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吧 关注:296,534贴子:2,154,738
  • 17回复贴,共1

美籍华人陈果的伊拉克战地日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23岁的中国青年,奔着美国梦而去,却奔到了伊拉克战场。他的故事,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那场战争和新世纪的美国梦。
  北京青年陈果刚移民美国时,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拥有私人飞机,或者成为另一个姚明。那一年是2005年。4个月后,他进入乔治亚州的步兵学校。两年后,作为一名美军士兵,他被空投到伊拉克战场。那时,他23岁,刚加入美国籍。他的梦还没有醒,他甚至觉得自己离姚明越来越近,一个战场上的“姚明”,黄种“锅盖头”。
  经过几番的电话来回和电邮往来,掺和着陈果的博客,他的人生和在伊拉克的日子渐渐清晰起来。
美国梦
  2005年,陈果随家人移民到夏威夷。那里碧海蓝天,丝毫没有纽约的物欲横流和生存压力,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美国梦”开始的地方,只有阳光和海滩。陈果就这么懒散了4个月,既没有在中餐馆里端盘子,也没有在旅游区里摆地摊或者去给人家送外卖。说白了,他不想仅仅为了混口饭而去美国,他想干点别人干不了的事。
  直到后来他在大街上看到美军的征兵广告,充满阳刚的诱惑。


1楼2013-07-26 13:19回复
    陈果走进美军的征兵办。严格意义上讲,那是一间美国军队职业推销所。那里有详尽的产品,对所有有兴趣的客户对症下药,甚至还有促销活动,催促顾客尽快决定,条件有得商量。
      一屋子的军官全拿他当亲人,像国内推销员一样围着他转,生怕他反悔。军官们还给他送了好多陆军小礼物。有个美女军官,每天车接车送,带着他了解项目。
      那个美女军官向陈果推销当美国大兵的种种好处。首先,3万~4万的基本年薪,一步跨入中产;每年4500美元的培训基金;退役后读大学,一路绿灯,直接读到博士都不用掏钱——现在美国大学学费越来越贵,年轻人要靠自己挣学费。只要顺利参军,就一次性给予4万美元参军奖金。
      对于陈果的一切顾虑,美女军官还步步为营地抚慰。她为这个黄种年轻人算了一笔账,当兵只有1/4的几率会碰上战争;即使碰上战争,仍有一半的几率不是战斗人员;即使是战斗人员又碰上了战争,那上战场的几率也仅有一半;即使上了战场,也只有1/4的受伤几率;即使受了伤,也只有1/4的死亡几率;即使真的死了……后面的话美女军官没说,但是陈果心里清楚,即使真的死了,家人的生活,这辈子就不愁了。
      这个年轻人早就铁了心要当兵,打小就爱玩枪舞棍,4岁就梦想当将军。这种在上世纪60年代孩子身上的军人情结,星火相传地延续到他这个“80后”身上。他的偶像从来都不是港星和韩星,而是《兄弟连》或者《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美国大兵。


    2楼2013-07-26 13:1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陈果起先盘算着要加入解放军。高中毕业,他报名参军,在家里等通知,等啊等的,结果什么也没发生。
        他在夏威夷看见那些充满阳刚诱惑的美军征兵广告,觉得梦想正朝自己走来,紧随其后的梦想竟是美国的三任国务卿:鲍威尔、奥尔布赖特和赖斯。鲍威尔的爸妈是来自牙买加的移民,奥尔布赖特的爸妈是捷克斯洛伐克移民,为什么美国将来的国务卿就不能是一个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呢?
        2003年3月,小布什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那是2005年5月。陈果决定用25年的时间,从最底层的美国士兵做起,逐步接近这些梦想。
      “锅盖头”
        加入美军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桀骜不驯的脑袋剃成整齐划一的锅盖头,然后就是魔鬼训练营。陈果先是被派到乔治亚州的一所步兵学校。在那里他度过最难捱的4个月,步兵学校的训练比他在电影里看到的要恐怖得多。让他惊奇的是,他们的主教官竟然和电影《全金属外壳》里的魔鬼教官长得一模一样,而且行为更残忍,作风更疯狂。
        《全金属外壳》描述的是越战背景下的美国大兵。电影里有新兵自杀,当时那个镜头让陈果颇为难忘。在现实中,在他们那批新兵里,自杀了2个,逃跑了6个。


