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人类和一切小...吧 关注:45贴子:4,403

【看不见的手】借《笔仙2》之风,转一篇文,与诸君共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不见的手》--- 作者:【柳文扬】
神笔马良镇楼


1楼2013-07-15 14:28回复

    “把我的沙盘和铜笔拿来!”
    ------《一千零一夜·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笔仙笔仙快点来,笔仙笔仙快点来……”
    ------ 我表妹


    2楼2013-07-15 14: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时间是午夜,地点是在我的书房,人物是我、我表妹,还有她的两个朋友。
      表妹的朋友,即她的师兄和师姐,把一张大白纸铺在桌子上,两个人都伸出左手,用一种奇怪的姿势共同握住一根价值两块五的圆珠笔。笔尖放在白纸的正中。他们俩的目光都非常神秘而空洞。
      在此之前,我已经遵照表妹的吩咐,把台灯的灯泡由六十五瓦的换成了十五瓦的,因为“我们要请来的东西是怕光的!
      十五瓦灯光下,师兄师姐的两张刀条脸湛青碧绿。
      我听见了蚊子叫,不,准确地说,是握笔的两位大师的哼哼声。
      仔细分辨,可以勉强听到他们在念:“笔仙笔仙快点来,笔仙笔仙快点来……”只不过带点四川口音。大概要请的是四川笔仙。
      “笔仙笔仙快点来,笔仙笔仙快点来……请你跟斗儿扑趴地灰起来!”
      终于,笔仙老人家被诚意感动,屈尊来到了我这间平凡而又两个多月没打扫的书房里。
      圆珠笔开始微微颤动,表妹悄声对我说:“别说话!别动!来了……”
      笔尖在纸上画着无意义的圆圈。师兄权威地扫了我们一眼,问道:“笔仙,如果是你来了,请在纸上画个勾。”
      笔果然画了个勾,仿佛不是被他们俩的手操纵的一样。
      “这期足球彩票号码是多少?”我忍不住问。
      师兄的绿脸一阵哆嗦,瞪了我一眼,表妹吓坏了,跟我说:“没让你问就别问。把笔仙吓跑了。”
      师兄慢悠悠地哼哼道:“不该问的别问。”
      我表妹说:“现在我可以问问题吗?”
      “可以。”师兄发出像猴子哭一样的声音。
      “笔仙知道我表哥是什么血型?”她急切地问。
      笔在纸上颤抖着,最后画了个圈。
      “O型!”表妹兴奋地拽着我说,“他知道!”
      我还是不满意,太多人知道我是O型血了,连楼下守公厕的老头都知道。
      我问:“笔仙知道诸葛亮是什么血型吗?”
      两张绿脸神眉鬼眼地一起哆嗦,连我都被吓坏了。
      我赶忙换了个问题:“全中国有多少O型血的人呢?”
      师兄和师姐好像对视了一眼,然后圆珠笔颤巍巍地在纸上乱画。表妹猜着画出来的是什么数字:“5、7、3、0、6、8、9、1、3。五亿多!”
      我恭敬而又恐惧地问:“笔仙……能不能写出他们的名字?”
      两位大师瞪起了眼睛,呼呼喘气。他们好像控制不住笔了,笔在桌上乱跑,表妹埋怨我:“你怎么这么不诚心呀?”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7-15 14:31
      回复

        师兄又开始作蚊鸣之声:“笔仙笔仙快点来,笔仙笔仙快点来……”还要我跟着一起念。
        念多了之后,脑袋开始发晕,连自己的声音也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我都想睡觉了。
        忽然,笔在手指之间动了一下,或者说,是有动的企图。
        我连忙睁开眼睛看了看师兄,他面无表情。
        笔又要动。我的手完全没有用力。我敢肯定,是师兄在暗中使劲。
        他舒了口气说:“总算请来了。”我们俩的手像磨豆子似的绕圈转着。
        我微微用了点劲,笔不动了。
        师兄说:“你的手不要使劲,别阻碍笔动。”
        我问他:“你使劲了吗?”
        “我当然没有。”
        “如果你没使劲,你怎么知道是我在阻碍笔动呢?”
        师兄愣了一下,没说出话来。
        师姐说:“你这人总是心不诚。”
        我说:“对,我一直没有诚心诚意地请,照你们的说法,笔仙不应该来的。”
        两位大师生气了,于是走了。拿走两本《惊奇档案》【注】,并且说:“真没意思!”
        【注】原文首刊于当年的一部杂志《惊奇档案》,早在约10年前,这部优秀的刊物一度因柳文扬的离去而风光不再,继而停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7-15 14:41
        回复

