对于海南岛有所经历才能体会。因之,这首诗应该是赴崖州道中所作,并且可以作为李德裕的谪贬地是在崖县的又一证据。
    关于望阙亭。明人唐胄在《正德琼台志》中记:“望阙亭在琼山县张吴都颜村”。此处确有望阙亭遗址,但是在“望阙亭”碑匾的右边阴刻着“咸丰辛酉年吉旦”七字,说明是后人所修。
    关于望阙亭的史书记载如下:第一,目前发现最早见于《大明一统志》载: “望阙亭在城南一十里,李德裕为司户时建”;第二,过了45年,琼山人唐胄编纂《正德琼山志》时将望阙亭移记在“琼山县张吴都颜村”即上图所见之望阙亭址;第三,又过了九十九年,黄佐在《广东通志》中沿袭唐胃观点记在“琼山县张吴都颜村。”第四,《大清一统志》又把望阙亭“记在崖州城南二里”。第五,而后《崖州志》几个版本都不承认唐胄的看法,仍坚持“望阙亭在崖城南二里。李德裕贬为崖州司户时建”。由此观之,望阙亭在崖城南部是历代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官修文书普通承认和记载的。所谓张吴都颜村的望阙亭是清代所建。
    据孙惠公和水南村的裴宏州、裴史进、陈运城等人提供,望阙亭在崖城南二里的水南村盛德堂庭院内。亭建于北边,高4米,宽8米。亭的二百米处是宁远河。盛德堂土改时分给裴史仁等人家,六十年代初已基本拆除,现存—小问由裴史进家居住,遗物尚存。
    “望阙亭”在崖城南二里的水南村,还可以从当时当地的文人墨客的笔下得到证实,如水南村(高山)入钟芳曾写过一首诗:《珠崖杂兴》:“抱郭名峰面面奇,海风吹水碧参差,千村井育方隅静,四季长春草木知,地尽波涛分造化,俗殊言语杂侏离;钓鳌谁似唐迁客?同赋登高望阙诗。”诗的第一句“抱郭名峰面面奇”极写崖城四边山岭风光。第七句“唐迁客”指“李德裕”。第八句“同赋登高望阙诗”即写他登临望阙亭并步李德裕韵,作过“望阙亭诗”。钟芳出生于唐胄的《正德凉台志》问世前,又是崖城南二里水南村人。诗中所记当比唐胃准确、可靠。又清拔贡王瑞瑄《唐李卫公德裕》诗云:“将相当时任独专,勋名谁似两朝贤?天南出谪一万里,朋党相倾四十年。海畔孤亭空望阙,蛮村遗裔有荒烟;千年祠屋苍崖里,断碣残碑咽幕蝉。”王瑞瑄是崖州三亚人。诗中的第五、六、七、八句,分别表明他看见了建于“海畔”的“望阙亭”(从水南登高处可望见南海),还见到了生活在崖州多港黎村的“李德裕后裔”,以及建立在那里的千年祠屋——“多港黎村李宰相祠”。
    琼山派
    关于《登崖州城作》。1、郭沫若把唐崖州治所搞错了。唐崖州治所在张吴都颜村而非府城。从《正德琼台志》的《郡州邑疆域图》中可以看到,张吴都颜村周围远近都有不少山岭,如陶公山、灵山、那射山、东石岭和落马岭等,此外还有南渡江及其支流如网,所以说“百匝千遭绕郡城”,用在这里也是合理的。2、就是在这首诗里,可以找到贬地不是崖城的根据。诗的第一句“独上高楼望帝京”,毫无疑问“高楼”指的是崖州城楼。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崖城“旧只以木栅备寇,至宋庆元戊午,始筑土城,绍定癸巳,乃用砖瓦包砌,......元元统元年,判官李秘建谯楼。”《琼州府志》和《崖州志》对崖城的城建记载与此段记载基本一致。崖城的谯楼始建于元代,李德裕怎么可能“独上高楼望帝京”呢?
