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福地吧 关注:2贴子:21
  • 0回复贴,共1

《道德经》(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推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69
字解 仍是因。抗是敌抗。
章解 用兵有句要紧的话。我不敢为开兵端的主。为应敌的客。不敢前进一寸。却退回一尺。虽然用兵。不存好杀之心。像不行兵的。虽然挺身而前。像无臂可攘。虽然战杀相因。像无有敌人的。虽然拿着兵器。像无有拿兵器的。天下的祸。没有大起轻敌好战的。轻敌好战。就丧失了我国家的命脉。所以两军对垒的相交。不轻开兵端。哀怜人死的。就打胜仗了。
演说 世有解老子与阴符经为兵法的。看这几章。诚然是兵法。不惟这几章是兵法。全经作兵法看。也未尝不可。因为老子的话。不落迹象。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譬如儒的易经。及论语上学而一章。随时随地随人解释皆可。岂但可以看成兵法呢。但解为兵法。却大有来由。道学渊源于黄帝。我国的文化及兵农制造亦渊源于黄帝。是道学为一切学术的先导。又为治国平天下的大法。治国或除暴。或御敌。不能不用兵。所以道学又为兵学所从出。但道家的兵学。却与后世兵家不同。道家是以退为进。以不战为战。以不杀人为胜。其大意重在不轻开兵端。致惹起战杀的惨祸。小子细看他的宗旨。也不仅是慈悲仁厚。是他洞悉天道人情。凡好战喜杀的。无论国势如何强。兵力如何勇。末后必归于败。杀人正是自杀。灭人正是自灭。所以不敢不这样。小子试就天道人情上解说解说。一就天道上论。天以好生为德。天道是自然的道。生成万物。万物生长过胜。就利己之生。而害他物的生。于是天恶其胜而杀之。其实也不是天杀他。是其自杀。怎么说呢。万物受天之气以生。皆有好生的德。好生的德就叫仁。有仁就能生长。孔子曰。仁者寿。到了他生长的旺了。生机发泄于外。内里的仁就失了。失了仁就是失了天赋的性。失了天赋的性就死。所以老子屡次的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且说天好生是生万物。不是只生一物。存好生之心的。天就辅助他。以杀人为荣的。天必然痛恶他。衰弱的天必然救护他。从此看来。凡好战争喜强暴的人。皆是取死之道。一就人情上论。父没有不爱他儿。愿欲他生长的。子没有不孝他父。哀痛他死亡的。要是轻开兵端。必欲杀人之子。杀人之父。杀人之子。其父爱子之切。极为真挚。真挚其气必勇。悍不畏死。像微小的鸟兽。无故伤其雏。虽素所畏惧的。还敢起而为敌。况说是人吗。像成汤为着杀了他的童子。灭了葛国。就是这个缘故。杀人之父。其子伤父之死。极为哀痛。哀痛其气必烈。愤不顾身。有为父报仇。匹夫而敢刺万乘之君的。况说国与国为敌吗。像夫差痛其父之死打败了越国。就是已往的凭据。呜呼。杀一童子。就招亡国的祸。杀一人之父。就至于为亡国之奴隶。况说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杀多数人的父兄子弟。能不招亡国灭种的祸吗。所以老子说。夫慈以战则胜。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从这两样理由上论。是老子的重道德恶兵战。不是迂迂腐腐。也不是妇人的仁。是爱人的国。正所以爱自己的国。爱人的民。正所以爱自己的民。即是他不得已而用兵。也必是伐暴救民。慈悲之师。不是借兵力扩充势力呢。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70
字解 褐是毛布宽大衣服。贱人穿的。