          表妹也追随他们而去。
          我拿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翻到了这么一篇:
          有歌童扇上画鸡冠,于筵上求李露园题。露园戏书绝句曰:“紫紫红红胜晚霞,临风亦自弄妖斜。枉教蝴蝶飞千遍,此种原来不是花。”皆叹其运意双关之巧。
          露园赴任湖南后,有扶乩者,或以鸡冠请题,即大书此诗。
          余大骇曰:“此非李露园作耶?”乩忽不动,扶乩者狼狈去。
          颜介子叹曰:“仙亦盗句。”或曰:“是扶乩者本伪托,已屡以盗句败矣。”
          扶乩即是请笔仙,在清朝,笔仙可不是简简单单地画圈画勾,还要写诗呢。
          笔仙刚一请到,就要写一首“下坛诗”,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古代诗人,将军,还是神仙。
          这位扶乩者抄袭了李露园先生题鸡冠花的诗,被人看破,狼狈逃去。由此可见请笔仙的都是些什么人。
          至于现在的笔仙们为什么不写诗,我想有两个原因。
          第一,古代扶乩是一种职业,靠这个混饭吃,不得不下苦功夫练手,练出一笔好字。而现在请笔仙多是好事者业余为之,握笔的人就算有点文化,靠左手也很难写字,只好画点圆圈了事。
          第二,清代读书人写诗成风,乾隆皇帝一个人写的烂诗比整本《全唐诗》都多。扶乩者投士大夫所好,不得不学学做诗,或至少背熟一些别人的诗。现在的人谁还写诗呢?谁还爱读诗呢?就算哪位笔仙心血来潮写了“下坛诗”,也不会是律诗、绝句或乐府,多半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真这样的话,我表妹会感动得痛哭流涕,对一万个人说她见到了徐志摩的幽灵。当然,她肯定会问:“笔仙,你是什么血型?哪个星座的?你跟陆小曼是怎么回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7-15 14:43
          回复

            纪昀在书中还记载了一件真人真事:
            有个从江南来的扶乩者,专为大家倾情奉献一位名叫卧虎山人的笔仙。
            该卧虎山人从不替人算命,只写诗,有时候画点画,估计画出来的跟毕加索作品差不多。
            有甲、乙二人一起学了请他的“符”。里要说明一下,那时请笔仙不像现在这么简单,学几声蚊子叫就行,得下聘书,也就是画张符烧掉。
            甲、乙都学了画这个符,在家里请,卧虎山人也是一请即到。
            但是“字多不可辨”。请注意这一句!没有扶乩者操纵,平常人就写不出可以辨认的字来了,乩笔只会在沙盘里乱哆嗦,写出一些蝌蚪文。
            某天,乙焚符招请,笔仙没到。后来降临在甲家的坛上。甲问他为什么不到乙那里去写蝌蚪文,笔仙说:“那家伙不地道啊。跟他哥分家,隐瞒了许多财产,并且又坑了他哥不少钱。我虽然不是律师,可也不愿意跟这种人为友。”又教育甲说:“你最近得到了新鲜果子,所有儿女都分到了,只漏过了无父无母的小侄子,那孩子哭了一夜。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在你潜意识里确实没把他当自己孩子看待。潜意识最重要了,神仙考验凡人最注重看他的潜意识了。如果再这样,我也不来你家了。”
            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是前后矛盾。
            既然甲、乙在请笔仙的时候“字多不可辨”,后来在甲家写了那么大套话,是怎么辨认出来的呢?
            我想,这个故事多半是甲对别人说的。他大概看不惯乙,忍他不是一天两天,终于找着机会,借请笔仙这件事抖出了他的老底。至于后来“笔仙”教育他的话,无伤大雅,不是原则性错误。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7-15 14:46
            回复

