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吧 关注:505,105贴子:20,599,576
  • 0回复贴,共1

你存在睡眠困难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睡眠困难是指小儿不能及时入睡或入睡后不能持续的整夜睡眠。睡眠困难多见于婴幼儿,发生率可达8%-20%,男女发生率相近。小儿由于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睡眠差,不列在此病内。睡眠困难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夜啼、夜间摇头等。婴幼儿睡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
(1) 抚育不当。新生儿出生时大脑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其正常的睡眠节律尚未形成,若抚育方法不当,使小儿的睡眠节律受到影响,则容易出现睡眠困难。比如抱着入睡、摇动入睡、吃奶入睡以及对睡眠过程的短暂觉醒过分关注等均可导致睡眠困难。晚饭过饱、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影响睡眠。
(2)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延迟,均能使小儿难于建立正常的睡眠节律。
(3)
个性气质因素。部分小儿具有特殊的个性气质类型,其适应性和节律性差,难于建立睡眠节律。此特征与遗传有关。
(4)
社会心理因素。家庭成员中的矛盾冲突、父母不合、与父母分离以及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均可引起小儿的睡眠困难。另外,就寝时间无规律、过度兴奋、睡前受惊吓等也是常见原因。
(5)
身体原因。婴儿的睡眠困难常与身体不适有关,如饥饿、日渴、室温不适合、衣裤太紧、尿布潮湿等因素。肠痉挛容易引起小儿夜间哭闹、睡眠差。
症状与表现
(1) 入睡困难,表现为睡前碾转反侧,不能及时入睡。有人统计3岁的小儿中有12.5%发生入睡困难。这种情况多数是暂时的,只要及时去除诱因,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就能恢复正常。
(2)
睡眠不安,表现为睡眠不深,易醒,部分小儿醒后伴哭闹。多数婴儿能在夜间睡眠5小时以上,部分小儿虽有短暂觉醒,但能很快入睡,若觉醒频繁并伴有哭闹不安则属异常。
(3)
夜啼,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正处于睡眠习惯的形成阶段,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常因白天睡眠太多,以致晚上睡眠时间减少而清醒时间较多,所以经常出现夜间哭闹现象——夜啼。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建立起正常的生活节律,夜间哭闹次数会减少,持续的时间会缩短,最后不再出现夜间哭闹。小儿夜啼应与某些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哭闹相区别,小儿夜啼一般表现为哭声有力,除哭闹外其他均为正常,如不发热、吸奶有力、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无异常等。
(4)
夜间摇头,表现为睡眠中有规律的头部动作,如点头、左右摇摆、以手拍击头、以头撞击床板等。有时动作迅速而剧烈,可以发出很大响声,令人担心。多发生在1岁以内,1岁以后显著减少。
案例
我儿子在8岁前一直存在这个问题,他几乎在白天不能睡觉,夜间最多能睡7个小时,而且入睡要需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还时常在凌晨2点左右就醒来不再入睡。
为此我曾给他用过少量的安定药,但似乎同类助睡眠的药对他不起任何作用(也许是用剂量太少)。后来我带他去北京参加行为训练两个半月,训练期间由于每天近7个小时的各种训练项目,使他的体能得到足够的释放,于是他自然入睡且睡眠时间也正常了!
我想大运动量对改善他的睡眠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做了听力综合训练,这对他的睡眠改善也起了作用,因为从此他不再存在睡眠问题了(即使运动少)!只是偶尔早晨醒的太早,下午也能补上一觉,以前他从没有过白天睡觉的历史。
分析
他以前的睡眠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神经总处在兴奋状态,这点可以用足够的运动(如跑步、蹦床、拍球、骑自行车、长距离散步等)来帮助他;二是他的听力有敏感现象,使他听见一点动静就难于入睡(曾有段时间他经常要借助听他喜欢的儿歌来排除其他生源对他入睡的干扰才能入睡),可通过听力综合训练可帮助他改善听力敏感问题。
咨询师分析
(1)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建立科学的睡眠规律,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改善不良的抚育方式,避免一哭就抱、拍、喂食等,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
消除诱因。首先要找出可能的诱因予以消除。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晚饭不要吃得过饱,较大儿童睡前不要看刺激性电视、不听恐怖故事。维生素D和钙缺乏可引起睡眠不安,应予以防治。
(3)
心理治疗。首先要对父母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消除其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对患儿的行为治疗一般采用消退法,即忽视疗法,由医生视具体情况设计出治疗方案,家长协助实施。
(4)
药物治疗。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如果夜间哭闹严重,而又无任何身体疾病者可给予镇定药物。


1楼2013-07-25 09: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