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6岁,2012年11月26日右三踝骨折并脱位,12月6日手术,手术至今快9个月了。目前已经完全恢复,没有任何不适。长时间走路、跑步、打球(足球除外)无障碍。准备今年年底拆钢板钢钉,现在右脚踝没有任何异物感,阴天下雨也没有任何感觉。
半年前开过一个帖子,写了一些感受,后来恢复上班,事儿挺多,就不常上网了。今天准备重新写起来,希望能给各位折友们信心。
先把之前那个帖子写过的复制粘贴在下面,作为一楼,是半年前写的,写到了拆线之前。之后的我接下来再慢慢写。
详细过程之------骨折过程和初步治疗
2012年11月26日傍晚,下班,阿迪运动鞋,没跑没跳,没看手机,目视前方,不知道当时在想什么,一级台阶没下好,坐在地上,脚横了。同行的领导开着车,在晚高峰市区二环巨堵的路上以最快的速度把我送到北京正骨比较好的一家医院,路上只用了40分钟。拍片结果:右三踝骨折伴脱位。
医生看到我,又看了一眼我横着的脚,说:拍片去吧,铁定骨折了,怎么能摔成这样子哦!
那是一家以中医正骨见长的医院,记得当时急诊医生说,要不我们尽量复位吧,能不手术就不手术,我说好。第一次手法复位,拍片,感觉还能再正一下。第二次手法复位,拍片,复位百分之九十多,这在手法复位里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医生给打上夹板,让周四再来(当天是周一),因为周四主任医师坐诊,我这骨折比较严重,得那天让经验丰富的医生看看是否需要手术。医生还叮嘱说晚上睡觉时两边需挡上枕头,脚绝对不能动。还给开了七厘丸。
复位之疼痛,在此不表。
第二天,父母就赶到了北京。呜呜,这段日子让他们受累了。谢谢爸爸妈妈!
(困死了,未完待续。)
详细过程之------论证是否要手术,确定积水潭
在医院处理完,就回家了。骨折的第一个晚上,是好朋友陪我度过的。伤脚挺难受的,倒不是剧痛,反正就是不舒服。躺在床上,因为不能动,身体也板得难受。
第二天,也就是周二,父母赶到北京。周三,爸爸请朋友帮忙联系了一位著名老中医给看片子,医生说,我是个中医,一般不赞成手术,不过看你这个情况,还是手术吧,踝关节非常复杂,不可马虎。
我们又问,去哪里手术呢?毕竟我们对北京的医院也不了解。
医生说,积水潭吧。
回家,进电梯,电梯阿姨说,骨折了?我说,是。她说,那就去积水潭做手术啊!
我心里想,积水潭的骨科这么深入人心啊!
下午,爸爸去附近药店转悠,买了个轮椅回来,鱼跃牌,不到700元。
事实证明,这个轮椅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进出医院、住院后推着上厕所、在家休养期间。对于一只脚出问题的,我建议买一个。
周四,去积水潭医院。运气比较好,很快办理了住院手续。
积水潭的胫骨腓骨髌骨手术,每周一四做。医生说,下周一,也就是12月3日手术。
接下来就是各种验血和拍片。胸片,CT,血管造影。。。
汗毛不发达,也不用专门备皮、刮汗毛啥的。
安心等待几天之后的手术了。
备注:积水潭不允许家属陪护,只有每天的探视时间才让进来(周末周日可以全天在),这就让病人被迫另花钱请护工,还必须是医院里的。每天一百元,出院时直接把现金给护工。一个护工照顾好几个。木有办法,到人家那里就得任人宰割。
详细过程之------手术前的一波三折及手术过程
等待手术的那几天,病号还是源源不断啊,有骑自行车摔下来导致胫骨腓骨中段骨折的,有练跳舞踩到红绸子坐在地上摔断股骨头的,有车祸顶到腿的,还有抱着孩子下楼梯摔倒膝盖摔碎的。三人间的病房住了五个人。
手术前一天,爸爸去护士站看到第二天手术的排表,我排在第一位。很高兴。
按照要求,12月3日凌晨之后就不进食不喝水了。
12月3日一早,把11月26日受伤当晚打上的夹板拆下来,傻眼了----小腿和脚踝上不少血泡。
不一会儿,医生查房,告诉我,这是张力性水泡,不必担心,不过当天不适宜做手术,因为要切开表皮,还要缝针,怕感染。建议当天由病房医生把泡穿掉,12月6日也就是周四,皮就干了,再做手术。
那个郁闷啊!可是,这有啥办法捏?总不能冒着感染的危险吧。
后来想想,早把夹板打开就好了,早发现水泡早处理,手术就不用再往后拖几天了。不过,当时之所以没有早拆,也是怕拆了之后睡觉时脚再错位。
3号拆了夹板,水泡穿了,消毒。心里忐忑不安,6号能做吗?
