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化学吧 关注:2贴子:27

4、如何从化学视角看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有那些变化?
【知识点001】—物质的变化。
【名词解释】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温馨提示:两者区分—<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真题追踪】
【安徽•2007_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发射火箭 B. 媒的燃烧
C. 风力发电 D. 酸雨侵蚀
【答案】:C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9-02 11:00回复
    [真题补充]
    [安徽•2008-1]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天锻制的芜湖铁画
    D.松枝烧制的徽墨
    [答案]: D
    [安徽•2009_1]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石器 B. 青铜器
    C. 铁器 D. 高分子材料
    [答案]:A.
    [安徽•2010_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挑选材料 B. 加碱燕煮
    C. 竹帘捞纸 D. 裁剪纸张
    [答案]: B.
    温馨提示:本考点主要结合实际生活命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变化概念的理解,属高频考点,但是2010年往后没考,2014年会不会考很难说。现在,看真题可能感觉难,别担心,如果你学完整本书,再看非常简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9-02 12:26
    回复
      2025-08-23 19:00: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我们要认识物质,知道表面现象是远远不够,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于本质的认识,有两种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前者是比较肤浅的。
      【知识点002】—物质的性质。
      【名词解释】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热稳定性,酸碱性,毒性等。
      本考点属低频考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命题,需要理解概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9-03 10:19
      回复
        【真题追踪】
        【安徽•2013_12_(1)】工业制取氧气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物理。
        【解析】: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空气通过降温和加压使空气变成液态空气;然后根据氮气(—196℃)和氧气(—183℃)沸点的不同进行分馏,就可获氧气。整个过程是对空气成分进行分离,是物理变化,利用沸点是物理性质。
        [真题补充]
        [安徽•2008_5]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6)。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气体
        B. 着火点为450℃,易燃
        C.沸点为—42.1℃,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答案]:B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9-03 16:25
        回复
          3、化学学习的重点是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部分物理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但化学性质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需要做实验,这也是化学这门课最大的特点。
          【知识点003】—科学探究
          【名词解释】
          |科学探究|~>利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探究、探测,研究出某些结论。
          【1】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化学探究的途径
          实验探究—>观察记录现象、数据—>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3】化学探究的作用
          1)获得化学知识;2)验证化学原理。
          【4】探究题的一般特点
          1)、选择科学问题,设置情景—>考查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
          例如,铁钉在何种环境中会生锈?
          2)、假设探究情景,考查学生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
          例如,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利用红磷燃烧,测体积分数,为什么不是1\5,实验如何改进。
          3)、考查综合应用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金属活动顺序探究,解决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盛硫酸铜溶液?
          温馨提示:实验探究题,每年必考,但不难,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如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9-04 05:46
          回复
            【探究实例】
            【1】蜡烛燃烧探究
            1)蜡烛的组成:石蜡和烛芯。
            2)蜡烛的物理性质:
            *点燃前:乳白色固体,质地较柔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点燃时:火焰分三层,最里层为深蓝色,中间层颜色暗淡,最外层为黄色 (取一根火柴置于火焰中,最外层先变黑,说明外层温度最高)。
            3)蜡烛化学性质:
            *可燃性
            4)产物分析:
            *水
            证据:取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二氧化碳
            证据:取一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现象
            *点燃时:
            蜡烛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发光,并伴有黑烟产生;
            *燃烧时:石蜡顶部受热熔化为凹槽,液化石蜡注入其中;
            *熄灭时: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蜡烛顶端融化的石蜡重新凝固成固体。
            【烟】—>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
            【雾】—>液体小液滴扩散在空气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9-04 09:17
            回复
              【2】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探究
              [注:吸入的气体为空气]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用空瓶收集空气各2瓶。
              [2]、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体各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
              *现象: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无明显变化。
              *结论: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比空气多。
              [3]、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呼出气体和盛空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呼出的气体,木条熄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友情提示:氧气具有助燃性即支持燃烧。
              [4]、取2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现象:呼气的玻璃片,有水雾出现;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结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5]、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呼出气体含较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较少的氧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9-04 12:11
              回复
                4、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化学实验室吧!来认识一些常见仪器。
                【知识点004】—常见仪器
                【1】气体制取仪器
                1)O2的制取——固固加热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水槽等;
                2)O2,CO2,H2的制取——固液不加热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CO2不需要,O2,H2可要可不要)
                【2】、溶液的配制
                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3】、蒸发和过滤
                *蒸发: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过滤: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
                温馨提示:本考点每年必考,一定要记住常见仪器名称,在实验题中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1~2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9-04 16:11
                回复
                  2025-08-23 18:5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题追踪】
                  【安徽•2007_15】 研究性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时间。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此实验中B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 锥形瓶 排水集气法
                  【解析】反应类型:固液无需加热,图中的玻璃仪器是锥形瓶;氧气的收集,有两种方法即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是排空气集气法,需验满且无法记录收集相同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本题只能用排水集气法。
                  友情提示:本人用手机编辑,无法上传图片,对此深表歉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9-04 20:03
                  回复
                    【真题补充】
                    【安徽•2008_14】某校研究性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容积的70%。
                    (1)右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烧杯 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解析】本题主要模仿用课本实验空气中氧气的测定,来对空气中氮气进行测定,装置完全相同,实验原理完全相同,只是药品不同,不影响做题,你没理由不会。
                    【安徽•2009_12】某活动小组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溶液,实验过程为:
                    【废铜】—[1]—>【氧化铜、铜】—[2]—>—[操作I]—>【硫酸铜溶液】
                    注:[1]在空气中加热;[2]稀H2SO4.
