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3岁的中国青年,奔着美国梦而去,却奔到了伊拉克战场。他的故事,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那场战争和新世纪的美国梦。
北京青年陈果刚移民美国时,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拥有私人飞机,或者成为另一个姚明。那一年是2005年。4个月后,他进入乔治亚州的步兵学校。两年后,作为一名美军士兵,他被空投到伊拉克战场。那时,他23岁,刚加入美国籍。他的梦还没有醒,他甚至觉得自己离姚明越来越近,一个战场上的“姚明”,黄种“锅盖头”。
经过几番的电话来回和电邮往来,掺和着陈果的博客,他的人生和在伊拉克的日子渐渐清晰起来。
美国梦
2005年,陈果随家人移民到夏威夷。那里碧海蓝天,丝毫没有纽约的物欲横流和生存压力,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美国梦”开始的地方,只有阳光和海滩。陈果就这么懒散了4个月,既没有在中餐馆里端盘子,也没有在旅游区里摆地摊或者去给人家送外卖。说白了,他不想仅仅为了混口饭而去美国,他想干点别人干不了的事。
直到后来他在大街上看到美军的征兵广告,充满阳刚的诱惑。
北京青年陈果刚移民美国时,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拥有私人飞机,或者成为另一个姚明。那一年是2005年。4个月后,他进入乔治亚州的步兵学校。两年后,作为一名美军士兵,他被空投到伊拉克战场。那时,他23岁,刚加入美国籍。他的梦还没有醒,他甚至觉得自己离姚明越来越近,一个战场上的“姚明”,黄种“锅盖头”。
经过几番的电话来回和电邮往来,掺和着陈果的博客,他的人生和在伊拉克的日子渐渐清晰起来。
美国梦
2005年,陈果随家人移民到夏威夷。那里碧海蓝天,丝毫没有纽约的物欲横流和生存压力,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美国梦”开始的地方,只有阳光和海滩。陈果就这么懒散了4个月,既没有在中餐馆里端盘子,也没有在旅游区里摆地摊或者去给人家送外卖。说白了,他不想仅仅为了混口饭而去美国,他想干点别人干不了的事。
直到后来他在大街上看到美军的征兵广告,充满阳刚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