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中学学生,热爱写作,成绩低迷,但仍坚持写作。在中国这是万万行不通的,也和老师和父母吵起来过,老师是因为“无论是什么都送进学校深造”的思想,父母是因为“没有文凭工作难找”。我想过很多关于我的未来的问题:如果我按照我的老师和父母走,将耗一笔巨大的资金来读书进大学,然后长进甚微,拿一张文凭(这对写作没有用),过上劳累的生活;如果我直接尝试创作出版,看后果决定学业,也是很难行的通,现代人有太多的浮躁,现今的中国文坛已是一片烂泥,什么都有,你可以指望里面有你想要的莲花,但少之又少,起点文和郭敬明的东西席卷狂热的青少年们,倒是可能成年人看得下去(苦笑。一般人会把这种青少年年龄的决定当作完全是因为爱好,但我把文学是当作生路的,即使作家收入很少。可说是,要么就要学业,要么就要文学,但我之所以感到悲哀,是因为中国文坛的现状和自己看到的已经是一片灰霾的未来。我还悲哀的,是对父母的愧疚和对老师的无奈。我痛恨集体主义,深知这就是我悲剧的根源。所以,在现阶段,我每每想到自己的未来都只能叹息,即使我的身边也有鼓励我的人,但背负着不时的泪水、未来和他人期望的我还是不能释然,渐渐地,就是孤独如夏季的雨般下着。我不想再多骂教育制度,它对理科有着帮助,而对文人们就像李承鹏说的那样“国家不会支持文人”。雨水冲刷过这座城市很多次,但只能让它更面目全非,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四处忙碌,引用我作文里一段话就是“我就像在过马路的人群当中,小心翼翼地和大家的步伐保持一致,既不能加快步伐也不能放慢步伐”。我不知道你从我的事例看到了什么,我不知道此刻有多少像我这样正在挣扎的人,我只是知道,我只能坚持下去,我不能让我成为美丽新世界式的悲剧。
其实我正在创作一部中篇的作品,就是赞美人的欲求的作品,抱歉让雪儿姐大早上看悲伤的事,推荐一本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