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改造了一下底砂过滤系统,已运行两个多月了,自我感觉良好,发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之前用的是管道式的底砂过滤,就是滤板下面铺上“井”字形管道,管道上钻孔,利用抽水泵把底砂沉淀下来的杂质抽上去。
后来发现这个系统有缺陷,因为需要水泵马力相应加高,即便加高,也只能抽15cm左右远的沉泥,远一点的管道处动力根本就不足了,这样还是要定期用虹吸发抽滤板下面的淤泥。
前段时间去水族市场买设备的时候看到了海缸上面的造浪泵,于是突发奇想,设计了下面这套底砂过滤系统。大家瞅瞅,欢迎拍砖。


滤板下面装了2个6瓦的造浪泵,软喉管是用来支撑的,因为造浪泵比较高,我买的迷你造浪泵都还有4.5cm高,滤板只有1cm高,只能加高支点撑起来。为什么用两个造浪泵呢?因为本人的是80cm的缸,6w的泵只适合60cm以下的缸,远了水流达不到;本来是想用一个10瓦造浪泵的,但是看到实物就否定了,太大了,高度达到10cm,后来找到两个迷你造浪泵,设计成接力顺势。打氧放在滤板下完全是个人喜好,因为我觉得起泡从沙子上冒出来比较自然。

这是成品正面

虽然是软喉做的支架,但我在上面铺了8斤的小鹅卵石也没有变形。

白色部分是买滤板的时候配套的可安装在滤板上的链接水泵的物件,可拆卸

日生6瓦迷你造浪泵,用蓝色胶管垫着前面是让水流往缸底喷
鱼线加固,避免鹅卵石压下来受力不住散开。

同上

再来一张特写
下面的视频是我的鱼缸现状,手机拍的,属于低级业余级的拍摄,只是展示效果,欲喷留情。
说一下配置。
80*34*40鱼缸,买的裸缸
11W可遥控换12色的LED灯条一根。
8.5W水泵一枚,600L/H,配的是24*10*12的普通上滤盒,因为有底砂了,不考虑过滤盒内造硝化细菌,过滤盒里面放的是12层过滤棉,最上面是一张生化海棉,主要作用是用来过滤大颗粒和鱼便,因为过滤棉太难洗,生化棉比较好洗。
8斤2cm左右的鹅卵石
一棵3支的水溶杜鹃根
水深28cm,一周换水2寸深,大概差不多是1/3的水,正好一大桶水。
底砂的好处不仅是美观,我发现弄了底砂,杂质很快就沉底了,鱼便通常两三天就会泥化,水很清,无异味。而且据说更好培养硝化细菌;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我是滤盒从来只弄过滤棉,其他乱七八糟的从来不用。裸缸的话,要经常换水洗滤棉,不然雾蒙蒙的感觉。
做的粗糙,手下留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