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原创文学吧 关注:2,375贴子:54,543
  • 4回复贴,共1

林密流萤
早年间,就知晓“囊萤夜读”的故事。晋朝时,有个学子叫车胤,勤奋好学。因家里贫穷,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就捕捉许多的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布囊中,把布囊挂起来,借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至于车胤官拜礼部尚书,当时没什么记忆,也不是年少时所艳羡的。当时就很想看到夜晚发光的萤火虫,也怀疑借着萤火虫的光能看清书上的字迹?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变更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自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山林的开采,侵占了动植物的栖息地,物种的大量锐减,使“文明”的现代人收起了野蛮,开始学着尊重大自然,与万物众生和谐相处了。管桦园——一个是我钟爱的地方:不仅仅是和我的居住地一路之隔,是我常年散步、休憩的场所;也是因为这里竹林摇曳、草木丛生,鸟唱蛙鸣,一片和谐美景。
沿着石块铺砌的甬路向西行走,就可以进入曹雪芹文化园了。不过要走过一段急转而下的坡路。甬路两侧的槐树和火炬树铺天遮地,即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里也是垂荫密布、凉风阵阵、遮云蔽日。时值盛夏伏天,愈发暗淡而潮湿,密林中的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傍晚消暑纳凉、散步健身的人们,小心翼翼地走过湿滑的路面,一片漆黑中,只见林中流萤点点,犹如一个个精灵,时而闪烁、时而隐匿,寂然无声,诡异而神奇。三三两两人们,在惊呼后,大都屏住呼吸,驻足瞩目,心随着那精灵震颤、游动。忽然,一个小男孩欢声惊叫:“我抓住了!我抓住了!”随着人流,只见小男孩双手合拢的手掌里,一只萤火虫在闪烁,同时闪烁的还有小男孩发亮的眼光。
这两天在网上搜关于“萤火虫”的信息,才知道全世界的萤火虫大约有 2000种,分为陆栖和水栖两种。经分析,管桦园处的萤火虫应该属于“山窗萤火虫”类,看!这名字多美!想象着坐在山房的窗前,静观竹林流萤,是何等的神奇和浪漫啊!
昨晚 ,待人流稀少时,爱犬头前带路,高抬双脚,轻落石板,唯恐惊动那些精灵。头顶上,流萤慢慢飘来,下意识伸出双手,却又缩回了,只是静静地看一点荧光飘忽过我的头顶,飞向暗夜丛林中,我的梦幻、我的灵魂也随之飘向那密林深处了。由于萤火虫飞行速度慢,又发出光亮,把踪迹暴露无遗,所以人们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但萤火虫的身体娇弱,很容易将其弄伤,所以人们最好只是欣赏,不要去捕捉。想起了一则报道,7月中旬,山东青岛从广西引进一万只萤火虫放进中山公园,然而仅仅三天,就有一半死去。这种刻意的追求不可能使生物多样化,只会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因为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陆栖的萤火虫需要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而水栖的萤火虫要求更高,不仅水质无污染,而且还不能有灯光。这几天常幻想:夜晚,还乡河的某一河段,静谧的河面上万点荧光,“微雨洒不灭,轻风吹却燃”,“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奇观呢!然而,我却常常面对着眼前那点点荧光忧患:万一这片树林被毁掉,这些草木的精灵将如何安身呢?因为白天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那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片树林,一年中多半时光人们几乎忘记——只是在盛夏傍晚出现的那些精灵们。
而且,我也想告诉那小男孩,请你张开你的手掌,放走那可爱的精灵。因为有了它们的点点荧光,使夜晚的林丛充满了幽静而神秘,激发了我们的幻想,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它们是草木的精灵,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馈赠。正是因为它们,才有了“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佳句,才有了“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的诗篇。那么,我们何不慢慢伸出手臂、张开手掌,闭上眼睛,让萤火虫柔弱的翅膀触摸指尖,带着我们一起去游历密林中的神话世界呢!


1楼2013-08-06 16:19回复
    欣赏秋河姐的文字,像一弯从心底淌出的清泉,自然明彻。


    IP属地:河北3楼2013-08-14 21:53
    回复
      2025-11-25 15:2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很喜欢这篇散文,动情,流转自然。读了后,晚上我就去寻寻觅觅看流萤了。真让我看到了,与之相别六十年矣。呵呵。


      4楼2013-08-16 16:50
      回复
        文中读到对于自然回归的喜悦和渴望,更多的流萤在哪呢?


        5楼2013-08-18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