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吧 关注:62,805贴子:1,286,182
  • 11回复贴,共1

需要一些丞相得民心的史料,多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翻了下精华区,发现太多了,很难找。麻烦哪位仁兄有收藏的给来一下吧,感激不尽


1楼2007-08-27 18:09回复
    • 121.34.164.*
    三国志一篇诸葛亮传算不算?==b


    2楼2007-08-27 18:10
    回复
      2025-08-22 05:05: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恩,需要尽量多的事实论据,不然难封倒亮之口。

      昨晚看了易中天的《百年孤独》,实在出离愤怒了。目前在易吧


      3楼2007-08-27 18:12
      回复
        • 60.16.134.*
        精品区静候轮回好像贴


        4楼2007-08-27 18:14
        回复
          恩,最好是事实论据,《诸葛亮传》中的比较少


          5楼2007-08-27 18:14
          回复
            把《百年孤独》的文字版贴过来看看?…


            IP属地:北京6楼2007-08-27 18:15
            回复
              ……

              汗……,那就算了…


              IP属地:北京8楼2007-08-27 18:18
              回复
                ..............


                IP属地:湖北9楼2007-08-27 18:18
                回复
                  2025-08-22 04:59: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呃,顶起


                  10楼2007-08-27 18:27
                  回复
                    • 121.34.164.*
                    你究竟要多少呢?裴注的亮传里面差不多说尽了 莫非你还打算用《小说》的百岁小吏的故事来作证不成?之于许多功德 还不能仅仅靠别人的评价来看 还要用心来理解的。就例如都江堰的除淤尺 千年不涸的井络 促进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之类的的东西 这些都是明明白白福荫后人的功德来的 至于出师表的殷切 诫子书的励志 又何尝不是流传百世的德馨呢?


                    11楼2007-08-27 18:48
                    回复
                      • 220.197.38.*
                      多如牛毛。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

                      容斋随笔: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夷汉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蜀志》所载,止于一时之事。国朝淳化中,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境有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赍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事见怡显所作《云南录》。 
                      一些历史影响:
                      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12楼2007-08-27 19:58
                      回复
                        • 60.30.28.*
                        杜甫写孔明的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 阵 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阙官.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有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年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蹉,古来材大难为用!


                        陆游 <<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3楼2007-08-28 0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