              有些扶乩者并非完全不学无术的骗子。
              清代《坚瓠首集》中有个乩仙作诗的故事。
              人们请笔仙作梅花诗,他写道:“玉质亭亭清且幽”人们说:“是红梅!”于是他续道:“着些颜色在枝头。牧童睡起蒙眬眼,错认桃林欲放牛。
              又一人要求咏鸡冠花,笔仙写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那人说:“是白鸡冠花。”他就续写:“洗却胭脂似雪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犹带一头霜。
              脑筋转得之快,搁到现在,能去主持“超级XXX”了。
              扶乩之人,遇能书者则书工,遇能诗者则诗工,遇全不能诗不能书者,则虽成篇亦迟钝。
              这个情况是挺有意思的。明代一位叫宋儒的人论扶乩说:“不识字者把着写不得,不信者把着写不得。
              所以,要请到笔仙,须有两个前提条件:
              扶乩的人对此深信不疑,而且必须有点文化,会写字。
              如果不信,乩笔是不会动的;或者虽然相信但本人不会写字,乩笔也只能乱划。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7-15 14:53
              回复

                现在请你把手平伸出来,悬在桌面上。
                别着急,悬他几分钟
                你会发现手在不由自主地晃动。
                不,这并不是脑溢血的前兆,每个人都是如此的。
                如果你手里拿着笔,笔下面有张纸,就会画出奇形怪状的符号了。
                旁边的请笔仙大师自然会根据这些符号解释神仙的意思。
                何况,“大师”往往跟你一起握着笔呢。

                一般人的左手除了力气较小,也不太灵活。而扶乩者往往经过训练,左手也能写字。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轻易地左右你的动作。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朋友说,他在某处亲眼看到或亲自参与了请笔仙活动,而且参与者都是“一辈子没撒过谎的”大老实人。大家都发誓没有用力去操纵笔。
                别信他!如果他不是骗子,就是被别人骗了。
                所谓一辈子不撒谎的人是不存在的。相信我吧,我从小被认为是诚实的好孩子,可如果把我二十岁以前撒过的谎写出来,《战争与和平》相比之下都算短篇小说了。
                我们在这里否定扶乩的可信性。是因为现在仍然有人相信,甚至有人利用这个来骗钱骗物。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南方有些地区重新盛行扶乩。甚至在湖南某地请出了笔仙“杨开慧”!
                (这要是如有“下坛诗”,想必会是“我失骄杨君失柳”。。。
                在福州等地则有“七仙女”
                (“下坛诗”可能会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吧?)。
                我对利用先贤名流之名,行迷信欺骗之实者表示莫大的愤慨。
                去死吧,你们这些勒涩!。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07-15 14: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看看扶乩的工具,也许可以从中识别骗人的手法。
                  如今“请笔仙”规定用左手,似乎右手不算手,这个原因前面说过了 ------ 般人的左手不容易听自己指挥,而容易被别人控制。
                  【PS:本大王插一句:不知道在印度地区,有木有请笔仙的风气,若有,不知是否还该用左手乎?】
                  从前,比如清朝,扶乩不像现在这么简单。要用木头做成丁字形或人字形的架子,两名扶乩人分别扶住木架的一头,剩下的一个尖端安装一枚长锥,称为乩笔。笔下放沙盘
                  如果想骗人,那就先用这种工具好好练习一阵,直到能不动声色地写好字为止。
                  普通人没经过练习,哪里知道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看到这么笨重难以操纵的笔都写出字来了,震惊之下就以为是神仙写的。
                  明、清时的“一贯道”,善用扶乩术骗人。他们先选一些童男童女,严格地训练,直到掌握了使用乩笔的纯属技术。然后,当道徒想向大仙请教疑难时,必须写份书面材料递交上去,经过道首的同意。很简单:没摸清你的底细,他是不会同意的。道首看了你要问的事,马上派人调查你的家庭出身、个人隐私、兴趣爱好等等。这样弄清楚后再开坛扶乩,加上一个脑筋灵敏、伶牙俐齿的人在旁随机应变,自然是有问必答,有答必准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3-07-15 15:05
                  回复

