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
饼干,这里的饼干不是今天的压缩饼干,而是普通的饼干,类似于今天中国市面上那种饼干。在918事变之前,日军的饼干同美国军队的饼干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原料面粉都是从美国进口的。
可是美军的作战区域,却和日军有着明显的不同。日军当时的作战区域已经定为中国大陆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北方,东北,华北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不足,很多地方缺水。而美国面粉的特点是粘性不足,容易吸收水分。所以日军士兵在日俄战争中大量吃这种饼干的结果就是,非常口渴,但又找不到干净的水源,导致战斗力大减。
同时,中国的公路水平差,运输车辆,无论是汽车还是马车在路上都会剧烈颠簸。这些粘性不足,相对较脆的饼干很容易在运输途中就脆裂,导致无法整块食用。
而且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秋冬季比较寒冷,华中地区又多阴雨天气,这种饼干容易吸水,一旦遭遇雨雪哪怕吸一点水以后也会溶解成面团,根本无法食用。
其实这些也都是其次的,日军官兵在日俄战争开始大量食用饼干,他们最抱怨的是饼干口感非常不好,吃饼干如同嚼蜡。日军官兵普遍厌恶这种美国面粉制作的饼干,甚至私下用饼干向东北的中国老百姓换大米食用。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军方针对这些问题,改为进口粘性高,营养更丰富,口感也比较好的欧洲面粉。用这种面粉成的饼干基本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满足了作战需要和日本人的口感。
同时,这种饼干同当时日本民间饼干也有一定的区别,为了补偿士兵消耗的体力,饼干烤制的时候还加入了芝麻,米粉,土豆粉等材料。
饼干由于不需要烧煮,也是二战中日军士兵作战时最长吃的主食。日军制作的饼干,每块100克左右,6块为一天的主食量,战时包装为60块一铁箱。

---------------------膨化糙米没有味道,吃它只是为了活命而已。至于营养口粮有很多包装,下图就是
其中一种。由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饮食不像白人那种吃肉吃奶动物那样高油高脂肪,所以往往需要营养口粮给与补充。

压缩干粮
日军的压缩干粮在整个二战中算是独树一帜。
日军制式压缩干粮为1931年正式定型的,研发期间由于遭遇很多技术难题,前后居然用了7年之久。
压缩干粮的主要原料是脱水膨化糙米,也就是普通糙米经过压榨膨化而成。这种膨化糙米易于保存和食用,无需再次烧煮,淀粉含量高,是很好的压缩食品,在当时世界其他国家是没有的。
不过,膨化糙米的致命缺点在于根本没有味道,必须食用各种有味道的副食和甜食调味后才可以吃。
不然,真的只能捏着鼻子往下咽了。
营养口粮
营养口粮类似于今天解放军的精力口粮,主要用于弥补体内大量的热量消耗。根据日军战前研究,在极端情况下,日军普通士兵一天消耗热量可能超过4000大卡。如果连续持续这样的消耗,单靠日军的正常伙食,恐怕无法有效弥补热量的损失。
这也是营养口粮被日军发明的原因。
日军的营养口粮有很多种,但原料大体相同,都是以奶粉,酵母,麦芽糖,葡萄糖压制而成的高热量食物。以1号营养口粮为例,它还添加了可可粉,食用椰子油,每块仅重8克,热量却高达600卡,一天吃10块就足以满足任何的热量消耗。
除了1号以外,还有
2号,3号等好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