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姑娘吧 关注:808贴子:21,898
  • 6回复贴,共1

【少年姑娘】 无聊 讲个听说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讲述一个关于高考的“黑客”故事:用2B铅笔“注入”阅卷系统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
……那是高中的一段艰苦岁月……
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一场高考模拟测试,同学和老师们,都是叫苦不迭。
那时候,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的答卷方式,已经在高考中开始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为了“实战演练”考生们的临场技能,在模拟考试中,也实行了答题卡方式。
那是一次全市范围的英语模拟考试,答题卡将被上交到市级考试中心机构,进行计算机阅卷处理。
我早早地就做完了试题。闲着没事,就开始琢磨起这个“答题卡”来。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那张长方形答题卡上面的最右边,从上到下,几十个小黑块与空白相间排列。
这一长条相间排列的小黑块与空白,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的直觉告诉我:
(1)当答题卡被送入电子阅卷设备之后,设备的接纳口,一定要比答题卡更宽一些。就像较小的豆子要通过较大口径的漏斗口,才能被漏斗收进去一样。如果设备的接纳口跟答题卡的宽度一样,那么难免会发生卡纸。
(2)因为电子阅卷设备的接纳口,存在上述的冗余空间,又因为答题卡在被摆放和被传送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抖动”,那么,每张答题卡对于设备接纳口的位置,都是随机的。
(3)因为答题卡相对于设备接纳口的位置是随机的,那么,接下来要让电子阅卷设备的读卷探头(一种指针),能够准确地识别答题卡上的填涂信息,就必然要有一种“定位机制”,使得读卷探头和答题卡的相对位置,是可以被精准测量的“偏移量”。
(4)那么,观察现在手上的这张答题卡。在整张答题卡上,最有可能用来实现这种“定位机制”的,就应该是那一长条相间排列的小黑块与空白了。
(5)之所以选用2B铅笔来填涂,是因为2B铅笔留下的石墨厚度,可以对电子阅卷设备所发出的信号(猜想是光信号)做出影响。也就是说,当石墨的厚度足以使其吸收光信号,而不是像白纸的空白处反射光信号而被设备俘获的时候,电子阅卷设备就知道该考生的答项是什么了。
(6)那么,第(4)点中所假象的“定位机制”,应该同样也是利用光信号的被吸收和被反射来实现。这样的话,如果在那一长条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之间的空白处,全部用2B铅笔涂满的话,石墨将与小黑块连为一体,成为一个黑色的整长条。如此一来,上述的“定位机制”就失效了。
(7)当“定位机制”失效之后,答题卡相对于电子阅卷设备的位置,就永远是不确定的了,那么,电子阅卷设备将失效,它将无法判别考生的答项是什么了。
就这么胡思乱想了一通之后,我开始动手把以上的设想付诸实施,就是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面最右边的,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之间的空白,全部涂黑。
交卷。
过了两天之后,我知道了结局:
当我们这次模拟考试的答题卡,被送到市级考试中心之后,那里的电子阅卷设备彻底失灵。当次的所有答题卡全被绞成一团,险些全部废掉。后来不得不采用老师人工阅卷的方式,来批阅这些烂纸。电子阅卷中心的工作人员,排查了好久,最后终于发现,就是因为我这张“诡异”的答题卡,惹的祸。
我们的英语老师,不可能理解我这个小孩儿能动那么多“鬼脑筋”,他认定我是在考试时“思想不集中”。他对我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同班同学,不论我跟他们怎么解释,他们都不懂啊 。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7-27 17:26回复
    @From_小颜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7-27 17:2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人亦我歌丶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7-27 17:26
      回复
        来了来了


        4楼2013-07-27 17:32
        回复
          我是路过的
          ---- 无言的亲亲亲 侵入我


          5楼2013-07-29 13:19
          回复


            6楼2013-07-29 13:48
            回复
              Lz真是漂亮
              ——————
              我是钱德勒
              ——————
              希望可以支持
              ——————
              我的小说


              IP属地:北京7楼2013-07-30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