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8,012贴子:28,684,588
  • 10回复贴,共1

转帖:【另一面】“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是噱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另一面】“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是噱头2013-07-238580人参与讨论近日,央视称“北京崇文门的真功夫、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含量比每毫升菌落150个的马桶水高,冰块比马桶水还脏”。但记者对冰块采样的程序、器具、保存环境等都不符合现行国家检验标准。而以央视逻辑来衡量,洗手液也比马桶水脏,所以如厕后最好在马桶里洗手。作者:【另一面】“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是噱头导语:近日,央视报道称“北京崇文门的真功夫、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含量比每毫升菌落150个的马桶水高,冰块比马桶水还脏”。但细观报道节目,就可发现记者对冰块采样的程序、器具、保存环境等都不符合现行国家检验标准。而以央视逻辑来衡量,菌落量上限是1000个/克的洗手液也比马桶水脏,所以如厕后最好在马桶里洗手。央视采样冰块过程有二次污染可能 现行食用冰块微生物检验国标要求采样器械与容器灭菌、低温,央视采样冰块时只用可乐杯和密封袋做容器,而采样马桶水时使用无菌采样管和试瓶央视此次既动辄以国标为准绳指责快餐企业,那么记者不仅要以国标衡量快餐店,更该以国标规范对各快餐店食用冰块的采样过程。在食品检验中,采样是极关重要的。食品因其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等无不影响着卫生质量,因此必须周密处理。所以卫生部发布的现行国标中《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有严谨的采样操作步骤: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样用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刀和开罐器等,必须是灭菌的;检样是冰块,就必须保持在冷冻状态,放在灭菌容器内保存。而这次央视暗访时,对冰块的取样是在低清洁度的柜台取,而非直接在制冰机旁取冰。根据电视画面,冰块是先由服务员装到可乐杯里面,过一会再倒入密封袋中,可乐杯绝不是满足实验要求的无菌用具,决不能用来采集样品。央视暗访取样,从柜台到密封袋中的操作和环境都没有避免细菌的多重污染。但记者在北京理化中心采集对比的“马桶水”时,却戴着手套,用的是专门的无菌采样管和试瓶。央视记者以专业器具采集马桶水样,以带菌器具采集冰块样本,取舍别具一格。国标要求食用冰块“即采即检”,保存时间至多不能超过三小时,其间要于冷冻无菌环境中保存。央视记者将冰块从北京东城区的崇文门携至北京西城区的理化中心,其间不见得符合国标要求保存冰块《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的国标不仅对采样器具、过程要求严格,对样本的保存状态和时限也有明确要求。样品采取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检验,送到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要越快越好,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小时。如果路途遥远,须将冰块保存在专用的无菌冰筒、冰箱冰盒、低温冰箱、或干冰隔热箱内(箱内有干冰可维持在0℃以下)。央视从位于北京东城区南二环的崇文门三家快餐店中买到冰块,当场就放进未曾灭菌的容器中,然后携往位于西城区西三环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这段路程即使在交通完全顺畅的情况下也需半小时左右,央视记者有无在车上准备无菌的冰桶或干冰隔热箱储存冰块样品,观众就不得而知了。菌落数超过150不见得就脏过马桶水 人体肠道内菌落数5600,现行轻工国标规定洗手液每毫升中菌落数上限为1000,却不能称“人体内比马桶还脏”“洗手液脏过马桶水六七倍”若以央视此次报道中的“每毫升菌落超过150即比马桶水还脏”的标准衡量,人类呼吸接触的器物、液体,甚至人体自身,少有干净过马桶的。例如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戴维·雷尔曼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发表文章称,以焦磷酸测序法测得的人类肠道内的细菌群落数量远超人们想象,至少有5600个细菌群落。以央视标准衡量,人体内远比马桶肮脏。又如中国发改委2004年发布的现行《轻工业国家标准·洗手液》明文所载,洗手液的微生物指标是每克洗手液菌落不得多于1000个、粪大肠菌群不得测出。以此次央视标准衡量,也可打出“洗手液比马桶水脏六倍以上”的新闻标题。然而可以确信的是,央视记者每次如厕后,肯定会选择使用洗手液净手,而非直接舀马桶里的自来水用。