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02日漏签0天
最爱卓妍吧 关注:1,629贴子:265,63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54回复贴,共4页
  • ,跳到 页  
<<返回最爱卓妍吧
>0< 加载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ZS)!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拿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来说明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这个问题。 
[wobuzhidao] 于 2003-01-12 22:50:28上贴 

--------------------------------------------------------------------------------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有位圣者讲“不是有人表现出干坏事了此人就是坏人,干好事了此人就是好人。有的人满脑子都是坏思想只是没表现出来或更加隐蔽圆滑,但此人却是真正的坏人,而有的人本来不错只是偶尔地干了错事,此人不一定是坏人,那么到底怎样理解好人与坏人呢? 
人就像一个容器,装进去什么就是什么。人通过眼睛、耳朵看到听到的都是文艺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勾心斗角和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争斗,拜金观念以至其它魔性的表现等等,装进的都是这些东西,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坏人,不管他表现得怎样,人的行为是思想所支配的,一脑子这种东西的人能干出什么事来呢?只是人们都多多少少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污染问题,对表现出来的问题觉察不到了。因为社会的不正确导向,反映在各个领域里,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毒害着人类,还在造就着大量的所谓反传统、反正统、反道德观念的魔性人类,这才是真正忧心的哪!即使社会经济搞上去了,也会败在这些人手上,因为他们没有人的思想。 
相反,一个人接受着人类千百年来善良的传统思想,信仰正统的人的行为与规范,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那么这个人的行为是什么样呢?无论此人表不表现出来都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2025-09-02 19:58: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ZS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ZS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ZS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儒家学派主张以礼治国,倡言礼义德治,于君子小人之辨最为热中。他们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君子小人两大层次的划定,而是试图进一步分辨出君子小人各自的内在价值构成。他们认为,君子小人各有其特殊的价值系统,其中最根本的区别是:君子尚德,小人逐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易传》说:“君子进德修业”(《易·乾卦·文言》);“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系辞下》)荀子说:“道礼义者为君子;……而违礼义者为小人。”(《荀子·性恶》)儒家的德利之辨成为区分君子小人最基本的评估标准;先秦乃至后世的君子小人讨论大抵都是遵循着这一评估标准而展开的。 

尚德或逐利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属于道德领域,能否遵行礼义亦属于道德行为,沿着儒家划定的评估标准区分君子小人,在认识上实际已经偏离了原来的出发点,从对等级身份的概括过渡到道德价值的判定。虽然从广泛意义上说,君子小人并不能完全排除等级身份的内涵,或者等级与道德兼而有之。宋代王安石就认为:“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德,可谓之君子,盖称其位也。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德,而无其位,可以谓之君子,盖称其德也。”(《王文公文集·君子斋记》)然而,若就这一讨论的主体而言,君子小人是作为一种道德分层认识而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这里说的“道德分层”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分层理论。一般社会分层的前提是对现实社会某种实际结构的判定,立论的依据是实在而具体的社会财富占有、政治权力分配,或是职业、种族、性别、年龄等等(参阅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第四章)。“道德分层”主要是某种政治思维的产物,认识的前提是某种价值判定。这种分层认识实际上已经越出了具体社会分层的限制,形成了一系列旨在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系统。在儒家传统的政治思维中,道德与政治是混而为一的,他们用以区分君子小人的评判标准既是道德的,又带有深刻的政治含义。因之,在传统中国,君子形象逐渐演化成一种道德化的政治人格,得到了普遍的尊崇;小人则作为反道德的政治人格,受到贬斥。君子和小人代表着相对的两种价值系统供人们选择,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在君子小人的取与舍中,超越生而与俱的等级身份局限来选择政治前途或人生归宿。 