      3楼2013-07-26 13:20
      回复
        从步兵学校毕业,陈果被调派到华盛顿州的美军基地,待了8个月。这是他的第一个部队,生活日趋平静。他也在华盛顿州拿到驾照,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如果不出意外,退役后,这个华裔年轻人将像所有美国人一样迅速把锅盖头的记忆抛在脑后,融入自由的生活。
         2006年6月,陈果的部队被调派去德国的美军基地。生活依旧,白天训练,晚上休息,这些美军大兵排解业余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玩车、旅游、蹦迪、在大学PARTY上找女朋友或者去赌场小赌一把。陈果还可以和当地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吃火锅、打麻将。
          这段时间,在伊拉克的美军大兵日子不太好过。阵亡的人越来越多,年底,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000人。这一年的12月30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报复和仇恨战火自此不息,单单那个月,美军就有111名大兵阵亡,是进入伊拉克两年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个月。
          小布什觉得有必要向伊拉克增兵,陈果不幸成为那些少数上战场的“1/4”。


        4楼2013-07-26 13:20
        回复
          伊拉克
            2007年8月,陈果的部队接到参加伊战的通知。之前,他从来都觉得那场战争离他还很远;即使参加了美军,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那倒霉的“1/4”。在那里,陈果将迎来15个月的服役期。在那里,他的工资会比在德国驻军时每月高出1000美金左右。
            在伊拉克的第二天,陈果发现脚开始裂口子,全身开始起痱子,皮肤起泡溃烂。一切才刚刚开始,“锅盖头”们就已经商量着逃跑。最要命的是,他们发现,除了巡逻,在沙漠里排解无聊和寂寞的办法竟然少得可怜。骂小布什,骂共和党,讨论逃跑的方法,讨论彼此认识的女孩子,睡觉;然后醒来,再重复一遍前一天的内容……他们开始怀疑广告欺骗了自己,或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这场战争居然砸在他这个中国人头上时,他也开始关心政治了。他对周围的朋友说,2008年大选,谁投希拉里,我就给他5美金。
            “锅盖头”们每天骂布什,骂共和党,撤兵的日子依然遥遥无期。源源不断的是一批批新面孔,多数看上去只是高中毕业的孩子。阵亡的兄弟们已经突破4000,这些倒霉的1/4的1/4的1/4……
            来到伊拉克的第10天,陈果接到第一个任务,奉命去一个逊尼派住宅区巡逻。开车穿过小半个巴格达市。他看到整个城市像一片废墟,事实上这里早就成了一片废墟,从海湾战争开始,英美两军的不断轰炸,这里再也没有过像样的建筑。
            来到伊拉克之前,陈果决定在BLOG上记录下以后的日子。他把自己在伊拉克的日记贴在MYSPACE的博客上,名字就叫斯特瑞克,一种装甲车的名字。


          5楼2013-07-26 13:21
          回复
            后来,又一个大兵在巴格达萨达姆皇宫的厕所里,举枪自尽了……
              “锅盖头”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重复着。新闻上说,2007年,美军逃跑了4700人,自杀了44人。但是“锅盖头”们却掰着指头说,这是第100个了。他们或许只记得,2006年自杀了99个人,是最多的一年,2007年只能更多。没人去跟他们求证,1和100的之间,在伊拉克只是时间的问题。
              2007年圣诞节前,让“锅盖头”们最不爽的消息传来,国会又拨了700亿美元用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在这笔钱花完或者民主党上台之前,大兵们是看不到撤军的希望了。
              2008年1月,为了清剿残余的基地分子,美军展开了代号为“铁幕丰收”的军事行动。大约有2.4万名美军和5万伊拉克军人参与其中,陈果不幸又成为其中的1/4。


            7楼2013-07-26 13:21
            回复
              那天晚上,他更新了一次BLOG,给自己的母亲留下一份家信。后来他就再也没有出现在BLOG里。第二天,他的母亲在BLOG里留言说,陈果去参加美军的军事行动了,音信全无,生死未卜。
                第三天,有新闻说,在美军的军事行动中,有6名驻伊美军士兵死亡,另有4人受伤。这是数月来美军在伊拉克伤亡最大的一次。
                陈果的BLOG里,网友们的留言不断,谁都不愿把那些不幸的“1/4”和这个孤独的华人联系在一起。


              8楼2013-07-26 13:22
              回复


                9楼2013-07-26 14:0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顶起!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7-26 14:1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7-27 03:07
                    收起回复
                      中国人也能加入美军? 不会被当做间谍吗


                      IP属地:俄罗斯12楼2013-07-31 20: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