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吧 关注:150,111贴子:1,881,535

南高刘家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襄汾乃至山西的大财主、大地主南高刘家的故事,有谁知道一二,请道来


1楼2007-08-23 18:04回复
    南高刘家 
     据张正明《晋商兴衰史》说,“清末,山西襄汾人刘氏家颇富,财源极广,有刘百万之称,除土地外,商店盐店有三百余处……”。刘家的财富由此可窥一斑。 
     南高刘家,远祖为春秋时晋国上卿士会,之后,世代化读商贾,《山西卷》载:“今襄汾县汾城镇(清前为太平县治)永德泰钱庄,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是太平(今襄汾)最早的金融经营资本商号。清嘉庆八年(1803)太平又创建恒泰公钱庄, 其创建时间较平遥日升昌票号早约1-15年,道光十六年(1836)襄陵开设泰成和钱庄”。清末民初,刘家开设的金融资本商号有:汾城永德泰、京安永兴隆,新绛永昌正、天津津恒昌、河南南阳恒昌永、郑州郑恒昌、驻马店驻恒昌、汝南汝恒昌等银号,其资金之雄厚,无可估计,其汇兑业务之多亦无法估计。仅只1921年汾城镇大德泰银号汇往西安、兰州两个分号达50000银元,如综合刘氏各个(票)银号和各时期的汇入数与汇出数(1921年太平谦恒益银号共计汇入20万枚银元,汇出3000余枚银元)额要超出多少万倍,尤其值得重笔的是太平刘家的永德泰钱庄创于明代万历年间,又于清咸同年间改为银号,并早已执行汇兑业务,实已成为最早的票号,从创始年代和经营规模皆为晋商最早、最大的金融经营资本之一。 
     南高刘家亦是晋商最早走上现代民族工商业资本的现代民族工商业者。山西最早的电灯公司,是太平(今襄汾)的学者兼富商刘笃敬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的现代民族工商业。刘笃敬还投巨资于现代纺织、矿业、盐业、交通、教育事业。1911年公推他担任同蒲铁路太原榆次段总办,他为同蒲铁路建设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同蒲太原——榆次段建筑工程,为同蒲全线工程奠定基础,终于在1933年建成,成为山西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刘笃敬也成为山西最早走上现代民族工商业和山西近代史上兴办实业的著名代表人物,受到中外政要、学者和实业界人士的拥赞和爱戴。1912年3月孙中山到山西考察时,曾邀刘笃敬与山西各界人士合影,并坐在孙中山先生左侧,由此可知,其在山西当时各界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其业绩已收入《山西电力工业志》、民国八年《太平县志》和1991年出版的《襄汾县志》等史志版本。 
     据资料考证,南高刘家鼎盛时期所构建的民俗建筑,独具特色。南高刘家拥有深宅大院90多座,其式样以清代建筑模式又借鉴西方建筑特点,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精致美观,富丽堂皇。最惹人注目的是“里仁巷” 内的五座梅花大院,两座中西式大院,其建筑风格,结构布局,雕刻装饰乃至院前的石狮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当时所用珍贵木材、大理石等,都是从江南用船车运回。此外还有优容雅致、华丽舒适的园林建筑四处,如颐园、西花园、叙伦园、二花园等。其中最有名气的是颐园,是依照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格式建筑,有“太平刘家颐和园”之美称。 
     南高刘家的人文景观亦辉煌耀眼,如驰名三晋的《昼锦堂记》碑,德行乐善好施坊和门前的大石旗杆。最有欣赏、历史价值的是《昼锦堂记》石碑,此碑乃明代大书法家、大画家、大学问家董其昌书录。宋代文学大师欧阳修为同朝武康军节度使韩琦别墅昼锦堂故居而作散文撰写的碑文。另外还有《昼锦堂图》画碑,亦为董其昌所画,画中远山逶迤,坡石起伏,一派幽谷深壑之外的空旷草野上,林木参天,溪水环绕的春色景界中,竖立着一座雄姿伟态的古代别墅。

     之外,刘家有“圣旨楼”,藏着乾隆皇帝赐给刘家的“黄马褂”。 刘家书香传家,著名的有三品封职议叙通判,书法家刘体已,留有古训“川心店”石匾一方,楷书端正,行书苍劲。刘笃敬著有《金石录》,该书字体以宗颜柳而名闻京师。刘笃恭善行书,其字曾选入《寄松轩八韵》和《拾麦横行》两部书贴。刘锡永是民国时期全国闻名专业画家,擅长山水,其作品继承古风而又有创拓新意。足见刘家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方面,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遗产。


    3楼2007-08-24 09:03
    回复
      2025-10-31 11:4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百年巨商谁堪繁华过后的凄凉?


