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吧 关注:4,847,106贴子:101,894,599
  • 8回复贴,共1

玉的原生色与次生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和田玉生成之初,被它周围的岩石包围得密不透风,虽经两亿多年,玉矿的状态几乎不变,但是一旦地壳发生了变化,玉矿被挤压上升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经过自然界的风化剥蚀、冰川的刮削等,最后终于使其暴露在大山的表层,玉矿的原生状态开始改变,玉也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原来的品貌。

  玉的颜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原生色,二是次生色。原生色包括玉的本色,玉中杂质的颜色,玉与围岩相接之处玉与石交融的颜色,以及玉在成矿过程中再次交融、再次变质改变的颜色。

  玉的原生色又可分为:白、黄、青、碧、墨等,它们之间的交融和玉中杂质色泽的参与,也会呈现不同的色彩。人们也往往依据玉的不同色彩来给玉命名,区分不同的玉种。

  次生色可分为天然次生色和人为次生色。天然次生色完全是自然所为,如风化、淋滤、靠染、光照、氧化,使玉的原来颜色发生改变。人为次生色是玉被人开采之后,制作成为各种器物,由人盘摸、染色、随葬,后发掘出土,再为人所佩戴、把玩而造成的颜色改变。

  天然次生色是玉形成之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特别是褶皱上升到山上或初露地表之后,玉与周围的岩石、土壤、植物发生接触,通过渗透、浸泡、晾晒、靠染等作用,一些矿物成分进入玉中,玉中的一些矿物成分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都能改变玉石的原来颜色。同源山料冲到下游变成了籽料之后,因为经历的外界环境不同,时间长短的不同,“旅行”路途的不同,次生物质渗入玉中就不同,玉的表皮风化转色和玉质本身色泽的变化也就不同。这样才有了各种籽料不同的皮色与玉色。玉的这种颜色的改变完全是自然使入,非人为参作,所以称之为天然次生色。玉的原生色受到次生因素的侵扰,就会慢慢改变原来的颜色,这种物理、化学、人为环境的作用,使玉带上了次生颜色。

  一旦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长期佩戴、盘摸的过程中,传世的玉器会在表皮和内部慢慢出现转色。这是人们的汗脂、生活物品的接触、空气的氧化、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不少传世古玉还会在玉的皮壳上留下细细的磨痕。葬玉会与墓葬中的物品相互接触,使玉受到沁变,从而改变了原来的颜色。还有的是人为在玉器的某个部位加工做上颜色,这种颜色的改变是人类活动造就的,所以叫人为次生色。下面介绍几种颜色容易混淆的识别方法:

  边玉(边石) 它看上去既像玉又像石,有不同的颜色,色泽分布也好像受沁的古玉、老化的美玉。这种玉实际上是玉矿的边沿和岩石交界之处的边玉(边石),它的色泽与古玉受沁是不同的。

  皮色 是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颜色有黑、黄、栗等。不少玉工在制作玉器艺术品时,有的故意将皮色留下作为“俏色”,也有的留下一些皮色以示是正宗籽料。

  作色 人工作色属玉的人为次生色,也是对玉的一种艺术加工,同时也被制假者利用造假作古。虽然作色也是从皮壳开始,沿绺裂、玉质薄弱处渗入玉肌,但它的颜色呆板、层次不清。而作色则是短期行为,它们不可能完全相像。人工作色用烧、煮、化学腐蚀等手段作成之后,皮壳上会留下黯然受损的作色部位,或颜色只是浮在表面,仔细端详也就会明白分辨。



1楼2007-09-03 21:16回复
    没发完.歇会


    3楼2007-09-03 21:17
    回复
      2025-08-10 07:1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汉八刀”和“蒲纹”

        从汉代用玉的种类来说,可分为常用和少用,常用的有和田玉和天山玉。天山玉是跟和田玉非常接近的玉种,只是在硬度上只有5 6级,偏软,润泽度比不上和田玉,有说已经断种了,是不是出自天山,笔者不知。其他玉种暂时归为少用,和氏璧之说有专家认为是蓝田玉,汉代用玉应该说天山玉的用料普遍为和田料,因和田料匮乏,一般在大墓才有出土,当时平民有些用石代玉,更有穷者,用替代品,笔者曾经见过一块石性非常重的蒲纹璧,在外廓上刻了3个字,15寸左右,徐州出土,由此看来,一般的丧葬用玉也看贫富差异。 
        先说“汉八刀”,刀法简练,神态逼真,所以得此美名,如果把琢玉看成绘画,笔法简练,神态十足,不失为一幅好画,而如果从绘画角度来说,就是简笔画法,似乎可以看作是当时的偷工减料之作,如用石头代替玉的做法,所以,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会偷工减料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死人就需葬玉,需要众多的玉器作坊,如果一件玉加工需要一年半载,难以满足当时的需求,为了符合当时用玉现状,只有加快制作时间,简化制作工艺。一些工艺精湛的玉工就制作出了造型简单的玉器来满足普通百姓的丧葬用玉问题,后来逐渐被王公大臣们接受,用料也开始越来越好,所以在当时得以普及,而且都作为丧葬之用,为后人留下了“汉八刀”的美名。 
        再说蒲纹的观点,有史书说战国就有,《周礼》有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从目前出土看是在西汉末年开始,盛行于东汉的纹饰,蒲璧也只用于丧葬,所以出土蒲璧大多质地很差,也有“简笔画法”的嫌疑,其实也应该是“汉八 