混有洁厕灵的马桶中自来水实质上是稀释的盐酸溶液,菌落值低是常事。称不可食用的盐酸溶液比食用冰块更“卫生”是狡辩从报道的电视画面可以看出,央视记者在北京理化中心卫生间中采集的自来水有极淡的蓝色。说明这些自来水体中除了本含的一定余留氯气,还可能加有洁厕灵。把氯气或者二氧化氯通入水中,会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它们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多种细菌。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氯酸根,都不稳定。在光照、加热等条件下,会进一步转化成盐酸、氯酸,也会形成少量的其他含氯化合物。而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就是盐酸。盐酸可以破坏细胞膜,当盐酸进入细胞中其酸性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使细胞内的酶不可逆地失活,因而杀死细菌。以溶有盐酸的溶液来和食用冰块比菌落数量,并没有实际的对比意义。若央视记者不是用或含洁厕灵的自来水、而是以等量浓盐酸、浓硝酸试剂和食用冰块作对比,相信肯定也能得出“冰块不如强酸卫生”的结论。不过正常人会喝冰镇饮料,爱喝强酸溶液佐餐的人却万中未见得有一个。食物中普通菌落与人体内正常菌落同源,并无致病危险。能使人腹泻痢疾的是食物中的致病菌,如快餐店冰块中未检出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正常菌群指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寄居的微生物菌落。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部位都具有正常菌群存在。包括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等。正常菌群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而言,它们对宿主有益无害,属生理性微生物群落。人体中正常菌群的来源中,某些微生物通过与人接触而获得,而大多则从食物获得或从接触的各种物体获得。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有助于人体获得正常菌群。经过多年延续,正常菌群就不断发展和精炼了。对于人体健康,肠道的正常菌群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分解食物、微调免疫系统、分泌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吞”掉食物残渣。对食物中的细菌群落,更应该关注的是致病菌。能导致央视暗访报道中所称的“痢疾、腹泻”等疾病的,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而此次检测结果,三家快餐店的冰块中,大肠杆菌群指数符合国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曾测出,消费者食物中毒的风险并没有央视所称的那么严重。“对比马桶”是哗众取宠调查报道要求客观求实,以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报道方式评价采访的客体无益于求实以带来二次污染的程序采集卫生检测用样本、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片面传递信息,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很难说是合理和真实的。应该说,“快餐店冰块脏过马桶水”事件是央视采访社会新闻时的一个败笔。央视用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方式来评价采访的客体,这样既不能客观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也无助于解决食品卫生可能存在的真正问题。调查、揭露是电视台的重要社会职责,但越是调查对公众利益存在重要影响的事实,越需要媒体在调查过程中步步做实。否则,调查暗访与构陷无异。即使初衷再好,在客观上也无法达到帮助公众认清事实的目的。用国标责人却不用国标规范采样,是调查者不专业、不严谨的表现央视以国标责备快餐店而不以国标规范自身的采样过程,要么是蓄意设定一个陷阱栽赃诸家快餐店、欺骗观众,要么就是在一些专业领域毫无科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央视调查报道不专业、不科学、不严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证明了央视的调查记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大有提升和改善的空间。专业性极强的报道中,只有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帮助公众厘清真相。不然的话,报道不能给观众带来真相,反而是给观众制造假象。结语:任何时候,对调查记者的客观求实、专业严谨的要求都十分正当和必要。不然,难以分辨调查报道是急于想制造轰动效应,还是真的想帮助观众探寻事实。