      4楼2007-08-24 09:09
      回复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繁华过后是寂寥和沉沦


        5楼2007-08-24 09:12
        回复
          今天的旧址上断壁残垣,时而在风雨中沥沥泣诉着往日的传说


          6楼2007-08-24 09:14
          回复
            “龙章宠锡”、“月高评旦”的匾额无不在诉说昔日“烈火烹油”、“钟鸣鼎盛”的辉煌,转眼间人去楼空……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7楼2007-08-24 09:22
            回复
              请问南高咋会有董其昌的碑刻呢?


              IP属地:山西8楼2007-08-24 10:17
              回复
                对我来说南高挺神秘的


                IP属地:山西9楼2007-08-24 10:28
                回复
                  2025-10-31 11:39: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昼锦堂记》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为魏国公韩琦在后园建“昼锦堂”写的一篇颂文。此文简洁明畅,说理透彻。魏公主张富贵不归故乡,一定要归,力戒夸威夸富、炫耀乡里。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昼锦之说,本此意。 

                   韩琦(1008—1075),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字雅圭,先经略西夏,后治相州,仁宗时封魏国公,后罢相,出镇长安,辞而请守相。当时,魏公为相,欧阳公在翰林,二人至交。荣君之恩,魏公在后园建“昼锦堂”,欧阳公为之作记。宋治平二年(1065年),北宋大书法家蔡襄用楷书为其书丹,邵宓篆额,刻于石上。楷书18行,满行39字。原石在河南安阳魏公祠,后遗失。现存于该祠的《昼锦堂记》石刻为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年)重刻。 

                   清代中期,山西襄汾南高大财主刘家的少爷要与师庄大财主尉家的姑娘成亲。尉家住在古晋城内,因得了战国晋侯的财富发了家,有良田千亩,商号百余家。据说尉家的姑娘出嫁时一步一个金砖。尉家富有不说,而且文风极盛。尉溥、尉涵不但仕途亨通,而且喜好舞文弄墨,广交天下文人墨客,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是尉家的好友。郑板桥给尉家留下了不少墨宝,其中一方郑板桥亲笔书丹的行书石刻最为珍贵。金石镌刻“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11个大字,书风自由随意,笔画工丽遒劲,刻工细腻考究,造型精巧秀丽,十分气派。为了能给姑娘找一个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人家,尉家让媒人回话刘家,“本家有一石价值百万,要陪嫁给女儿,如刘家有相配金石,才是天定良缘”。刘家差人仔细打探,方知尉家要给姑娘陪嫁的金石,是清代大书法家郑板桥的真迹刻石。为了能与尉家有相配金石,刘家不惜输财佐力,立即派人北上京城,南下苏杭,终于觅得明代署名书画家董其昌的行书真迹《昼锦堂记》。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明末著名书画家,以书法名重海内外。找回真迹后,刘家即请人勒石镌刻,建亭竖立。刘家是大户人家,在清代为官就有20余人,刘家之祖刘体正,咸丰时以三品职议叙通判,《昼锦堂记》一碑与碑亭均系他手所建。 

                   此碑通高282厘米,宽174匣米,竖刻19行,满行30字。阴刻华亭董其昌书,篆刻“太史之章”、“宗伯学士”印章两方。书法端重,气势宏大。碑亭坐南向北,依墙而建,巨碑镶嵌于房墙上,碑前四根方形石柱对称竖立,柱上镌刻孩童体楹联两副,即:“当为天下必不可少之人,莫作天下必不可常之事”;“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闻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石柱上承横梁5根,升斗叠涩,辅作严谨,重檐简瓦,构成半圆形穹窿顶。此碑为我国现存《昼锦常记》之最大石刻;也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行书之巨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 李善保 李学文)


                  10楼2007-08-24 11:16
                  回复
                    谢谢您让我知道了许多.
                     您太有才了!


                    IP属地:山西11楼2007-08-24 11:51
                    回复
                      • 202.113.189.*
                      那败家子卖东西都绕过照壁的故事是真的吗?


                      12楼2007-08-24 22:00
                      回复
                        这个砖头抛得好!!随之发的帖子更是精彩,图文并茂详尽充实。很久没见到这么丰富夫的帖子了。
                        至于说“百家”的事情,原因很多嘛,想想就知道了


                        13楼2007-08-25 05:46
                        回复
                          • 60.221.120.*
                          多好的房子啊!唉~~~~~败了!


                          14楼2007-08-25 17:29
                          回复
                            刘家衰败的缘由,黑娃哥请讲讲!


                            15楼2007-08-26 15:24
                            回复
                              2025-10-31 11:33: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董其昌的碑刻与尉家小姐有关
                              刘家公子与尉家小姐要成亲,听说尉家要把郑板桥的碑做陪嫁,为了面子便请董其昌为他们写下了碑文.


                              16楼2007-08-28 0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