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使他得益匪浅。他通过自己的辛劳收集到的各种动植物标本和岩石标本,以及沿途观察所记录的大量日记、图画等有35大箱,它们都被分批运到巴黎和伦敦。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洪堡以后专心著述和为地理学作出重要贡献的源泉。洪堡这一不平凡的经历,使他一下子成了时代的英雄。人们赞赏他的牺牲精神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当时洪堡在欧洲成了仅次于拿破仑的著名人物,人们像期待凯旋的将军一样欢迎他归来。
呕心沥血的著作——《宇宙》
洪堡的一生是伟大的。虽然,正像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地理学——它的性质、历史和方法》一书中评论的那样:他“在自然科学部门中都不是一个第一流的开创性的研究家。”然而洪堡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
洪堡自美洲考察归来后,为了使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于1827年来到了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巴黎,并且一住就是20年。在这里,洪堡能够与当时许多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不断进行切磋交流,并静下心来进行写作。在他及其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30卷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问世了。
1827年洪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德国,他开始筹划和构思自己一生中最后一部,也是最具学术价值的著作《宇宙》,并想尽快完成。然而事不由人。由于他显赫的学术地位,邀请他讲演的人络绎不绝。盛情难却,他甚至不顾60岁高龄,还应俄国政府邀请赴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进行科学考察。西伯利亚之行后,洪堡在柏林奥拉宁堡大街定居下来,本想身居“桃源”,开始《宇宙》一书的写作,哪知来访者频频,使洪堡应接不暇:国王向他请教外交方面的事务;经济学家就德国的财政制度求教于他;地理学的编者向他讨教有关南美的第一手知识;第一流的作家希望从他那里领悟到创作的灵感;……无奈,老人只能在应接之余更加勤奋地工作,上午他抓紧时间查阅笔记,下午接待各方面的来访者,晚上则多用于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一直忙碌到90岁离开人世。积26年之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宇宙》这部巨著。
宇宙》一书汇集了洪堡一生的研究成果,是他半个多世纪辛勤劳动的结晶。该书以优美的文字、厚实的内容和富有启发性的论点吸引了广大读者。第一卷出版后,两个月就销售一空,不久就出版了几乎囊括欧洲所有语言的各种译本。《宇宙》作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鲜明特点。
洪堡——启发了地理学的大厦
众所周知,洪堡所生活的时代,由于科学的发展,科学分工越来越细,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时尚,因此,当时许多科学家逐渐从通晓各门知识的“通才”中分化出来,成为精通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多困于自己专业的狭小天地,对其他领域很少涉及。然而站在这一时代转折点上的洪堡,却逆潮流而动。在他身上兼有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和新时代科学家敢于开拓新领域、寻求事物因果关系的双重品格,把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思想家追寻“世界统一”和当代科学家为科学专门化而开辟道路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宇宙》一书中,他用大统一的自然观描绘整个“宇宙”——自然界。1833年7月14日,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它是我一生的著作,应该反映我所强调的已经揭示和尚未揭示的各种各样现象之间的联系这样一种现象。”1834年10月在另一封信里他又写道:“我产生了一种疯狂的想法,在一部著作中描述整个物质世界 — 即我们所已了解的天空和陆地里各种各样现象的整体。”洪堡在追求自然界大统一的时候,并不固执保守,相反却极具开拓精神。通过他的努力,在自然地理学领域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是他第一个对美洲新大陆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察,实现了从16世纪,17世纪以掠夺和占领为目的探险到18世纪,19世纪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转变;是他通过多年的实测资料绘制了第一幅全球等温线图;是他系统地测量了从圣彼得堡到阿尔泰的磁偏角和磁倾角,成为地球物理学的先驱;是他第一个根据自己的实测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第一个发现了秘鲁寒流;是他把植物的分布和当地的气候、土壤联系起来,提出了植物和所在环境的关系,从而开创了植物地理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1859年洪堡与世长辞。但是,他所开拓的许多新领域却由后人继续开垦着。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是公正的,他指出虽然洪堡没有写过系统的地理著作,也没有造就一个地理学派,可是他却给了我们科学的启发,地理学就是在这种启发下建立起来的大厦。正因为如此,洪堡的名字是不朽的。作为一个地理学家,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既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后无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