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头包浆,说的已经太多了,我没见过,也不敢乱说,所以这篇称之为外篇。
对于紫檀的所谓“包浆”,很多问题真心不懂:
1。“老旧”"出油固化”和“包浆”区别?
2。老家具或木质文玩有多少是不上漆不打蜡的,上漆的要隔几年就上一次吧,那这和我们现在谈的“包浆”一样吗? 包浆是木头的还是漆的。
3。如果不上漆不上蜡,木头产生包浆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那么以黄杨、紫檀为代表,“包浆”和油性、氧化、紫檀素还有必然关系吗?
4。木头的材质决定了表面细部不均匀,如果打磨好了,长期摩擦会变得更平还是更凸凹
流传下来的每上漆没打磨的木头,我只看到过算盘珠,真没觉得好看。 对于木器来说, 我认为最好的时候是成器之后三五年,最多二十年,材质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对木器来说,我还是喜欢新的。
稀缺性和文化是另外一码事,只是针对同一个东西,我喜欢新的。
这串小珠子,我是不指望盘能出包浆来。

这个黄杨小老鼠,外面是卖家做的,说是“包浆”,但是按新货卖的。

对于紫檀的所谓“包浆”,很多问题真心不懂:
1。“老旧”"出油固化”和“包浆”区别?
2。老家具或木质文玩有多少是不上漆不打蜡的,上漆的要隔几年就上一次吧,那这和我们现在谈的“包浆”一样吗? 包浆是木头的还是漆的。
3。如果不上漆不上蜡,木头产生包浆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那么以黄杨、紫檀为代表,“包浆”和油性、氧化、紫檀素还有必然关系吗?
4。木头的材质决定了表面细部不均匀,如果打磨好了,长期摩擦会变得更平还是更凸凹
流传下来的每上漆没打磨的木头,我只看到过算盘珠,真没觉得好看。 对于木器来说, 我认为最好的时候是成器之后三五年,最多二十年,材质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对木器来说,我还是喜欢新的。
稀缺性和文化是另外一码事,只是针对同一个东西,我喜欢新的。
这串小珠子,我是不指望盘能出包浆来。

这个黄杨小老鼠,外面是卖家做的,说是“包浆”,但是按新货卖的。






虎踞龙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