    关于《谪岭南道中作》。不一定要李德裕走完海南岛一周后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如果李德裕真的去崖城,不是西行便是东行,总之是不可能走一周。吉大文写道:“考宋时苏公渡海,由徐闻直指通潮驿,非今日由海安指海南也。唐时渡海水路,想亦由此登岸。而澄迈城抵颜村约一百里,其石山路约五十里。今行西路者,尚觉崎岖,则千年以前行路尤难。诗语可以无疑。” 而且海口开港是宋代以后的事情。
    关于望阙亭。《正德琼台志》“望阙亭条”说:“望阙亭,在琼山县张吴都颜村,唐崖州址南,李德裕贬时建。”而且,确实在颜村地方挖掘到了望阙亭的遗址。望阙亭在琼山,这就成了定案。崖城的望阙亭址在史籍中记载不一,有的记载是在城南二里许,有的记载是在城南十里,有的记载是在城南三里的新兴坊,为宋代丁谓所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崖城所谓望阙亭,完全是后人为了附会李德裕贬地崖城说而凭空造出来的。
    另外,李德裕来海南后,写下了《祭韦相执谊文》,原文如下:“维大中四年 月 日, 赵郡李德裕谨以蔬醴之奠, 敬祭于故相韦公仆射之灵。呜呼! 皇道咸宁, 藉于贤相; 德迈皋陶, 公宣吕尚。文学世雄,智谋神贶; 一遘谗疾, 投身荒瘴。地虽厚兮不察, 天虽高兮难谅。野掇涧苹, 晨荐柜鬯; 信成祸深, 业崇身丧。某亦窜迹南陬, 从公旧邱, 永泯轩裳之顾, 长为猿鹤之愁。嘻吁绝域, 寤寐西周, 倘知公者, 测公无罪;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其心若水, 其死若休, 临风敬吊, 愿与神游, 呜呼尚飨。”
    祭文的内容是讲述李德裕自身在大中四年(850年)某月一天, 他以粗菜、薄酒, 于韦执谊墓前祭拜凭吊的情形, 高度称赞韦执谊的文学才华和治世谋略, 认为他“德迈皋陶, 公宣吕尚”, 也为他遭受谗言之害而身陷荒蛮瘴疠之地表示出极大的不平和愤恨, 即“一遘谗疾, 投身荒瘴。地虽厚兮不察, 天虽高兮难谅。野掇涧苹, 晨荐柜鬯; 信成祸深, 业崇身丧”。由此而联想到自己眼前的可悲境况, 不由得发出了“倘知公者, 测公无罪;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无奈长叹。作者由人及己, 同病相怜, 将自己的一切希望, 寄托在“愿与神游”的另一世界之中。
    韦执谊墓位于今天的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东占村南约2公里的山坡上, 占地面积500 余平方米。墓区由围墙、墓冢、围栏、园门及墓碑等组成; 坐北朝南, 背依山丘, 面对莲塘, 半圆形的石砌围墙, 环绕在整个墓区的后面, 冢用雕琢规整的石块叠砌而成。墓前树立的一块清代的石碑上刻着“唐始祖赐进士翰林院礼部尚书廷英殿丞相韦执谊文静公杜夫人范夫人墓”。(王育龙)
    郭沫若也认为李德裕的贬地与韦执谊相同,那么韦执谊墓的发现则证明了李德裕是贬来琼山了。
    结语
    李德裕的贬地在哪,这是一条历史公案。崖城派的主要硬伤,在于历代书籍中均没有李德裕贬到振州的说法,而唐代崖州治所不在崖城。如果说崖城派的主张成立,那么很多东西要改写,这是学界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琼山说到目前为止占有上风,暂可作为官方结论。不过,要想完全揭开谜底,也许还是要找到李德裕的墓葬才行(但是有一种可能,李德裕死后不久就归葬,也许没有留下原葬的遗迹),否则争议还将继续下去。琼山派有一些存疑的地方,如万宁李勃教授2005年撰文认为唐代崖州治所为朱崖岭古城址(位于府城东南30里龙塘镇,1999年挖掘),即舍城县,而非颜城县。
    来源:天涯社区 作者:孔山人 时间:2012-11-17


    IP属地:海南3楼2013-09-12 21:34
    回复
      2025-05-13 03:30:14
      广告
      了解历史,考证很有根据。


      4楼2013-09-12 23:07
      回复
        那在洛阳伊川平泉李氏是什么?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03-09 0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