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来说说第一题。原题中所给的资料包括这两个小区垃圾减量分类的定性介绍,并无多大的利用价值,而题目却让我们构建模型描述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垃圾减量分类的影响。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相关数据,去网上和论文库中也搜索不到,我们更不可能在参赛的四五天里跑到深圳去做实地调研,我们只能尝试将定性的经验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于是我们选择了层次分析法,也就是列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求出系数向量,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表达式。听着很玄乎是不是?说白了就是对于影响垃圾减量分类的各因素赋予一个值,经过数学运算,得到一个函数,形式为:
Y=a1*x1+a2*x2+a3*x3+……
其中Y为衡量垃圾减量分类的指数,x1,x2,x3……为影响垃圾减量分类的具体因素,如政府的财政支持,居民的受教育年限,小区管理部门的努力等等,而前面的系数就是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我们所求出的就是a1,a2,a3……也就是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
然后这一问就算做完了。
第二问,无论用什么模型,无论怎么算,题目给的这四类垃圾之间都无明显关系,至于后一问,根本无法计算,做题时自己瞎编。
第三问,前边的不说了,最后一问因为你前边建模时用的数据都是定性分析得来的,所以此时如果你还想作评价就只能继续用定性分析的办法,就需要设计问卷调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分层抽样并运用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数据处理,以尽可能高效低成本的检测一定区域内减量分类的效果。模糊数学,听着很玄乎,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定性分析。
第四问就是依据上面的模型得出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