章解 我的话很容易知道。很容易行。天下没有能知道的。没有能行到的。我说的话有个宗旨。我说的事情有个主宰。就因为没有知道我的宗旨。我的主宰的。所以不知道我呢。知道我的少。我的道就为了贵。因此圣人外面被着毛布贱人衣服。怀里抱着玉璧。人不易知道呢。
演说 老子的话。大旨就是重道德。恶兵战。清静不争。也是至平至常。容易知容易行的。乃世人或鄙为迂腐。或矜为神奇。或小而用之。仅以为修养的术。或歧而视之。竟认为异端的学。皆为看见外面的破衣。没有看见内里抱的好玉。但世人知道老子。不知道老子。也无足轻重。却与世界大有关系。若果有知道他尚道德恶兵战的真宗旨。不是迂腐无用。是有真道理的。采取来试验试验。实为全球万国的幸福呢。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71
字解 病是害。
章解 知道还不以为知道。是上等的。不知道还以为知道。是大病害。惟独是拿病当病的。能以不为病。圣人的没有病。就是因他拿病当病。所以没有病。
演说 孔子教诲子路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真见识。合这一章的意思仿佛。而老子的话。又更进一层。但老子还有一种意思。因为天下乱的时候。必是非混杂。邪说横行。知道的说知道。不知道也说知道。甚至发为言论。著成书籍。自己不明白。还教人糊涂。自己有疾不觉。还要传染天下人。扰乱的真有见识的人。身心也不清静。没有病的人。也无可如何。几至天下的国成了糊涂国。天下的人成了病人。所以反复说明。教人自己反省。自己治自己的病。小子注这章书。却很有感慨。因为我已经就是不明白的人。为着天下人过用聪明。我越发糊涂。我已经就是柔弱的人。为着天下人好战杀。我越成了心病。窃知天下人必有合我同病相怜的。安得有个善知识。开启开启我的愚迷。有个大医生。调理调理我的心病呢。
民不畏威。则大畏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72
字解 威是刑威。厌是足。同餍字一样讲。
章解 道德齐礼。使民人不用害怕刑威。自然知道敬畏。这样不怒而威。大威武就来了。所以当国的。不要仗恃权威压制人。不要餍足声色货利养自己的生。就独以不求餍足声色货利。所以不满而自溢。能以日新又新。因此圣人只求自知。不自己彰扬。只求自爱。不自己尊贵。所以去了那贪求无餍。取这谦下不争呢。
演说 凡好战喜杀的人。外既然仗兵威宰割天下。内必然仗刑威杀戮国民。他仗兵力权威。这样残暴不仁。无非想饱其欲壑。求声音足于耳。彩色足于目。轻暖足于身。肥甘足于口。再吞并天下。使万国来朝。夸耀他的名誉。尊重他的身体。像秦始皇自尊自大。以为超过二帝三王以上。并采取六国精英。大修阿房宫。掳掠六国的子女玉帛来以实其内。求肉身上的娱乐就是了。不知仗兵威权势畏人。人虽不得不畏惧。然一旦失了。就譬如老虎没了爪牙。人不怕的。像拿破仑盛世时。列国无不畏惧。随后失了兵威。在孤岛里囚死。谁还怕他呢。独有君子神武不杀。不怒而民威鈇钺。见有天爵良贵。比这兵刑的威武强着万万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
字解 繟是缓。恢是大。疏是稀。
章解 勇于果敢好胜的就杀人。勇于不敢以柔下自处的就活人。这两样或有利于人。或有害于人。是人所知道的。天厌恶勇敢杀人的。谁知道他的缘故呢。因此圣人还以勇敢为难。天的道不合人争。却善于得胜。不说话却善有感应。不用招呼就自然来。虽甚舒缓。却善于谋。天的网恢恢然甚大。虽甚稀疏却没有遗失。
演说 生杀是天的大权。圣人体天行道。赏罚大公无私。即是代天生杀。不然。要是杀人以自肥。害人以自利。天要生他。人竟然就杀了他。天安得不痛恶。人的敢于杀人。必以为弱肉强食。是天演的公例。且天无声无臭。也不能赏罚人。不知天虽不说话。却自然有报应。他报应虽似宽。而实至严。丝毫都不错。人没有能力跳出去的。因为天道是自然的。凡人事上自然的报应。皆是天道的作用。没有人使他这样。就像有人使他这样的。天的赏罚这样严。人何必好杀人呢。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74