                    扶乩这么古怪的玩意是怎么来的呢?
                    我原来以为是古代的木匠发明的:乩笔笔架像木工的工具。
                    后来知道其原始模样并非如此。
                    扶乩在有些地方称“扶箕”,在东北称“扶箩”,即用箩或箕插上乩笔,在沙上写字。
                    我们从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扶乩的景象。当时并不是随时可以请笔仙,必须在初春时节,到厨房中拿来竹箕,盖上妇女的裙子,然后由两个小孩扶着插好了乩笔的竹箕,乱写乱画。不但能咨询疑问,还会写诗填词。。。
                    这个风俗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佛教盛行于中国,教徒们希望生活中出现真正的鬼神来显示奇迹,以坚定信仰。所以兴起了请紫姑神的活动。
                    传说紫姑是大户人家的妾,主人的大老婆嫉妒她美貌,故意要她干粗活重活。紫姑忍无可忍,在正月十五离开了人世,成为神。
                    估计是自杀吧。民间对这种受虐致死的女性总是有种同情心和敬畏感。
                    所以,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信徒们就用纸扎成神形,在厕所边猪栏旁祷告:“子胥不在,曹姑亦归,小姑可出戏。
                    这好像一种隐语,告诉紫姑的幽灵,老爷走了,大老婆也回娘家了,你可以出来啦。然后向神询问事情。
                    紫姑神开始还只管农桑,后来就渐渐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扎纸人太费劲了,既然紫姑是在家干家务的,那么她大概不会拒绝借助生前常用的工具来显灵——扶箕写字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只要看看请紫姑的场所:厕所猪栏,就知道这位神灵的地位了。
                    她不是什么大神,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愿意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此后,大概是觉得只请一个紫姑太单调了,各种神仙都出现在乩坛上。
                    关羽济公李白丘处机吕洞宾何仙姑,等等等等。
                    甚至只要是死人,都可以出来写两句,“君头光似月,见月倍伤神。寄语光头者,应怜月下人。”

                    士大夫们觉得跑到厕所和猪栏去拿着竹箕请神太失体统,所以慢慢改为用木架在书房客厅里请笔仙。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3-07-15 15:09
                    回复

                      外国也有这种闲极无聊的人。
                      惊悚片《小岛惊魂》里面就演了请笔仙。
                      我挺喜欢这个电影,不过不喜欢那位请笔仙的老太太。
                      很明显,她的角色如果在正常生活中就是个“灵媒”,即骗子。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影片的结尾,老太太跟三个人坐在桌边,被请来的小鬼在她耳边说话,而她则拿了一根笔在纸上做着记录。
                      这就跟中国的“扶乩”不一样了。我们是至少两个人拿笔,而老外是一个人,这可能说明外国人比较“傻”,容易相信这种骗子,可以任她瞎写。
                      所谓“通灵者”的表演有各种形式,扶乩是一种,类似的还有常用的按桌子
                      我不知道那玩意儿的正式名称是什么,反正是几个人(一般是四个,骗子一只,傻瓜三头)分别坐在桌子一边,把灯光弄暗,灵媒发出怪叫之后,“鬼”就来了。
                      桌子乱动,用手都按不住。其实是有暗藏的机关,或者干脆是灵媒在使劲顶。这个劲可不白使,顶完了是有钱拿的。
                      还有另一种“通灵者”。1848年,在美国纽约州有两个小姑娘,玛格丽特·福克斯和凯特·福克斯。
                      据说她们俩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奇怪的声音,接着你就能向鬼魂提问。
                      鬼用敲击声来回答:响一声表示“不”,三声表示“是”。
                      福克斯姐妹成了新闻人物,由她们的大姐带领在全国巡回演出。她们的行动,实际上开创了现代唯灵论
                      这种迷信主要是说,不知道为什么,某些人可以与死去的鬼魂交流,或者成为鬼向人世发布信息的媒介。
                      但几十年后,玛格丽特·福克斯经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发表了一篇自白书,承认她并不能通灵。
                      所谓的能回答问题的鬼魂其实是她们的脚趾头——这姐妹俩确实有特异功能,她们可以在一种不明显的用力的姿势下,让脚趾或踝关节发声。
                      最开始,她们用这玩意吓唬妈妈。后来事情闹大了,好多人来看她们。姐妹俩骑虎难下,再加上她们的大姐有意引导,只好继续表演。。。
                      这充分说明了很多成年人的大脑还不如两个小女孩的大脚趾头聪明。