问了护士长,她说,放心吧,张力性水泡穿了之后,大概两天表皮就会干了。
做了一个支具,睡觉时候戴上,怕错位。
12月6日,终于可以手术了。
当天手术排号我就没有那么幸运啦,要先给老人和小孩做,怕他们太饿。
等到下午两点多,饥肠辘辘。手术室的阿姨推着床来了。
我刚躺上去,推床的阿姨就跟我说:你真幸运,副院长今天上手术,他给你做。
哈哈,这下偶就放心了。
推到手术室,先输液。又推去麻醉,腰麻。
上手术台了。
都说会听到叮叮当当还有钻骨头的声音,可不幸的是,我上手术台五分钟就睡着了,只感觉到右腿被搬来搬去。。。醒来的时候,手术马上就要结束了。
详细过程之------术后护理及止疼
前面有个细节忘记说,受伤后,右腿一定要垫高,尽量躺下,伤处高于心脏才有利于消肿。
手术后很快被推回病房。说来奇怪,伤脚怎么放都觉得没放正。后来看了论坛里折友的帖子才知道,由于放了钢板和钉子,身体的既有平衡被打破,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人体真是既神秘又精密!
依旧是脚垫高放。遵医嘱,术后六个小时,不能动,平躺,不加枕头。可能是麻药劲儿没过去,怕乱动导致眩晕吧。
夜里1点,六小时满。护工阿姨给拿来了温好的银鹭八宝粥,帮我把床头摇起来。吃了一半,感觉有点晕。赶紧又把床放平。
这里就有个教训:六小时满了之后,不要着急起来。建议除了八宝粥,可以适当吃一点水果,或者蜂蜜水。术后的第一次排便是个很大很大的问题。术前不吃东西,手术打麻药,都对肠胃蠕动造成很大影响,不少人的术后第一次排便要靠开塞露才能完成。所以第一次吃东西,可以吃点润肠的。
还要再说一下术后止疼的事儿。手术前,护士来询问过大家的过敏药物,我说我是磺胺过敏(小时候吃复方新诺明过敏,感觉应该是磺胺的缘故),护士说,好,不过你就没法打止疼针了,只能打杜冷丁。术前也问过是否需要止疼泵,之所以提前询问,是因为止疼泵是全自费,不是医保范围。我的切身体验是:止疼针和止疼泵可以不要,杜冷丁一定要。
我邻床病友都打的止疼针,貌似是一天两针,总共四针还是六针的。我看着病友们的镇痛效果都没我这个好。杜冷丁是麻药劲快过去的时候,感觉很疼了,叫护士来打,大概可以撑上个五六小时,只一针即可,还很便宜。我是在夜里十二点感觉疼得难受,叫护士来打上,五分钟都不到,就不觉得疼了,见效特别快。十分钟左右,就睡着了。1点钟,阿姨把我叫醒,吃了点东西,继续睡,一觉到早晨六点。这时候,最疼的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所以手术后除了打针前忍了一会儿,我基本没感到非常剧烈的疼痛。至于止疼泵,个人觉得,就是个鸡肋,可以不花那几百块钱。
手术后伤口渗血很正常,我的内踝外踝渗血把厚厚的纱布都透了,场面非常壮观。术后第一天上午,医生给换药,拔掉引流管(酒精消毒的时候微微有点疼,拔引流管基本没啥感觉)。术后第二天木有换药。术后第三天换完药,贴上长条状的敷料,外面缠了一点纱布,比刚下手术台的时候轻薄多了。
术后第二天,护士跟我说可以勾脚了,不过我还是没敢动。脚趾头都是肿的。术后第三天,医生说要练勾脚,膝关节也活动活动,这才敢动,不过幅度并不大。当时有些绝望,其实现在回想,很正常,那时候脚腕还肿得萝卜一般,怎么也不可能到90度的。
医院的饭简直太难吃了,好在就那几天。要是指望那饭长骨头,不堪设想。。。
积水潭由于病人太多了,手术后输三天液(每天四袋,有消炎的,也有消肿止痛的,早晨八九点开始输,中午一点就差不多完了),然后就会把你赶走腾床位。这样也好,反正住院出院都是养着,回家还更舒服些。
