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吧 关注:14,040贴子:79,251
  • 5回复贴,共1

研究《康熙王朝》多时,有感而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总是在网上看大家聊康熙,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说点什么,因为觉得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可能是因为一时找不到研究内容了,内心觉得无聊,所以也上来凑凑热闹,说的不好,大家见笑。首先,我觉得《康熙王朝》拍的不容易,康熙在位61年,电视剧只用了46集就把康熙朝的重大事件一概而括,作者导演真是不容易。其次,陈道明演的不容易,道明老师把康熙从20来岁演到60多岁,对康熙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刻画都有特点,角色年龄的切换不容易。最后,《康熙王朝》明星阵容庞大,各个演员演的都十分认真,对演绎的角色都十分投入,是一批不错的演员,演的很不错!
因为大家对《康熙王朝》的各种评价已经十分到位,所以对电视剧和各大角色及演员将不是本贴的重点,本贴的重点是谈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或有不同见解的内容。本贴探讨的内容主要来自以下资料,均为视频,网上都能找到:
其中纪录片有: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秘档》
该片首次系统利用中国第一档案馆所藏的一千余万件清代档案,沿循清王朝二百六十余年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真实再现了为人关注的历史人物、宫廷内幕和皇家隐私,揭开了诸多由来已久的谜团悬案。
2.百家讲坛.康熙大帝.阎崇年
3.李亚平的《前清秘史》
电视剧有:
1.电视剧《康熙王朝》
2.电视剧《少年康熙》
3.电视剧《康熙秘史》
4.电视剧《康熙传奇》
5.电视剧《雍正王朝》
6.电视剧《大河颂》,可惜只有宣传片和图书。
这些资料网上都能找到,需要的又找不到的请在下面留言。


IP属地:北京1楼2013-07-11 23:36回复
    2.流放到盛京(今沈阳)的不是周培公,是陈梦雷,真实陈梦雷命运比周培公坎坷,他的刻苦和努力为《四库全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远胜电视剧中的周培公十年画画的努力。
    陈梦雷原与李光地为同乡好友,
    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庚戌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回乡省亲,恰逢三藩之乱爆发,陷于耿精忠叛军之中。陈遂与李光地合署一道上疏,向朝廷说明情况,表示忠心,不料李光地删去陈之名,单独以蜡丸上疏求功。
    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兵由仙霞关入福建,耿精忠投降。李光地青云直上,康熙十七年(1678年),陈梦雷受耿党徐鸿弼的诬告,误会为“行贼伪命”的陈昉,被控“附逆”罪逮捕入狱论斩。陈梦雷入狱后,曾一再要求李光地为他作证辨诬,但李光地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才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陈梦雷自是憎恨李光地,七月写《告都城隍文》,骂他是“欺君负友”之徒,还写了《与李光地绝交书》:“夫忘德不酬,视危不救,鄙士类然,无足深责;乃若悔从前之妄,护已往之尤,忌共事之分功,肆下石以灭口,君子可逝不可陷,其谁能堪此也?……向使与年兄非同年、同里、同官,议论不相投,性情不相信,未必决裂至此!回思十载襟期,恍如下梦,人生不幸,宁有是哉?”。后经刑部尚书徐乾学的援助,改流放奉天尚阳堡。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得以放还,侍奉三皇子诚亲王胤祉读书。陈梦雷把书斋改为“松鹤山房”,自称“松鹤老人”。后陈虽屡次弹劾李光地,但因李权势显赫,终不了了之。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开始编纂《图书汇编》一书,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自己家藏典籍一万五千余卷,进行分类编辑,经过五年(1701年-1705年)“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编成《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一亿六千万字。全书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六典,每典又分若干部,总计6109部。内容繁多,分类明晰,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康熙御览后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但一直搁置,直到雍正即位,命蒋廷锡重修,并去掉了陈梦雷的名字。
    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才将陈梦雷的名字署上[1]。 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这部大书“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集者,亦只删一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后,诚亲王失势,陈因曾侍读三皇子爱新觉罗胤祉,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陈梦雷和两个儿子再次被雍正发送黑龙江,这时他已是72岁的老人了,又顽强的度过十八年的岁月。乾隆六年(1741年),病逝于戍所,终年90岁。


    IP属地:北京3楼2013-07-12 00:15
    回复
      2025-08-16 01:38: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忘了介绍另外两份关于康熙的资料:
      1.《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
      康熙年间,这些“老老外”们来华,他们以其特殊的身份,走进了神秘重重的紫禁城,教皇帝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用西药为皇帝治病,在清宫做官……他们时时进入康熙皇帝内廷,和皇帝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在日常的书信、日记、给自己国家皇帝的奏折中记下了康熙皇帝的种种大事小事,这些大多正史野史里均毫无记载。这些文稿为我们全面了解真实鲜活的康熙大帝秘闻、再现康乾盛世繁荣提供了绝佳的一手资料。“老老外”们文笔生动幽默,侧重事例的记述,读来让人饶有兴味。

      2.很给力的《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王龙先生在其著作《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中,将清朝特别是清末重要人物和同时代的西方及日本重要人物的才华、命运进行一对一地比较,得出的结论让人扼腕叹息。这些近代中国的精英人物,他们尽管也曾殚精竭虑,也曾呕心沥血,但最终却没能将古老的中华民族带往一条正确的道路。我相信,读完王龙这本书,多数人会引发对国运民生的进一步思考。


      IP属地:北京4楼2013-07-12 09:13
      回复
        知识了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7-12 18:38
        回复
          中国文化 日本文化 美国文化 英国文化 法国文化 德国文化 哪个先进
          基督教 犹太教 天主教 东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道教 神道教 巫毒教哪个先进
          这问题不可笑吗???


          7楼2013-07-12 22:41
          回复
            说到康熙中晚期吏治腐败,这又是一大事实,然而康熙并没有采用兔死狗烹老路,他的那些大臣跟他一起在战场上厮杀,有好几次康熙都是被这些大臣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有的时候战场上缺粮,大臣把仅盛的一点口粮给康熙,这实际上在君臣之间建立起一种战友情,打江的目的是为了享福,康熙清楚这一实事,所以如果不是碰到万不得已,这些大臣只要不响影大局,他们能保则保的,对待曹寅(曹雪芹的祖父),这位帮他捉鳌拜的兄弟,他多次在奏折上批示让他小心。还有对葛礼后期严重腐败的处理,也是一步步加重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他的良知,要知道他在北征讨葛尔丹的关键时候运来了粮草。只可惜这些人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一步步把自己逼向绝路。在晚期当振灾时发现国库严重亏空时,他让老四去要帐,结果这些大臣找康熙评理,于是康熙就把国家与个人关系跟大臣们好好讲了一番。
            或许康熙对大臣的态度没有在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与宽厚仁爱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才导致中晚期吏治腐败。


            IP属地:北京8楼2013-07-13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