                      甚至在这篇自白书发表后,玛格丽特·福克斯又在纽约剧院舞台上公开表演了脚趾头发声,还是有很多人不肯承认鬼魂说话是骗局。
                      对这种人,你有什么办法呢?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美国和中国。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盲信式的愚蠢是世界性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3-07-15 15:15
                      回复

                        我听见过不少人讲述请笔仙的经历,自己也看到过。
                        我非常奇怪,为什么受了十几年现代科学教育的人会相信这种东西:没有人使劲,笔会自己动,在纸上写字?对这种盲信和热衷,只能解释为吃饱了没事寻开心。
                        请笔仙有种种变形,最常见的是“请碟仙”。
                        即把写满字的大纸铺在桌上,几个人各出一指,按住一枚倒扣的小碟。碟子不能大,像小茶杯盖那么大就行。在虔诚默祷之后,小碟会“自行”在纸上滑动。通过它停留位置的字,可以理解“神仙”要表达的意思。
                        泰国电影《勾魂名单303》里面出现过请碟仙的场景。
                        几个学生为了查明一位王子校友死亡的真相,想通过这种办法把王子请出来录口供。他们没用碟子,用的东西是一只倒扣的玻璃杯
                        刚开始,学生们还有心情开玩笑,问了些“这里谁最帅”、“谁最可爱”之类的八卦问题。王子的回答是“俺最帅”,“俺最有气质”,“俺在那方面最厉害”,“教务主任的女儿最可爱”。。。
                        但当杯子在纸上飞速滑动,准确地指向一个个字母,拼出了“谋杀”这个词时,学生们目瞪口呆了。
                        紧接着杯子砰然炸碎,还割破了一个自以为最帅的男生的手。
                        玻璃杯比较高,用手指不容易稳当地推动它。也许导演是想表示请碟仙的可信性吧。不过,这只是电影而已。
                        日本恐怖片《鬼娃娃花子》好多人都看过。
                        当女学生们想验证校园中关于“花子”的传说时,也用了请碟仙的方式。
                        她们称之为“请钱仙”。
                        把一枚钱币放在纸上用手指按住,当钱币开始滑动,就说明鬼魂已经来临了。与一般请碟仙不同的是,“鬼”一来,钱币就不再动,“花子”借一个女生之口说出自己的话。
                        也许用硬币比用碟子更有道理: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 你再仔细看看女生们的动作,真的跟推磨差不多。
                        可如果我是鬼,这枚小小的硬币还不足以引诱我出来,除非按在纸上的是一颗直径与硬币相当的钻石。不过那样请钱仙的成本就太高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7-15 15:21
                        回复

                          不论碟子杯子硬币,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手指可以推动。
                          请碟仙的令人费解之处是:手指按住碟子究竟有没有作用?
                          换个说法:“碟仙”是自己推碟子,还是借助人的手来使碟子运动的?