于是,手术三天后,早晨医生查房,告诉我可以出院了。中午护士送来了几盒七厘胶囊和金天格,医生开的,让出院后服用。下午两点,爸爸去办出院手续,妈妈帮我收拾东西,然后偶就坐着轮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详细过程之—————出院后至伤口拆线前
出院后,我就老老实实回家养着咯。遵医嘱,睡觉时戴着支具,怕碰到;白天则摘下来,活动一下脚踝。
现在回想,那段日子其实挺痛苦的,比现在痛苦多了。晚上戴着支具直挺挺地睡觉,清晨摘下支具脚几乎不会动。但同时,也要感谢支具,开始时是在支具的作用下,被动到了90度,很快就可以主动到90度了,这都是支具的功劳(现在术后两个多月了,我晚上还是戴着支具睡觉,保险起见)。
这个阶段,脚肯定是不好下地的,垂下来感觉血一下子注下去,这些都是正常的。我的心得是,除非去上厕所,一般不要垂下去。就老老实实地在床上,或躺或坐,把伤脚垫高。
随着伤脚的消肿,勾脚会越来越顺利。术后的总体感觉就是:每天都有新变化,一天比一天强。
听不少人说刚骨折不宜大补,所以我这个阶段没有顿顿排骨这样子,大概每天喝碗骨头汤吧。无聊的时候嗑葵花子玩,听说葵花子有助于长骨头。
出院到拆线,中间有12天,爸爸给换了两次药。在药店买来无菌纱布、棉球、镊子、酒精,就像病房大夫一样,还挺成功。哈哈。
很顺利地到了术后15天,就去拆线了。说是拆线,其实是拆钉。积水潭用的貌似订书钉的东东缝合的伤口,也不知比用线缝合好在哪里。
这个阶段的要点,其实就是:垫高了好好养着,不要贸然下地。
半年前开过一个帖子,写了一些感受,后来恢复上班,事儿挺多,就不常上网了。今天准备重新写起来,希望能给各位折友们信心。
先把之前那个帖子写过的复制粘贴在下面,作为一楼,是半年前写的,写到了拆线之前。之后的我接下来再慢慢写。
详细过程之------骨折过程和初步治疗
2012年11月26日傍晚,下班,阿迪运动鞋,没跑没跳,没看手机,目视前方,不知道当时在想什么,一级台阶没下好,坐在地上,脚横了。同行的领导开着车,在晚高峰市区二环巨堵的路上以最快的速度把我送到北京正骨比较好的一家医院,路上只用了40分钟。拍片结果:右三踝骨折伴脱位。
医生看到我,又看了一眼我横着的脚,说:拍片去吧,铁定骨折了,怎么能摔成这样子哦!
那是一家以中医正骨见长的医院,记得当时急诊医生说,要不我们尽量复位吧,能不手术就不手术,我说好。第一次手法复位,拍片,感觉还能再正一下。第二次手法复位,拍片,复位百分之九十多,这在手法复位里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医生给打上夹板,让周四再来(当天是周一),因为周四主任医师坐诊,我这骨折比较严重,得那天让经验丰富的医生看看是否需要手术。医生还叮嘱说晚上睡觉时两边需挡上枕头,脚绝对不能动。还给开了七厘丸。
复位之疼痛,在此不表。
第二天,父母就赶到了北京。呜呜,这段日子让他们受累了。谢谢爸爸妈妈!
(困死了,未完待续。)
详细过程之------论证是否要手术,确定积水潭
在医院处理完,就回家了。骨折的第一个晚上,是好朋友陪我度过的。伤脚挺难受的,倒不是剧痛,反正就是不舒服。躺在床上,因为不能动,身体也板得难受。
第二天,也就是周二,父母赶到北京。周三,爸爸请朋友帮忙联系了一位著名老中医给看片子,医生说,我是个中医,一般不赞成手术,不过看你这个情况,还是手术吧,踝关节非常复杂,不可马虎。
我们又问,去哪里手术呢?毕竟我们对北京的医院也不了解。
医生说,积水潭吧。
回家,进电梯,电梯阿姨说,骨折了?我说,是。她说,那就去积水潭做手术啊!
