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吧 关注:10,324贴子:188,557
  • 3回复贴,共1

浅谈曹魏时期的史官制度(杜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1楼2013-08-12 03:26回复
    [摘要]曹魏时期的史学是中国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史官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篇论文将通过追溯曹魏时期中书省和著作郎的渊源以及修史官员的基本状况,从而说明这一时期史官与天官分离和以他官兼领的史官的两大特点。
    [关键词]曹魏时期史官制度著作郎


    2楼2013-08-12 03:26
    回复
      2025-11-05 03:5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东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最终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尽管起义失败,然却动摇了东汉王朝的基础,使其迅速的土崩瓦解。曹操在镇压起义及对豪强的征战兼并中,势力不断的扩大。曹**后,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建立魏国。建国初年曹丕在忙于镇压军阀、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史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统治阶级开始注重修史工作,在大力提倡的同时也严加的控制。魏明帝也十分的重视修史工作,特别重视修本朝历史,并且还设立了专门的官员——著作郎编修《魏书》。曹魏时期的史学的发展与当时的史官制度是分不开的,史官制度与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渊源,并且这一时期史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中书省与著作郎的渊源
      东汉桓帝延喜二年(159年)始置秘书监,掌管禁中图书和秘记,此时的秘书监并不是独立机构,其隶属于“太常”[1]。然而东汉末年****、国家时局动荡,秘书监一职曾经被一度废除。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受封为魏王,在建立魏国百官时,便再次设立秘书监一置。但是曹操恢复秘书监一职,主要目的不在于“掌图书秘记”,而是由秘书监典掌尚书府文书,并撰拟机要命令,夺取尚书的权力,从而控制朝政。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改秘书监为中书,设监、令各一人,职掌中央决策文书,同时监、令之下设置中书郎若干人“,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2]此时中书省并未独立而是隶属于少府。在魏明帝时期,王肃“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3]中书省脱离少府成为独立机构。王肃认为秘书监之职,即东汉时期的东观,不宜仍隶属少府,“及王肃为监,以为魏之秘书即汉之东观之职,安可复属少府,自此不复焉”。
      著作郎官,是由东汉时期负责“典效秘书”和撰史工作的校书郎发展而来。东汉时期,出于对修史官员的重视,设立了“校书郎”“、著作郎”等一些荣誉称谓。魏明帝即位后,虽然仍沿用东汉的郎官称谓,但是其职责已经发生了变化。著作郎的职责是主要管国史编纂和禁中起居注。据《初学记》所云:“著作佐郎,魏置,常贰著作,佐郎修国史,(与著作郎)初俱隶中书,谓之中书著作佐郎”。[5]由此可知,著作郎为曹魏时的著作官,隶属中书省“,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汉东京图籍在东观,故使名儒著作东观,有其名尚未有官。魏明帝太和中,诏置著作郎,于是始有其官,隶中书省。”[6]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朝廷设置专掌国史修撰之官的开始。


      3楼2013-08-12 03:27
      回复
        二、修史官员
        从魏明帝开始,以著作郎、著作佐郎专职修史的官员日益增多,《三国志》和《晋书》中受皇帝任命担任著作郎的记载也很多。见诸史籍,曹魏最早任著作佐郎者为卫觊,以后任此官者还有应璩、王沉、孙该、傅玄、缪施、张华等。


        4楼2013-08-12 0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