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家丁吧 关注:116,195贴子:8,110,357

【不就是坑嘛】《高酋传记》,希望大家支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嘛,报考的事儿总算是告一段落,就等结果了。在这里要感谢一下花费数小时把我想报的学校以及专业重组以至于跟我聊qq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我想去哪儿的哥哥,嘿嘿。
不扯淡,说正事。关于《高酋传记》,其实它最早的名字叫做《高酋传》,但因为小贼姐姐曾经用过这名字,所以我改掉了。11姐姐说叫老高传,我想了想,觉得自己不是走轻松幽默路线的,所以没有采纳。
额,说点什么呢?首先,我会试着不坑,一天一更。不过我是懒人,所以难免会tj,难说。其次,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有支持才有动力~
总结?好吧,我是默默,我为自己带盐。
ps:容我喝一缸水,如果我没有撑死,晚八点正式开坑。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7-22 16:01回复
    二楼。。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7-22 16:02
    收起回复
      2025-11-20 07:50: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排,默默也来


      IP属地:江苏3楼2013-07-22 16:03
      收起回复
        为毛不是三哥传。。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7-22 16:03
        收起回复
          坑前留名。不过书中好像题及老高的父亲的。


          8楼2013-07-22 16:20
          收起回复
            @574857961 申精吧。。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7-22 16:41
            收起回复
              不觉明厉


