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大肠癌可用伊立替康
伊立替康用于成人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对于经含5-氟尿嘧啶化疗失败的患者,本品可作为二线治疗。
大肠癌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大肠癌一般首选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但是由于肠道的特殊环境,导致术后的恢复不是很稳定,特别是容易引发刀口的炎症和感染等问题,所以大肠癌术后往往是非常容易复发的。
大肠癌复发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往往肠癌复发的征兆主要是出现便次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粘液,脓,血。腹痛为定位不确切之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并且患者会消瘦,贫血以及急,慢性肠梗阻,更甚者会出现大出血。
对于一些复发性的肠癌我们常常会选择化疗,大肠癌化疗的一线药物一般首选的是5—氟尿嘧啶,但是往往在化疗的后期,随着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药物加量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导致一线药物的治疗失败。在这个时候就必须选用二线药物对肠癌进行补充治疗
伊立替康就是治疗肠癌的二线药物之一,它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喜树碱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结构解旋;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物SN-38可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断裂单链的再连接。现有研究提示,伊立替康的细胞毒作用归因于DNA合成过程中,复制酶与拓扑异构酶I-DNA一伊立替康(或SN-38)三联复合物相互作用,从而引起DNA双链断裂。哺乳动物细胞不能有效地修复这种DNA双链断裂。
正因为伊立替康的这种细胞毒作用,所以才能够对转移性的大肠癌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正因为这种细胞毒作用,他们对身体的正常细胞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做为肠癌二线药物的伊立替康并没有靶向药物那种精确的选择性,所以无法精确的辨识哪些是肿瘤细胞,哪些是非肿瘤细胞,这个时候就只能借助中药人参皂苷Rh2将正常的细胞保护起来,才能免去伊立替康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其实并非伊立替康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大多数非靶向药物对身体正常细胞的损害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目前能做的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正常细胞,为了配合化疗的进行,也为了自己的早日康复,用中药去保护我们的正常细胞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