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沙落落吧 关注:13贴子:262
  • 4回复贴,共1

(原创文评)《论妙笔如何生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评《一个爹爹三个娃》

评论一篇小说,应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嬉戏的、恶搞的方式,这是作为一个真诚的评论者,处于对作品本身的欣赏,和对于作者的尊敬,所必须秉持的原则——不为拍砖而造砖,不为人情而撒花。

某落以一个评论者的RP保证,以下所评所述均为个人观点,且严格遵循上述原则。

                                                     评论者:童话
2006年3月15日



1楼2007-08-10 20:43回复
    前言:

    熟识者皆知,某落评文向来喜欢随性而为,最常用的标题即为“yy……而后感”,可是今天,却破天荒使用了一个ms非常学术性的标题,不否认带有强烈的矫情色彩,但更重要的是,这篇评论将是作为一份生日贺礼兼临别赠礼,送给我的好朋友——灵魂香味,因此格外认真和用心,以此谨祝她生日快乐,一帆风顺。


    2楼2007-08-10 20:43
    回复
      2025-08-07 17:0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了风维大人的《一个爹爹三个娃》之后,给某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在广大耽美作品中并不算最出挑的“搞笑”型小说来讲,是非常珍贵的。

      风维大人的写作技巧娴熟,行文的笔调也很出色,自此文中,评论者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一句小笑话:“米的妈妈是花,花的妈妈是妙笔”,笑,其实这句话也可见证一般作者的写文历程:有高度的立意定是最后才能达成的,首先一定是从漂亮的文笔练起,而要达成漂亮的文笔,就必定会在文中出现一个又一个闪光点。这些亮点自然而然就是评论者在标题中所说的“妙笔”。

      那么,到底这些“妙笔”是如何生出花来,某落就延续我们评文的老路子,将文从“文笔”、“角色”、“情节”、“结构”、“立意”等五方面拆开剖析。


      3楼2007-08-10 20:43
      回复
        三、关于情节发展
        其实说到“丑丑之恋”就已经是衍生到了关于故事情节的评论部分了。
        先前曾经说过,故事与小说是有所不同的,其所不同之处正在于“情节”在两者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占据的地位。
        故事是以情节为重,够引人,够异军突起,够不落俗套,则胜出;而小说却牵扯更多,故事情节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却是作者想要借故事告诉读者一些什么,这些才是重中之重。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耳口相传数百年,能成为一部真正的民俗小说也并不单单为了说明劳燕分飞是件很悲哀的事吧?所以说,在小说文体的评论方面,我们只关注其合理性,也就是所谓的逻辑。
        逻辑之说有两个部分的解释:一是情节铺垫的脉络,线索是否安排合情合理;二是在细节方面,其设定是否与整文或与文本身的立意有悖,是否能突显人物性格,推动后续情节的发展,达到高潮。
        在上面,评论者已经就“小纪”这个角色身上所发展的细节情节做过分析,发现与全文宗旨、线索都无甚关系,若说有,也不过是牵强而铸。但是,同样,评论者注意到作者对于伏笔的把握,应用,对于情节的适当留白,制造悬念有很强的节奏感,给了读者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作者在写到席爹爹年轻时的故事,就往往三言两语带过,而这三言两语偏又恰到好处,准确地触及了读者们的痒处。好象一阵微风,吹起了你面前一位身材窈窕的女子的面纱一角,仅仅露了半点红唇已是惊艳万分。如此,怎不叫人相信自己正面对着一位遗世而独立的绝代佳人?又怎能不叫人心痒难耐,直想一睹芳容呢?好了,正在读者万分期待这位偶露其绝代智慧的席爹爹一展传说中的无敌神功,叫敌闻风丧胆时,一阵强龙卷风吹过,众正哗然,未及防,绝代美人居然在面纱后面还藏着把扇子。于是,读者的胃口无数次被吊起,又无数次不甘地下垂!
        直到最后一章,我们才真正摆脱了众配角的“江湖传闻”,那位只应天上有的旷世大侠居然就是眼前这位作者用了整篇小说的篇幅塑造成的“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心软,爱哭,对家人很护短,超级爱吃甜食”形象,虽说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猛得一见庐山真面目,咱还是不得不闭紧眼睛,以示难以接受。可见作者前面的力气完全没有白花,而人物的整体性格、形象也随着尾章走向了成熟、完整。
        这里,我们还是来看一下经典重现,再温习一次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多年未曾出鞘的湛卢宝剑澄澈如水,握在这些年养得白白嫩嫩的手中,稳稳地遥指严康的咽喉,我站在小天身前,浅浅地笑着,觉得不带面纱直接被林风吹着,真是无比的清爽。 严康的表情瞬间凝固,死死盯着我,只有眉稍急剧地颤动。”
        不曾卖弄惹人疑窦的文采,仅仅是简单的几句话,轻巧的几个形容词,干干净净地便将席爹爹当年威震江湖的模样显露一二,虽是冰山一角,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恰恰要比罗嗦的赘述高明得多。
        评论者记得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个皇帝,给几个画师出题,看谁画的好,可以表达他的意境,他的题目是:山中有庙不见庙,大多的才子都画了林荫深处,大山之巅,隐隐有庙宇的样子,只有一个才子,画了一座大山,一个和尚正在河边挑水……
        这个故事中的技巧恰恰与作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同国画中也有留白一说。作者极度信任读者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话含三分在口中,方显得矜持,显得回味无穷。
        然而还是很可惜,此文在伏脉方面就显得比较差强人意。评论者不止一次地发现“时间”错误,在安排年表时,正是脉伏千里的好机会,在这上面有所误差,可见计算不准,脉络就会比较粗糙。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不怎么精确,但评论者还是认为作者在线索上是下过硬功夫的。
        例如,席炎的身世,早在中段以前便已向读者展示了其复杂性,故而后文的“追杀”,包括引出席爹爹的身份、席愿的“继位”,都是早有迹象可寻,追溯起来并不十分困难,可见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还是结合得非常出色的。


        6楼2007-08-10 20:45
        回复
          后记:
          某日深夜,好友灵魂香味姗姗来迟,问及原因,方知是为了一篇“难得一见的有趣耽美文”,还声称自己在严密防备的情况下笑抽了n次,一夜之间,竟将一篇近十万字的小说看了三遍有余,仍旧痴迷不已。
          某落与灵魂香味相交久矣,深知其目光如炬,兼之其本身也是写文的高手,所以对她推崇倍至的文章一向极有兴趣,尤其这次还是隆重推出,一时按捺不住,半夜三更偷偷潜入互联网,一饱眼福,谁知就这样与此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曾多次与灵魂香味讨论此文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关于心情,关于写作的感受(甚至还双双将桌面换成了此文的漫画封面= =|||)。
          正巧这次时值灵魂香味生日在即,又即将远赴日本留学,所以抓紧时间,急忙赶制此评文,既以此表达某落对于文与作者的衷心喜爱和尊敬,又希望借花献佛祝灵魂香味能够一切顺遂,万事如意!

          评论者按:
          此评如有任何谬言,请作者及众位观文者、爱好者看在某落才疏学浅,年幼无知,仅仅是搜肠挖肚欲搏好友一笑,献丑得罪之处,鲁大师门前万望见谅则个!


          8楼2007-08-10 2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