我心里想,积水潭的骨科这么深入人心啊!
下午,爸爸去附近药店转悠,买了个轮椅回来,鱼跃牌,不到700元。
事实证明,这个轮椅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进出医院、住院后推着上厕所、在家休养期间。对于一只脚出问题的,我建议买一个。
周四,去积水潭医院。运气比较好,很快办理了住院手续。
积水潭的胫骨腓骨髌骨手术,每周一四做。医生说,下周一,也就是12月3日手术。
接下来就是各种验血和拍片。胸片,CT,血管造影。。。
汗毛不发达,也不用专门备皮、刮汗毛啥的。
安心等待几天之后的手术了。
备注:积水潭不允许家属陪护,只有每天的探视时间才让进来(周末周日可以全天在),这就让病人被迫另花钱请护工,还必须是医院里的。每天一百元,出院时直接把现金给护工。一个护工照顾好几个。木有办法,到人家那里就得任人宰割。
详细过程之------手术前的一波三折及手术过程
等待手术的那几天,病号还是源源不断啊,有骑自行车摔下来导致胫骨腓骨中段骨折的,有练跳舞踩到红绸子坐在地上摔断股骨头的,有车祸顶到腿的,还有抱着孩子下楼梯摔倒膝盖摔碎的。三人间的病房住了五个人。
手术前一天,爸爸去护士站看到第二天手术的排表,我排在第一位。很高兴。
按照要求,12月3日凌晨之后就不进食不喝水了。
12月3日一早,把11月26日受伤当晚打上的夹板拆下来,傻眼了----小腿和脚踝上不少血泡。
不一会儿,医生查房,告诉我,这是张力性水泡,不必担心,不过当天不适宜做手术,因为要切开表皮,还要缝针,怕感染。建议当天由病房医生把泡穿掉,12月6日也就是周四,皮就干了,再做手术。
那个郁闷啊!可是,这有啥办法捏?总不能冒着感染的危险吧。
后来想想,早把夹板打开就好了,早发现水泡早处理,手术就不用再往后拖几天了。不过,当时之所以没有早拆,也是怕拆了之后睡觉时脚再错位。
3号拆了夹板,水泡穿了,消毒。心里忐忑不安,6号能做吗?
问了护士长,她说,放心吧,张力性水泡穿了之后,大概两天表皮就会干了。
做了一个支具,睡觉时候戴上,怕错位。
12月6日,终于可以手术了。
当天手术排号我就没有那么幸运啦,要先给老人和小孩做,怕他们太饿。
等到下午两点多,饥肠辘辘。手术室的阿姨推着床来了。
我刚躺上去,推床的阿姨就跟我说:你真幸运,副院长今天上手术,他给你做。
哈哈,这下偶就放心了。
推到手术室,先输液。又推去麻醉,腰麻。
上手术台了。
都说会听到叮叮当当还有钻骨头的声音,可不幸的是,我上手术台五分钟就睡着了,只感觉到右腿被搬来搬去。。。醒来的时候,手术马上就要结束了。
详细过程之------术后护理及止疼
前面有个细节忘记说,受伤后,右腿一定要垫高,尽量躺下,伤处高于心脏才有利于消肿。
手术后很快被推回病房。说来奇怪,伤脚怎么放都觉得没放正。后来看了论坛里折友的帖子才知道,由于放了钢板和钉子,身体的既有平衡被打破,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人体真是既神秘又精密!