1楼2013-07-23 09:42回复
    【另一面】“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是噱头
    2013-07-238580人参与讨论
    近日,央视称“北京崇文门的真功夫、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含量比每毫升菌落150个的马桶水高,冰块比马桶水还脏”。但记者对冰块采样的程序、器具、保存环境等都不符合现行国家检验标准。而以央视逻辑来衡量,洗手液也比马桶水脏,所以如厕后最好在马桶里洗手。作者:
    【另一面】“快餐店冰块比马桶水脏”是噱头
    导语:近日,央视报道称“北京崇文门的真功夫、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含量比每毫升菌落150个的马桶水高,冰块比马桶水还脏”。但细观报道节目,就可发现记者对冰块采样的程序、器具、保存环境等都不符合现行国家检验标准。而以央视逻辑来衡量,菌落量上限是1000个/克的洗手液也比马桶水脏,所以如厕后最好在马桶里洗手。
    央视采样冰块过程有二次污染可能
    现行食用冰块微生物检验国标要求采样器械与容器灭菌、低温,央视采样冰块时只用可乐杯和密封袋做容器,而采样马桶水时使用无菌采样管和试瓶
    央视此次既动辄以国标为准绳指责快餐企业,那么记者不仅要以国标衡量快餐店,更该以国标规范对各快餐店食用冰块的采样过程。在食品检验中,采样是极关重要的。食品因其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等无不影响着卫生质量,因此必须周密处理。所以卫生部发布的现行国标中《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有严谨的采样操作步骤: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样用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刀和开罐器等,必须是灭菌的;检样是冰块,就必须保持在冷冻状态,放在灭菌容器内保存。
    而这次央视暗访时,对冰块的取样是在低清洁度的柜台取,而非直接在制冰机旁取冰。根据电视画面,冰块是先由服务员装到可乐杯里面,过一会再倒入密封袋中,可乐杯绝不是满足实验要求的无菌用具,决不能用来采集样品。央视暗访取样,从柜台到密封袋中的操作和环境都没有避免细菌的多重污染。但记者在北京理化中心采集对比的“马桶水”时,却戴着手套,用的是专门的无菌采样管和试瓶。央视记者以专业器具采集马桶水样,以带菌器具采集冰块样本,取舍别具一格。
    国标要求食用冰块“即采即检”,保存时间至多不能超过三小时,其间要于冷冻无菌环境中保存。央视记者将冰块从北京东城区的崇文门携至北京西城区的理化中心,其间不见得符合国标要求保存冰块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的国标不仅对采样器具、过程要求严格,对样本的保存状态和时限也有明确要求。样品采取后,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检验,送到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要越快越好,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小时。如果路途遥远,须将冰块保存在专用的无菌冰筒、冰箱冰盒、低温冰箱、或干冰隔热箱内(箱内有干冰可维持在0℃以下)。央视从位于北京东城区南二环的崇文门三家快餐店中买到冰块,当场就放进未曾灭菌的容器中,然后携往位于西城区西三环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这段路程即使在交通完全顺畅的情况下也需半小时左右,央视记者有无在车上准备无菌的冰桶或干冰隔热箱储存冰块样品,观众就不得而知了。
    菌落数超过150不见得就脏过马桶水
    人体肠道内菌落数5600,现行轻工国标规定洗手液每毫升中菌落数上限为1000,却不能称“人体内比马桶还脏”“洗手液脏过马桶水六七倍”
    若以央视此次报道中的“每毫升菌落超过150即比马桶水还脏”的标准衡量,人类呼吸接触的器物、液体,甚至人体自身,少有干净过马桶的。例如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戴维·雷尔曼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发表文章称,以焦磷酸测序法测得的人类肠道内的细菌群落数量远超人们想象,至少有5600个细菌群落。以央视标准衡量,人体内远比马桶肮脏。又如中国发改委2004年发布的现行《轻工业国家标准·洗手液》明文所载,洗手液的微生物指标是每克洗手液菌落不得多于1000个、粪大肠菌群不得测出。以此次央视标准衡量,也可打出“洗手液比马桶水脏六倍以上”的新闻标题。然而可以确信的是,央视记者每次如厕后,肯定会选择使用洗手液净手,而非直接舀马桶里的自来水用。
    混有洁厕灵的马桶中自来水实质上是稀释的盐酸溶液,菌落值低是常事。称不可食用的盐酸溶液比食用冰块更“卫生”是狡辩
    从报道的电视画面可以看出,央视记者在北京理化中心卫生间中采集的自来水有极淡的蓝色。说明这些自来水体中除了本含的一定余留氯气,还可能加有洁厕灵。把氯气或者二氧化氯通入水中,会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它们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多种细菌。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氯酸根,都不稳定。在光照、加热等条件下,会进一步转化成盐酸、氯酸,也会形成少量的其他含氯化合物。而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就是盐酸。盐酸可以破坏细胞膜,当盐酸进入细胞中其酸性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使细胞内的酶不可逆地失活,因而杀死细菌。以溶有盐酸的溶液来和食用冰块比菌落数量,并没有实际的对比意义。若央视记者不是用或含洁厕灵的自来水、而是以等量浓盐酸、浓硝酸试剂和食用冰块作对比,相信肯定也能得出“冰块不如强酸卫生”的结论。不过正常人会喝冰镇饮料,爱喝强酸溶液佐餐的人却万中未见得有一个。