字解 匠是木匠。斫是斫开木头。
章解 民人并不怕死。怎么治国的专拿死恫吓他。要是使民人常怕死。这些作怪异不法的。我得着拿住杀了他。谁还敢再为不法的事。乃越杀越多。可见民不怕死了。且说民犯了罪。常有司法的以公法杀他。竟有代司法的以私意杀他。这譬如不知规矩。还代大匠斫木。代大匠斫木。少有不伤了手的。
演说 圣人以道德化天下。使人知道敬畏的根本。自然像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戒慎人所见不到的。恐惧人所听不到的。隐微处既然这样。外面上更没有犯法作乱的了。何用专恃刑法呢。且说拿刑法杀人镇压人民。人民也不怕。人民也并非不怕死。因为尚严刑的时候。必系乱世。人日不聊生。无所措手足。人既无生望。还怕死吗。且说用刑的未必不玩法任情。刑法既不公道。民越不畏惧。就是畏惧也难免不堕到法网里。于是人甚至有以犯法作乱为生机。以守法安分为等着死的。必至互相残杀。大乱就起来了。呜呼。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孔子还说民免而无耻。况说不按公法就妄杀人。是道之以滥杀。齐之以残横。天下怎么不乱呢。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75
字解 税是人民纳的赋税。
章解 民人的饥饿。是因为他在上的吃的税太多。民力已尽。所以饥饿。人民的难治。是因为他在上的用有为的权谋。民变诈百出。所以难治。民的看轻了死不害怕。是因为他嗜欲大开。养生命的材料太厚。力有不给。所以轻死。就惟独不是以养生命为重的。才是善于贵重他的生命。
演说 今年夏天小子见梁巨川先生殉道的遗笔上说。民生因负担而衣食困难。四乡的人。生活状况。几乎人畜平等。这城市的人。谈笑欢娱。讲求精美卫生。实属可叹。又说人不用奸谋诡计。就无以生存。我以为梁先生这话。切中现今弊病。真是救世的正论。及至注这一章书。才知先生的话。与老子暗合。而老子说的尤为真切。细看老子的大意。重在生生之厚一句上。因为民的饥饿。由于上食税之多。上食税之多。由于生生之厚。怎么说呢。国家纳税。原来供国家的公用。国家用的多了。就该纳的多。这也是应尽的义务。但不说是上用税之多。而说上食税之多。显然是国家养一些冗员(大学上所谓食之者众)。剥取了民脂民膏来。宫室妻妾饮食声色。养他的生了。于是上行下效。人人皆厚养其生。就是下苦力的。也学着吸纸烟。喝大茶。穿绸缎的衣服。吃精美的饭食。不知物力有限。人嗜欲无穷。财源必然告竭。财源告竭。上以征取于民。必不敷用。不敷用就多立名目。以权法取于民。以权谋对民。民也以权谋应之。于是变诈百出。就像梁先生说的。不用奸谋诡计。便无以自存。这样与其守正道穷困而死。那如用诡谋可以得生。即便用诡谋冒险而死。还赚了快活。好也是死。坏也是死。谁还怕死呢。要是君子不怕死。什么危难都不避。小人不怕死。什么大乱都敢作。大乱作必互相杀伤。是大家讲究养生。正所以杀生了。呜呼痛哉。那如以德润身。以义养气。才是真善于养生。真正尊贵其生呢。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
字解 共当拱字讲。
章解 人的活着身体就柔弱。死了身体就坚强。草木的活着就柔脆。死了就干枯。所以坚强的是死之类。柔弱的是生之类。因此兵过强了。便有暮气。不能以得胜。木强了就能拱把。人伐了来作材料。强大的处于下。柔弱的处于上。
演说 甘处柔弱。不争强胜的道理。先前已经屡次说过。这一章又细说其中的原理。凡过于强胜了。就是取死之道。万物皆是这样。人也不能逃的。所以强胜了。还不处于强胜。才能以长强胜呢。


IP属地:辽宁1楼2013-08-09 23: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