 君子小人人格理论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 

 二、小人的“反道德”特质及其政治表现 

儒家文化认为,小人人格的根本特质是“反道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小人以追逐私利作为唯一的人生目的。儒家文化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是“重义轻利”。这里的义是普遍道德准则,利主要指个人物质利益。儒家文化认为,义和利形同水火,不可得兼。孔子早就申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后来汉儒把这个认识概括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重义轻利”是一切有德或有为之士的行为准则。小人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不明道义,只谋私利。荀子说:小人“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荀子·不苟》)《大学》说,小人谋利“没世不忘也。”(三章)清儒王夫之也说:“小人之争也,至于利而止矣。”(《读通鉴论·宣帝》)小人肆无忌惮谋求私利,在行为上具有强烈的投机性,所谓“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十四章)。倘若没机不着,就会怨天尤人,因而总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荀子曾明确指出;“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子·子道》)然而,正是由于小人“游世也以势利”,锱铢必争,“无所不为”(《知言·好恶》),因而敢于对抗一切有碍其利的规范、原则和权威。正如孔子的揭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逐利的人生追求使小人蔑视所有政治价值,他们的政治认同意识十分淡薄,“小人私己,利于不治”(《张子正蒙·有司篇》)是政治中的不稳定因素。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二,小人的道德表现极其恶劣,他们缺乏道德自我的同一性,常常口是心非,言行相悖。《大学》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朱熹解曰:“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与,恶之当去也。”(一章)他们有意作恶,却总想博得善名,“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荀子·修身》),表现出极端虚伪性。他们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意识:“小人者,不畏咎于人,不怀惭于己”(《读通鉴论·宪宗》),全然没有羞耻感,实属不可救药。他们“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道而渐,愚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优则挫而慑;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荀子·不苟》)他们在行为上不受约束,常常出尔反尔,“与人同逆而旋背之,小人之恒也。”(《读通鉴论·梁武帝》)小人是社会生活中制造纠纷和引发紊乱的根源。 

第三、小人才德相背,才是逐利和作恶的手段。荀子曾说;“色知而有能看,小人也。”(《荀子·子道》)在他看来,小人并非全然无知无识,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才能,但其实践效果与君子截然相反。他以小人对照君子评论说:“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护妒嫉怨诽以倾覆人。”(《荀子·不苟》)小人才能越高,危害反而越大。他们有时也会学习道术,目的却与君子相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旨在个人道德的完善;“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把道术视为取悦他人,谋取私利的媒介或手段。王夫之说:小人而儒,则有所缘饰而无忌惮”(《读通鉴论·平帝》),明确指出礼义道德在小人手中非但不能用以修习人格,反而成了作恶的工具。 

 据上所析,小人人格的特质可以概括为一个“私”字。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小人特质的具体表现往往有所偏重,与之相应,当权者的态度和采取的对策也有所不同。大体言之,有三种境况。 

 其—为逐利之小人,当权者对之采取容忍的态度。儒家依据道德分层标准,将小人排斥在道德领域之外。这看起来似乎是贬斥,其实包含着某种默许。道德分层认可了“喻于利”是小人之所以为小人的立足点,小人逐利而行并非没有合理性。只是儒家认为,在实际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过分逐利有碍社会稳定,又极大地损害了当权者的权益。于是他们猛烈抨击小人“唯利所在”,试图从认识或观念上对小人的逐利行为有所限制。这种既默许、又限制的态度立意十分清楚,就是一方面允许一般社会成员在逐利本性的驱策下从事经济活动,以保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否则“治人者”又怎能“食于人”呢?另方面又限制他们过多地占有社会财富,以便最大限度地保障“治人者”的利益。孔子曾透露了此中消息。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原来伴随君子治学谋道的是利禄,儒家抨击小人的真实目的之一是要谋求分享受大的利益。 

其二为有才之小人,对之只可有限度地使用。在儒家看来,小人人格是不适于参与政治的。可是,有的小人又具有一定的才能,当权者“能远无才之小人,未必能远有才之小人”(《默觚下·治篇》十),因为小人之才常常给当权者带来好处。譬如,小人本性嗜利,大多擅长理财,有人就认为“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大学》十章)有魄力的君主应当善于使用小人管理财政。 但是,“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日知录·财用》),小人参政难免要以权谋私,扰乱统治秩序。《大学》引孟献子的话说;“百乘之家不言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十章)小人如果执掌权柄,其嗜利本性必然会藉权力而恶性发展,表现为横征暴敛,贪剥无度。这不仅与儒家的礼义德治原则相抵牾,而且很容易激化社会冲突。正如《大学》所言:“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十章)因此,聪明的统治者利用小人之才,但决不重用小人,不会让他们进入决策中枢,把持军政大权;也不会把他们视为治平天下的依仗。“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荀子·无论》 一言以蔽之,“天下小人不可尽诛,小人之有才者尤不能不用,但止可驱策于边疆,而不可用于腹心密勿之地。”(《默觚下·治篇》八)小人在本质上与儒家的道德要求相距甚远,只能在一定条件和范围之内有限度地使用。然而,在实际历史进程中,这种范围和限度却经常被打破。以君主为首的当权利益集团以谋求占有最大利益为宗旨,这是由专制统治者的本性所决定的,他们根本无力排拒小人。当权者不但自己要作嗜利的小人,而且还不断地将个人吸收进来。因之我们看到,古代中国的“治世”屈指可数,更多的是小人得志、好臣当道、贪官横行的乱世,缘此则儒家抨击小人的呼声亦不绝于史。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三为富于个性的小人,对之要给予无情的打击。在传统中国,伦理道德是统治阶级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现着统治者的一般利益。以伦理道德作基本要素塑造的政治人格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谓之“群体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人人格“不耻不仁,不畏不义”,蔑视权威,无视规则,表现出对统治阶级一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某种否定意向,其中潜涵着某种程度的个体主体意识;换言之,“个体人格”很有可能从小人人格中生成,这当然是君主政治之大忌。因之,儒家对小人无德而有才最具戒心。一般说来,人的才能学识与人的个体主体意识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越是才华横溢、远见卓识之士,越富于个性。他们往往要冲破传统道德规范和现行礼法制度的束缚,在激烈的冲突与否定中实现超越。这样的人参与政治,很有可能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驱。在儒家看来,这些人恰恰颠倒了德才关系,属于小人之列。如果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赖于社会稳定,那么儒家尚德和抨击小人是有其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儒家用统治者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来划一人才,尚君子、诋小人,则是对人才的极大压抑,也是对人之个体人格的无情桎梏。那些富于个性的小人“非圣无法”、“惑世诬民”,虽然有时会带来一定的思想混乱或社会紊乱,但其中闪现着伟大个性的星火,孕育着反传统和创新,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不正是在对旧传统和旧世界的一次次否定与破坏中写成的吗?纵观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政治的“异端”总是被诬为“小人之徒”,君子们则大抵作了君主政治的卫道主。明了这一点,那么历代帝王都要崇君子、抑小人也就不言自明了。 

