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顽主吧吧 关注:30,522贴子:482,227
  • 18回复贴,共1

谁是受害者?谁是被害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维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7-20 09:05回复
    革忏悔者被家人斥为"鞭尸"
    来源:南方周末2013-07-20 07:47:11
      *查看更多历史资讯,请订阅【历史】栏目*
      原标题:“我们仍是少数”——“文革”忏悔者的努力与困顿
      在王克明看来,从私下道歉,到个人反思,再到集体忏悔,是知青一代宿命的结束。
      5年来,共有十余位作者拒绝了约稿,害怕“犯错误”或“惹麻烦”。作家老鬼想为母亲写一部卢梭式的忏悔录,却被家人斥之为“鞭尸”。
      “90后”们的反应让陆晓娅略感宽慰:如果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那他就真的死了。
      多年来,北京文化研究者王克明总会想:到哪里去寻找失去的“礼”?这位常在陕北榆林山中研究丧葬风俗的老人,得到的答案是传统的:“礼失而求诸野。”
      如今,王克明也试图将这个信条贯彻于历史书写:历时5年,老人遍访民间,搜寻了一份“文革”忏悔者的名单。名单上的32个名字,都曾是“文革”暴力的一部分。
      时移事往,这些人大多跨进了花甲之年,最为年长者已有74岁,这些昔日的作恶者选择写下罪行,准备结集出版,以寻求宽恕。
      “文革”结束37年来,由伤痕文学的控诉,到反思文学的沉思,再至零星个体发出忏悔之声,对内心之恶的审视尤显艰难。如今,一群人选择共同向历史低头致歉,几乎是民间觉醒者所能走到的极限。
      “‘我们’仍是少数,”王克明说,“真正的道歉与和解尚未到来。”
      “假若一切都是时代使然, 那何来个人的罪与恶?”
      61岁的王克明将编撰这本书的理由归结于“赎罪”。
      1971年,王克明到陕西余家沟下乡,这个19岁的知青由此迸发了“革命的激情”。在随后的“一打三反”运动中,王克明殴打了大队书记谷志有。挨打时,那个头戴白羊肚手巾的庄稼汉一声不吭,涌着鲜血缩头靠倒在磨盘上。
      此后8年,谷志有不再提被打之事,却常帮王克明磨镰擦锄。王重病时,谷用三角针为其放血治疗。“你一个北京娃娃,落难受苦,不容易。”
      王克明却羞愧不已:此后王克明十几次回到余家沟,不敢再见谷志有。如此煎熬了三十载,直至2004年,王克明终于鼓足所有勇气走进谷志有的窑洞,说出了迟到的“对不起”。74岁的老人却笑了:“嗨,运动嘛!你们那会儿娃娃家,懂个啥!”
      喧嚣年代仍存于民间的善良触动了王克明,却让他陷入了对自己的反复诘问:“假若一切都说成是时代使然,那何来个人的罪与恶?”
      王克明决定清算自己。2008年,谷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7-20 09:05
    回复
      2025-08-19 10:48: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是一个小组的学生演出了短剧《老舍之死》。提问时,陆晓娅问:如果老舍先生在天有灵,看到半个世纪后,一群年轻人演绎他的死亡,会怎么看?
        有同学的回答很真实:我们不能理解他的痛苦;也有同学的回答让她略感宽慰:如果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那他就真的死了。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范承刚 实习生苏桐廖梅周楠潘梦琪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7-20 09:14
      回复
        来点真正深刻东西,也可以被解读为困境逃脱。。
        当年的小将们,猜不中开始责任不在你,如何结束可是自己定,别让晚辈看不起你们那波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7-20 09:18
        回复
          楼主辛苦,好贴加精!
          但,“那样一个年代, 谁是受害者?谁是迫害者?”
          这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当年的受害者大都是当权者,而”迫害者“大都是学生、工人……现在正好相反了……


          IP属地:山东9楼2013-07-20 10:27
          收起回复
            可为啥当年的“迫害者”,有都说自己是受害人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7-20 10:41
            回复
              这种现象说明:人之将老,其言也善!周长利身上那26刀,就算有人多扎了几刀,二十个人有一个人后悔也成。


              11楼2013-07-20 11:00
              收起回复
                悲剧的始作俑者是政权不假,个人也难辞其咎。即便因为历史环境特殊性而逃脱法律惩治,这些人还是该站出来接受道德的责难。对于个体而言这是在有生之年进行自我超度的最后时机,对于民族社会而言,集体反思是将灾难重演的火种囚于牢笼的符贴。
                挪威人的祖先以海上打劫为生,他们的后人把祖先的这些不光彩行为放进历史博物馆供世人观瞻。光明磊落的民族才能让世界充满敬意。


                13楼2013-07-20 13:44
                回复
                  2025-08-19 10:42: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7-20 16:07
                  回复
                    如果现在还有这门“知青文学”我一定会选 并且不会逃课 因为这正是我所想知道的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7-21 08:33
                    回复
                      道义之贴
                      敢于直面历史
                      做敢当之人,坦荡荡


                      IP属地:陕西16楼2013-07-21 13:40
                      回复
                        迟来好过不来。。。。


                        IP属地:北京18楼2013-08-22 1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