        刀”的延伸,是一种简单雕琢技法。西汉时期谷纹的加工工艺,是在一个平面上先有规律地等间隔琢出直线,再以60°转向同样等间隔琢出直线,再转60°,以同样的间隔琢出直线,我们便会得到所谓的蒲纹,如果把蒲纹再加工,修圆了,就是乳钉纹了,如果要加工成谷云纹,就要琢留出一条小尾巴,其加工就是最复杂的。从加工工艺上可以看出,蒲纹最简单,是为了省工的一种做法,而史书提到在战国就有蒲纹了,开始笔者怀疑史书记载有误,后来想到了“谷云纹”的起源,西汉大量的谷云纹的来源和演变,不正是起源于蒲纹吗?所以战国只是起源,有了蒲纹璧,汉人把它变成了“谷云纹”、“乳丁纹”,又还原成蒲纹,从起点又回到了原点;而“勾连云纹”则稍有差异。


      4楼2007-09-03 21:18
      回复
        我去过新疆,青海,西安,跟些家里做玉的朋友学过些,虽然对玉讲不出门道来,但是好是坏我看的出来,反正真的和假的,好的和次的感觉就是不一


        5楼2007-09-03 21:19
        回复
          什么是和田玉?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分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至清代始开采山料。

          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凡美石都归类为玉。而新疆和田出产的和田玉以温和柔润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十分钟爱和田玉器。在塔里木盆地的昆仑山脉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和田玉矿藏。和田玉的摩氏硬度有6.5 6.9之间,质地细腻,呈油脂光泽,给人以晶莹滑腻之感,有“软玉之王”的美称。和田玉特殊的纤维交织结构,使其极难染色,而且在世界玉石中韧性最高,不易碎。和田玉的坚韧使它经得起精雕细琢,所以和田玉可以做任何细工工艺,其成品造型生动流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6楼2007-09-03 21:25
          回复
            • 221.226.135.*
            这里手的应该是单指软玉吧


            7楼2007-09-03 21:25
            回复
              和田玉按照产状分为山玉,山流水玉,及仔玉。山玉也叫山料,宝盖玉,指高山上的原生矿床,块度大小不一,质地不等,棱角状。山流水玉指原生矿石经地质作用风化,脱落,搬运及河流中上游后产出的棱角稍圆的和田玉料。仔玉也叫仔料,分布在下游河床及两侧河滩,在长期的搬运,分选,磨砺等地质作用过程中,粗糙疏松部分损失,留下致密纯净的精华部分,成为表面光滑形如小鹅卵的小块玉,是质地最优良的和田玉料。仔料表面多有一层极薄的色皮,这是仔料身份的一个象征,也为仔料作品提供了更丰富的构思空间。

               此外按颜色可将和田玉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糖玉等七大类。其中以白玉为贵,有羊脂玉,梨花白等,尤其是羊脂玉为希世珍宝。羊脂白玉得名于它那犹如羊尾脂肪一样凝润细腻的光泽,给人以纯洁,高贵,刚中见柔的感觉。以羊脂白玉为原料雕琢而成的玉器,通体莹润,特别是和田玉的低透明度,将羊脂白玉的油润质感烘托得极其优雅,有一种十分神圣而亲和的意境。但由于近年来的持续开采,质地上乘的羊脂白玉已是十分罕见,其价值也就水涨船高,越来越名贵。而白玉,青白玉,青玉都是很常见的品种。 
               糖玉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是其它颜色的玉料上带有一般喜庆的颜色,常做俏色用。

               和田玉主要用于雕刻各种摆件,挂牌,项链,手镯等饰品,所以对原料的要求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质地要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油润无暇。和田玉中以仔料质地为最佳。 
              (2) 颜色要纯正均匀,和田玉按颜色可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其中以白玉中的羊脂白玉最为名贵 。 
              (3) 和田玉大多为油脂光泽,如油脂中透着清亮,则光泽为佳。 
              (4) 在玉器饰品中,块度的大小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玉器摆件。

              和田玉的真伪辨别 
              石英岩 白色石英岩是于和田玉最相似的一种,但和田玉呈油脂光泽,而石英岩呈玻璃光泽,而且 一般情况下,和田玉的透明度要低于石英岩。 
              巴玉 其生长结构为条带状,玻璃光泽,较透明,硬度低,有白,绿,黄几种颜色。 
              岫玉 岫玉与黄绿色的和田玉在外观上极为相似,但岫玉的硬度要低于和田玉,因此无法刻划玻璃 。 
              白色仿玉玻璃 白色仿玉玻璃的特点是乳白色,半透明,常常含有大小不等的气泡,手掂时比和田 玉要轻。


              8楼2007-09-03 21:26
              回复
                顶一个
                我有个玉观音的护身符,通体绿色的,摸起来的手感相当的温


                9楼2007-09-03 23:00
                回复
                  2025-08-10 07:09: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也得顶…


                  10楼2007-11-11 0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