 三、君子的道德特性与政治功能 

 儒家文化把君子看作礼义道德的化身。与小人相较,君子人格的道德表现有什么特色呢?概括言之,有如下几点。 

 首先,君子能认真践行礼义。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孟子也说:“夫义,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万章下》)他们认为礼义道德的价值体现不只在于倡导,更在于践行,君子正是礼义道德的践履者。他们能将礼义道德融贯于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中,讲求言行如-,最忌言过其实。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这种先行后言,注重践履的君子之德是普遍性认识。如曾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礼记·表记》也说,君子“耻有其德而无其行”。儒家认为,君子要把践履礼义道德奉为毕生的崇高义务,生死一贯,“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荀子·礼论》)这种对践行道德的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终始如一正是君子人格有别于小人的根本点之一。 

 其次,君子是仁德的执着追求者和克己的典范。在儒家道德体系中,仁是最高德目,又是区分君子小人的重要界标。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小人本性嗜利,根本与仁无缘。君子虽说不一定必然达到这光辉的顶点,但“君子之行仁也无厌”(《荀子·非相》),能在仁德的追求中锲而不舍。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他们善能以身作则,“克己复礼”,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这既是仁德的要求之一,也是达到仁的修习途径。因之,“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默觚下·治篇》-),“修内”而“让外”,只关注自身德行完善与否,从不在意他人的评论。他们“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 

 再次,“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二章)中庸在儒家道德体系中也占有极高位置,常人很难达到。孔子曾慨叹道:“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然而君子恰能把握“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随时随地避免“过犹不及”,力求“时中”。如荀子说:“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荀子·不苟》)中庸的艺术境界是通达权变。孔子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可与共学”,“可与适道”,“可与立”,但“未可与权”(《论语·子罕》)。唯有君子能通晓权变,屈伸自如。他们“柔从若蒲苇,非慑法也;刚强猛毅,糜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荀子·不苟》)小人不知中庸之义,“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中庸》二章,朱熹注) 



2025-09-02 19:52: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璐村惂鐢ㄦ埛_000P7Zt馃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不是君子、小人!

我是佛,佛即我!!!

ZS


  • 最爱蔡卓妍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实“君子”和“小人”的定义是很难下的。芸芸众生中,模样都差不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恐怕很难区分


  • 贴吧用户_000PaSK🐾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是的!

我还算比较好的!

ZS


  • 最爱蔡卓妍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自古以来,人们都跳不出“君子”“小人”这个框架。就连诸葛亮都在《出师表》里有“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话


  • 贴吧用户_000PaSK🐾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他确实是君子!

讨了个难看的老婆!

糟糠之妻不下堂!!!

他可是个帅哥!

没有“花边新闻”!

ZS


  • 最爱蔡卓妍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也许吧!

但人无完人,谁都会有错误的


2025-09-02 19:46: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贴吧用户_000PaSK🐾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太谨小慎微了

ZS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54回复贴,共4页
  • ,跳到 页  
<<返回最爱卓妍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