    食物中普通菌落与人体内正常菌落同源,并无致病危险。能使人腹泻痢疾的是食物中的致病菌,如快餐店冰块中未检出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正常菌群指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寄居的微生物菌落。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部位都具有正常菌群存在。包括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等。正常菌群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而言,它们对宿主有益无害,属生理性微生物群落。人体中正常菌群的来源中,某些微生物通过与人接触而获得,而大多则从食物获得或从接触的各种物体获得。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有助于人体获得正常菌群。经过多年延续,正常菌群就不断发展和精炼了。对于人体健康,肠道的正常菌群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分解食物、微调免疫系统、分泌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吞”掉食物残渣。对食物中的细菌群落,更应该关注的是致病菌。能导致央视暗访报道中所称的“痢疾、腹泻”等疾病的,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而此次检测结果,三家快餐店的冰块中,大肠杆菌群指数符合国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曾测出,消费者食物中毒的风险并没有央视所称的那么严重。
    “对比马桶”是哗众取宠
    调查报道要求客观求实,以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报道方式评价采访的客体无益于求实
    以带来二次污染的程序采集卫生检测用样本、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来片面传递信息,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很难说是合理和真实的。应该说,“快餐店冰块脏过马桶水”事件是央视采访社会新闻时的一个败笔。央视用哗众取宠、以偏概全的方式来评价采访的客体,这样既不能客观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也无助于解决食品卫生可能存在的真正问题。调查、揭露是电视台的重要社会职责,但越是调查对公众利益存在重要影响的事实,越需要媒体在调查过程中步步做实。否则,调查暗访与构陷无异。即使初衷再好,在客观上也无法达到帮助公众认清事实的目的。
    用国标责人却不用国标规范采样,是调查者不专业、不严谨的表现
    央视以国标责备快餐店而不以国标规范自身的采样过程,要么是蓄意设定一个陷阱栽赃诸家快餐店、欺骗观众,要么就是在一些专业领域毫无科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央视调查报道不专业、不科学、不严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证明了央视的调查记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大有提升和改善的空间。专业性极强的报道中,只有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帮助公众厘清真相。不然的话,报道不能给观众带来真相,反而是给观众制造假象。
    结语:任何时候,对调查记者的客观求实、专业严谨的要求都十分正当和必要。不然,难以分辨调查报道是急于想制造轰动效应,还是真的想帮助观众探寻事实。


    2楼2013-07-23 09:50
    回复
      2025-05-20 14:27:51
      广告
      现在有哪个媒体不喜欢搞噱头的吗,标题党满地走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7-23 09:59
      回复
        看来媒体果然都是标题党
        没有良心啊。。。


        4楼2013-07-23 10:08
        回复
          看报道不是英国先报道的吗?要说央视黑洋快餐也就算了,英国也黑洋快餐?


          IP属地:北京5楼2013-07-23 10:19
          收起回复
            跟黑农夫山泉比,这个黑得很客气


            IP属地:北京6楼2013-07-23 10:43
            收起回复
              CCAV的节操???


              7楼2013-07-23 13:16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3-07-23 1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