                    (3)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
                    【答案】 过滤 漏斗
                    【解析】过滤:用来分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而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过滤所用仪器:铁夹台、玻璃棒、烧杯、漏斗,根据题意玻璃仪器排除铁夹台。
                    【安徽•2010_1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右图发生装置为固液无需加热;集气装置为向排空气法集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该装置。
                    【答案】 集气瓶 不能
                    【解析】 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用于物质与气体间的反应。 不能原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
                    【安徽•2011_12】“西气东输”工程使我省很多地区都用上了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的发生装置制取CH4,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____方法收集CH4。
                    【答案】酒精灯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解析】加热仪器很多,中学阶段记住酒精灯就可以了,关于其使用方法,请看后面知识点讲解;CH4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集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9-04 23:04
                    回复
                      【安徽•2012_12】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的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设计了下图未完成的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
                      (1)仪器1的名称是_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CaCO3 + 2HCl= H2O + CO2
                      <气体需注上升符号>
                      【安徽•2013_12】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制取氧气是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答案】物理 铁夹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9-04 23:33
                      回复
                        5、认识仪器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工具,通过了解其功能,进行正确的操作,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点005】—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加热的仪器】
                        *按加热方式分为两种即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
                        [1]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2]烧杯、烧瓶、锥型瓶;
                        *按加热的物质状态可分为固体加热和液体加热:
                        [1]试管、蒸发皿;
                        [2]试管、蒸发皿、烧杯、锥形瓶、烧瓶。
                        友情提示:中考不考
                        【仪器的操作】
                        【1】药品的保存
                        *保存
                        [1]、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
                        [2]、见光,受热分解—>棕色瓶
                        [3]、瓶塞: 碱液—>橡皮塞,酸液—>玻璃塞
                        [4]、易潮解,易挥发的药品—>密封保存;易燃易爆的物品—>远离火源。
                        友情提示:中考不考
                        【2】药品的取用
                        *取用基本原则
                        [1]“三不”即不可用感觉器官接触或靠近药品。
                        手—>不可直接触摸;嘴—>不可品尝;鼻—>不可直接凑近瓶口闻
                        [2]节约药品
                        未知用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3]实验剩余药品处理
                        放到指定容器内。
                        友情提示:中考未命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3-09-05 09:19
                        回复
                          *固体药品的取用
                          [1]方法:固体—>药匙;块状—>镊子;颗粒,粉末—>药匙或纸槽;
                          [2]步骤:
                          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立,目的:避免块状药品打破试管底部;
                          药匙,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目的: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
                          [3]注意事项:取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友情提示】本考点属于高频,一定要记住。安徽考题:【2006_4】、【2007_8】、【2008_4】、【2010_5】、【2013_4】。
                          *液体药品的取用
                          [1]方法:少量—>滴管;大量—>直接倾倒
                          [2]注意事项:
                          滴管:•使用时,垂直于容器正上方滴入;•不用时,不要平放,倒放,防止倒流腐蚀橡胶帽。
                          倾倒液体:•倒液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试管口对着试剂瓶口。
                          【友情提示】安徽考题:
                          【2011_6】、【2013_4】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3-09-05 10:41
                          回复
                            *定量药品取用
                            [1]液体—>量筒;固体—>托盘天平
                            [2]方法:
                            量筒—>先倾倒液体至刻度线附近,后改用滴管滴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凹液面齐平。
                            托盘天平—>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左物右码。
                            [3]注意事项:
                            量筒—>选择合适量程,过大过小有误差;10mL精确度为0.1mL。
                            托盘天平—>腐蚀性药品,放在表面皿中称量;精确度为0.1g 。
                            【友情提示】安徽考题:
                            【2007_8】、【2010_5】、【2011_6】、【2012_7】。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3-09-05 14:18
                            回复
                              2025-08-23 18:4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物质的加热
                              *加热工具—>酒精灯
                              [1]使用方法:
                              添加酒精—>量不得超过酒精灯体积的2/3 ;
                              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注意事项:
                              点燃酒精灯—>禁止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
                              间接加热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
                              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物质加热的基本原则
                              [1]、加热时玻璃仪器外壁保持干燥;
                              [2]、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3]、用外焰加热,仪器底部不得接触灯芯。
                              *液体加热:
                              [1]试管向上倾斜,与桌面约45°角;
                              [2]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和他人。
                              *固体物质的加热
                              [1]药品平铺试管底部;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颗粒状药品制取气体,试管口放团棉花。
                              【友情提示】安徽考题:
                              【2006_4】、【2009_4】、【2010_14】、【2011_6】、【2012_7】。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3-09-05 2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