                          如果说手指在这里起了作用,为什么所有人都发誓自己没有使劲推碟子呢?
                          如果手指没有用,干脆不按吧,大家一边吃烧烤,一边看着碟子自己在纸上乱蹦,拼出“我十分想见柳文扬”,多有意思啊。
                          我还听到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他在某地参加了请碟仙,来人,不,来鬼力气太大,几个人的手指都按不住,以至于碟子从桌上飞了出去,落在地上,还像被线牵着一样,自己滑行了两间屋之远!
                          我就不解地问,既然碟仙一来碟子可以自己跑,为什么还要人的手指去按呢?让它自己在纸上动不就行了?
                          他不能答。
                          我又问:为什么非用小碟或者小杯子,而不用重一点的东西 --- 比如 --- 铁饼呢?
                          他开始不说,等我取出老虎凳,他才哭着回答:“铁饼太重,一个手指推不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3-07-15 15:23
                          回复

                            对,对这种人就要施以酷刑,他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想起在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艾子惩治方士的故事。
                            那位方士吹牛说自己懂得长生不老之术,对艾子说:
                            我小时候看到伏羲画八褂,伏羲是个人脑袋蛇身子的怪物啊,吓得我得了疯癫病。伏羲用草药给我治病,后来我就怎么也不死了。
                            女娲的时候,发生了大天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恐龙都灭绝了。当时我正处于天地的中央,没有遇难。
                            神农氏教人类种植谷物时,我已经练好了屁股术,哦不,是辟谷术,所以没吃过一粒粮食,不欠他的情。
                            黄帝与蚩尤交战时,我率领五军将士冲锋陷阵,使出弹指神通,蚩尤头破血流,大惊道:“原来是桃花岛主出山了,失敬!”马上落荒而逃。
                            仓颉造字的时候向我请教,我觉得他没文化,懒得理他。
                            尧出生的时候,我还做汤饼去他家祝贺。
                            舜小时候被父母虐待,在外面哭得鼻涕眼泪的,我亲手为他擦泪,还教育他要好好作人。就这样把一个即将失足的青年教导成了以孝行名闻天下的圣人。
                            大禹治水经过我家门前,我拿着人头马请他来一杯,这小子不够意思,逃酒。
                            孔甲给了我一壶龙醢,真TMD好喝!
                            成汤张网捕捉禽兽,我笑他贪婪,他灌我酒我不喝,他就捆住我进行虐待,用火烧我的脚底板。连接七天七夜,我谈笑自若。他吓坏了,只好放了我。
                            姜子牙的儿子姜小牙,钓上鱼来送给我吃,我哪吃那玩意儿,都喂了我养的黄鹤了。
                            穆天子赴瑶池之宴,请我坐上位。西王母又灌我酒,我喝醉了,幸好董双成、萼绿华两个美眉扶我回家。现在我的酒还没醒呢,如今是哪年啦?
                            面对这样的吹牛,你能怎么办呢?
                            艾子有办法,阴笑着走了。
                            过几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了肋骨,医生说:“需要用千年以上的人血才能治好。”
                            赵王想,只听说过千年王八血,哪儿有千年人血呢?
                            艾子说:“大王!我知道有位方士活了几千年了,何不把他请来商量一下,能不能宰了他取血呢?”
                            赵王大喜,于是把方士抓进宫,说:“本王因为受伤,需要千年人血。听说你活了好几千年了,现在国家需要你作出一点牺牲,让我轻轻砍下你的脑袋,慢慢吸出你的血液,敷于本王龙体的患处。你为国捐躯,死得光荣。先生看怎么样呢?”
                            于是方士一边磕头一边说:“大王饶了小人吧,我是吹牛啊!实际上我是三十二岁,未婚哪!”
                            艾子的办法非常好。那个医生关于千年人血治伤的话大概就是他教的,我甚至怀疑,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也是他干的好事。真太缺德啦。

                            不过,为了惩治一个卑鄙无耻的骗子,这一切,都值得。
                            【THE END】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07-15 15: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大王大王~这是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07-15 22: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