依旧是脚垫高放。遵医嘱,术后六个小时,不能动,平躺,不加枕头。可能是麻药劲儿没过去,怕乱动导致眩晕吧。
夜里1点,六小时满。护工阿姨给拿来了温好的银鹭八宝粥,帮我把床头摇起来。吃了一半,感觉有点晕。赶紧又把床放平。
这里就有个教训:六小时满了之后,不要着急起来。建议除了八宝粥,可以适当吃一点水果,或者蜂蜜水。术后的第一次排便是个很大很大的问题。术前不吃东西,手术打麻药,都对肠胃蠕动造成很大影响,不少人的术后第一次排便要靠开塞露才能完成。所以第一次吃东西,可以吃点润肠的。
还要再说一下术后止疼的事儿。手术前,护士来询问过大家的过敏药物,我说我是磺胺过敏(小时候吃复方新诺明过敏,感觉应该是磺胺的缘故),护士说,好,不过你就没法打止疼针了,只能打杜冷丁。术前也问过是否需要止疼泵,之所以提前询问,是因为止疼泵是全自费,不是医保范围。我的切身体验是:止疼针和止疼泵可以不要,杜冷丁一定要。
我邻床病友都打的止疼针,貌似是一天两针,总共四针还是六针的。我看着病友们的镇痛效果都没我这个好。杜冷丁是麻药劲快过去的时候,感觉很疼了,叫护士来打,大概可以撑上个五六小时,只一针即可,还很便宜。我是在夜里十二点感觉疼得难受,叫护士来打上,五分钟都不到,就不觉得疼了,见效特别快。十分钟左右,就睡着了。1点钟,阿姨把我叫醒,吃了点东西,继续睡,一觉到早晨六点。这时候,最疼的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所以手术后除了打针前忍了一会儿,我基本没感到非常剧烈的疼痛。至于止疼泵,个人觉得,就是个鸡肋,可以不花那几百块钱。
手术后伤口渗血很正常,我的内踝外踝渗血把厚厚的纱布都透了,场面非常壮观。术后第一天上午,医生给换药,拔掉引流管(酒精消毒的时候微微有点疼,拔引流管基本没啥感觉)。术后第二天木有换药。术后第三天换完药,贴上长条状的敷料,外面缠了一点纱布,比刚下手术台的时候轻薄多了。
术后第二天,护士跟我说可以勾脚了,不过我还是没敢动。脚趾头都是肿的。术后第三天,医生说要练勾脚,膝关节也活动活动,这才敢动,不过幅度并不大。当时有些绝望,其实现在回想,很正常,那时候脚腕还肿得萝卜一般,怎么也不可能到90度的。
医院的饭简直太难吃了,好在就那几天。要是指望那饭长骨头,不堪设想。。。
积水潭由于病人太多了,手术后输三天液(每天四袋,有消炎的,也有消肿止痛的,早晨八九点开始输,中午一点就差不多完了),然后就会把你赶走腾床位。这样也好,反正住院出院都是养着,回家还更舒服些。
于是,手术三天后,早晨医生查房,告诉我可以出院了。中午护士送来了几盒七厘胶囊和金天格,医生开的,让出院后服用。下午两点,爸爸去办出院手续,妈妈帮我收拾东西,然后偶就坐着轮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详细过程之—————出院后至伤口拆线前
出院后,我就老老实实回家养着咯。遵医嘱,睡觉时戴着支具,怕碰到;白天则摘下来,活动一下脚踝。
现在回想,那段日子其实挺痛苦的,比现在痛苦多了。晚上戴着支具直挺挺地睡觉,清晨摘下支具脚几乎不会动。但同时,也要感谢支具,开始时是在支具的作用下,被动到了90度,很快就可以主动到90度了,这都是支具的功劳(现在术后两个多月了,我晚上还是戴着支具睡觉,保险起见)。
这个阶段,脚肯定是不好下地的,垂下来感觉血一下子注下去,这些都是正常的。我的心得是,除非去上厕所,一般不要垂下去。就老老实实地在床上,或躺或坐,把伤脚垫高。
随着伤脚的消肿,勾脚会越来越顺利。术后的总体感觉就是:每天都有新变化,一天比一天强。
听不少人说刚骨折不宜大补,所以我这个阶段没有顿顿排骨这样子,大概每天喝碗骨头汤吧。无聊的时候嗑葵花子玩,听说葵花子有助于长骨头。
出院到拆线,中间有12天,爸爸给换了两次药。在药店买来无菌纱布、棉球、镊子、酒精,就像病房大夫一样,还挺成功。哈哈。
很顺利地到了术后15天,就去拆线了。说是拆线,其实是拆钉。积水潭用的貌似订书钉的东东缝合的伤口,也不知比用线缝合好在哪里。
这个阶段的要点,其实就是:垫高了好好养着,不要贸然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