              IP属地:北京10楼2013-07-22 19:10
              收起回复
                我是来看贴子前缀的=v=


                11楼2013-07-22 19:12
                收起回复
                  2025-11-20 07:44: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沧州沧州
                  自古以来,沧州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但这沧州,却是处在九河下稍之处,土地贫瘠,着实不是什么好去处。古之沧州,人烟稀少,常被作为发配之地。有民谣云:“抛弃黄口儿,一乳恩情尽;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此处正常年景之下尚有不得饱食之人,更不用说灾年了。所谓民生民生,在沧州却是丝毫没有体现出来。官府重税,百姓叫苦不堪,却只得忍气吞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此艰苦的环境,却也磨练出了沧州人淳朴、勇敢的个性来。不少人碍于生计,走上了贩卖私盐的路子。官府频频捉拿,却是屡禁不止。当地官员对此也是对此十分忌讳,生怕眼皮底下的这帮刁民一时兴起,闹起事来,那自己的乌纱帽可就真的是保不住了。更有甚者,索性做起了绿林好汉,端的是劫富济贫,杀人越货的买卖。沧州尚武,与这个性是密不可分的。此地如此荒凉,便有不少逃兵叛将为了躲避灾祸,化装成平常百姓、僧道游侠,寻一处地方,隐姓埋名,教导当地民众武艺。因此沧州人多会武,豪爽放荡,虽是江南腐儒不屑一顾,却为北方豪杰所崇尚。
                  要说这武艺高强之辈,却不得不提几个人。这第一个提起的,他外号老羊,江湖人称“杨家将”,一手杨家枪法使得精纯至极,大败各路好手。关于此人真名,却无人得知。熟识的人,便喊他一声“老杨”,叫“杨师傅”也未尝不可。久而久之,这“老杨”却变成了“老羊”,大抵是与他闹着玩的小鬼们以讹传讹,在他屁股后边追着喊,才让他降格成了动物。这老羊武艺虽高,但为人敦实,待人和气,街坊邻居没有不夸口的,小孩儿也总爱看他,挤在一块儿看他如何教导武艺。闲下来时,如有兴致,老羊便让一帮小孩儿围坐起来,听他摆摆龙门阵,或者随口教几句练功用的口诀。
                  这另一个高人,大家都管他叫“面条李”。这“面条李”当然不是做面条的,而是一个耍杂技的。叫他“面条李”,是说他身子骨软得像面条一样,什么动作都做得游刃有余。别看这蝎子爬、肚儿顶,没有真功夫,你就做不出来。单是倒立吧,有些人就得靠着墙才能起来,更别说手撑地走上几步了。“面条李”这功夫,倒立后身子接着弯,弯得像拱桥,就跟没骨头一样,吓得人都把眼捂上,从个指头缝儿里看。接盘子什么的就更别说了,都是小菜。
                  当然这杂技,拿不上大台面。像“面条李”这样的耍杂技的,沧州也不知道能找出多少个来。可这人既是耍杂技的还又是个武林高手的,可能也就“面条李”了。“面条李”早年是个惯偷,身手又好,所以在道上一直挺有名气。传说他轻功了得,所谓飞檐走壁不在话下,更有好事者传言,说他手中兵器乃是九爪钩,招招取人要害,威力之大堪比九天十地菩萨摇头怕怕霹雳金光雷电掌。不过这“面条李”最引人注意之处,当属他的那条假右臂。关于这假右臂,“面条李”自述时曾坦言当年他曾自诩盗中之首,气焰十分嚣张,因此凡是有人拜托他去偷盗何物,他必然一口应允。但有一次他去一个武功高强之士家中偷盗某物时,却被那个武功高强之士发现,两人交手后“面条李”大败,右小臂也被那人一刀砍掉。从此“面条李”便收敛了很多,也从此销声匿迹,改作一个耍杂技的戏子。据说“面条李”的假臂里有不少道道儿,有说里面藏着他早年搜刮来的宝物的,也有说里面暗藏一十八种致命暗器,是他行走江湖的时候用来保命的。不过这些说法不一,大多也都是谣传,所以在这里也就不了了之了。他自己倒是很悠闲,整天乐呵呵的,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这第三个要说的,当属“铁面孙”。与前面两个高手的合范不一样,“铁面孙”又黑又瘦,其貌不扬,总是板着个脸,稍不如意便破口大骂,旁人难近其身。他对那帮小孩儿,也是爱理不理的态度,小孩子看到那张满是怒气的脸,也不想多去他那儿玩耍。久而久之,大家就给了他个“铁面”的外号。
                  “铁面孙”是开医馆的,他也顺带着算命。行走江湖,不也图个运道?但这“铁面孙”也真是奇怪,一不算财运,二不算姻缘,却只算人生死。可这怪就怪在“铁面孙”算卦极准,被他算过的人,他说几时死,就是几时死,丝毫不差。来这儿算卦的江湖人士,被这“铁面孙”告知有血光之灾,免不了出门骂一句“乌鸦嘴”,可这一到了“铁面孙”说的时候,灾祸便接踵而至。有仇家来寻的,有被楼上误落的重物砸死的。更有胆小者,为了躲避灾祸,索性躲到房屋中紧闭门窗,可到了时候,却遇到房屋倒塌的灾祸,惨死于屋中。“铁面孙”出名以后,便有不少人送来礼物,想拜托“铁面孙”跟阎王老爷美言几句,免了他们的血光之灾,却被“铁面孙”毫不留情地轰了出来。“阎王叫你三更死,哪能留你到五更”,这句话 “铁面孙” 常挂在嘴边。有时候有人就怀疑,是不是“铁面孙”仗着自己武功高强,故意早出这些事故来好赚取名声,不过碍于“铁面孙”名号没敢大张旗鼓地宣扬。这“铁面孙”医术也是同样的高超,方圆几里有什么疑难杂症,也常找“铁面孙”医治。道上的人,有个什么小病小灾,或者是什么暗器毒药,甚至缺胳膊断腿,“铁面孙”都能治。更奇的是,“铁面孙”还精通五行之术。也是,看透天数之人,哪个不是熟读《易经》?这“铁面孙”自己家的宅院,便是根据那六十四卦摆出来的。不懂卦数的人一旦走进去,非得有人把他从里面领出来才行,不然就会困死在里面,除非你轻功了得,能从院子里飞出来才行。“铁面孙”家道殷实,旁人见了,无不殷切地喊他一声“孙老板”,他也扬着那张黑脸受了,一步步地向他那家医馆走去,骂几句人,算上几卦。
                  这三个人,便是当时沧州比较有名的江湖前辈。其他的什么老拳师、老镖头,徒有其表,跟这三位差得太多,就不去说他们了。
                  好巧不巧的是,这三个人名气虽大,却都隐居在一个名为寨子镇的地方。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7-22 20:08
                  收起回复
                    火顶傻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7-22 20:14
                    收起回复
                      小贼姐姐不在贴吧了……说好的来捧场的
                      今天更两章,这两章在小贼姐姐的高酋传的贴里发过,以此纪念吧。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7-22 20:20
                      回复
                        写的那么好为毛没顶呢?这不科学。。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7-22 20: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