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吧 关注:1,643,723贴子:17,608,191

【吧主发贴】虎丘---吴中第一名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7-08-28 23:06回复
    一年一度的金秋虎丘庙会又要拉开帷幕了,在此向各位吧友简要地介绍一下~


    2楼2007-08-28 23:07
    回复
      2025-11-27 07:33: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虎丘金秋民俗庙会是虎丘景区根据山塘地区旧有的山塘出会习俗,创新发展而来的大型游园活动。景区自 1994 年创新推出庙会以来,一直坚持“弘扬中华民俗文化、展现传统庙会特色”的办会宗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庙会已经成为苏州旅游市场中最具地方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旅游活动,为再现传统民俗、展示民间艺术提供了交流平台。


      3楼2007-08-28 23:08
      回复
        金秋虎丘庙会每年9月隆重开幕,持续至11月结束。庙会以雅俗共赏为基调,以民俗文化为重点,以精彩表演为亮点,为金秋来苏的中外游客提供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打造苏州秋季旅游活动第一品牌


        4楼2007-08-28 23:08
        回复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

            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相传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战死,死后数日其子将阖闾葬于虎丘,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故改名为虎丘山。

          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踪影、海的信息。人们来到虎丘,未踏进头山门,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桥被称作“海涌桥”;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而致;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王鏊)

          虎丘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长文《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各有致趣。


          5楼2007-08-28 23:14
          回复
            头山门在虎丘山的南面,形似虎头。隔河照墙上书着“海涌流辉”四个大字,以示虎丘与大海的渊源关系。头门山都是黄色的墙壁,说明虎丘里面肯定有寺庙。准确的说应该是寺庙里面有虎丘,因为虎丘整座山都是藏在寺庙里的,与其他佛寺非常不同


            6楼2007-08-28 23:15
            回复
              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就想到是不是这个下面有泉水,于是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笑他傻,一人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重见光明;而那个农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了古井旁。


              9楼2007-08-28 23:18
              回复
                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捉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命他们在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为,干将夫妇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日夜不停地冶炼,现在贯穿苏州古城东西的大道,故称干将路,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如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正当吴王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拔出雄剑干将,那把剑突然化为青龙,干将骑龙直上云霄,成为了剑神。


                10楼2007-08-28 23:19
                回复
                  2025-11-27 07:27: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秋香游虎丘,走累了,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正巧呢,这天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副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将得子。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后来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唐伯虎后抛,石子留住了,唐夫人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两位才人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


                  11楼2007-08-28 23:20
                  回复
                    孙武初来吴国时,经伍子胥引见,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兵法后非常高兴,命令他在后宫小试兵法。孙武把宫女分列两队,在千人石上进行操练,由阖闾的二名宠姬担任队长。可是宫女们视练兵为游戏,孙武重申军纪,第二次操练时,宫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两位队长,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孙武喝令执法官立即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吴王见孙武要斩两名宠妃,急忙派人前往上前阻止,但孙武毫不留情,他说:“我既受命为将,就要按军法办事,否则就是对大王的失职。”说完立刻派人将两名宠妃斩首。孙武继续操练,宫女们都迅速地站好队列,表情严肃、动作准确,吴王看后连连点头称好。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典故。


                    13楼2007-08-28 23:22
                    回复
                      关于千人石的传说有两种,一说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藏了 3000 宝剑和许多其它的财宝,为了保守秘密,夫差在石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的工匠,故称千人石。第二种传说是近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满腹经纶,悟性极高,但是他超前的观点未能被当时的寺庙住持所接纳,只能在法堂之外讲经,没想到巨石上却有千多人列坐听讲,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便是由此而来。


                      14楼2007-08-28 23:22
                      回复
                        生公是我国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当时他主要阐述涅磐经,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但是为旧学所不容,遭到北方士大夫排挤,将他贬出京城。于是他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此讲经。但是他的观点同样也遭到南方士大夫的排挤,他们赶走了所有听经人。生公并不灰心,对着听经人留下的块块垫坐石讲经,讲了三天三夜。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池中的点头石。 当时正值严冬,但池中的白莲花却竞相开放,池水也盈满,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15楼2007-08-28 23:23
                        回复
                          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此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观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却谁也不认识他,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上联是讲陈抟的故事,相传陈抟一睡多年,醒来遇到一位樵夫,樵夫告诉他,已过去了好几代,陈抟不相信,把樵夫当成梦里的人物。下联的意思是道家之道, 元就是玄,也就是道。玄之又玄,从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九九归一。从道出发,研究道的理论,便得道。 另一幅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丘再留踪”,意思是吕洞宾曾在岳阳楼显过迹,以后又来过虎丘山。


                          16楼2007-08-28 23:24
                          回复
                            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 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这所以为剑池,因入葬时把阖闾生前喜爱的“扁渚”、“鱼肠”等金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17楼2007-08-28 23:25
                            回复
                              2025-11-27 07:21: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摩崖“剑池”二字,传说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书写的。王羲之喜欢养鹅,经常观察鹅的神情动态,他的某些笔势,是从鹅的曲颈伸缩动作中受到启发的。有一天,王羲之来虎丘游玩,看见池中有一黑一白两只护山鹅,他非常喜欢。这时有一位山僧对他说,只要你为我写“剑池”二字,我就将这二只鹅送给你。王羲之非常高兴,拿起笔来就写了这两个字。,当他准备把鹅带回家去的时候,转眼问,山僧不知去向了,两只鹅则化为一龙一虎蹲在山头,而“剑池”二字却永远刻在这山崖上了,这就是“神鹅易字”的传说。


                              18楼2007-08-28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