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如下:
1、黄涛
黄涛,研究员,江苏扬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1966年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研究生,1986年—现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1981年应邀去美国SLAC 理论部访问研究,此后又多次出访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研究工作包括量子色动力学的微扰和非微扰理论、强子物理、重味物理、新物理探讨、复合粒子场论以及层子模型理论等。在粒子物理的很多领域都做过有重要影响的工作,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参加“层子模型理论”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规范场经典解获198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负责的“量子色动力学和强子波函数”获1986年中科院二等奖;等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
2、马文淦
奥地利自然科学博士。1968年1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82年4月获得奥地利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82年4月至1983年8月在奥地利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83年8月至现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其间,曾参加Mark-J和L3高能物理实验国际合作的研究工作,在德国汉堡DESY和瑞士日内瓦CERN作为访问学者工作过两年。1987年被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被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学科点主任 。现在学术兼职: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马文淦教授的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唯象理论及计算高能物理。在国内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标准模型及其扩展的精确检验;超高能下的对撞物理现象学。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详见:
http://hepg-work.ustc.edu.cn/group/facultyid.php?class=2&&id=213、袁烽
Nuclear Science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1 Cyclotron Road, MS: 70R0319
Berkeley, CA 94720
详见:
http://ntc0.lbl.gov/~fyuan/4、StanleyJ. Brodsky
I am interested in all aspects of QCD, including Light-Front Quan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gauge theories. This is a Hamiltonian approach to relativistic quantum field theory, where wavefunction is defined on a null-plane in spacetime, rather than a space-like hypersurface. It has kinematical and dynamical advantages: Lorentz-boost invariance and simplified vacuum structure.
详见:
http://www.slac.stanford.edu/th/Brodsky/BrodskyHome.html5、李学潜
1966年南开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
1985年6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5-1987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7年到南开大学物理系执教。
主要工作在高能物理学唯象学研究,涉猎面较广。例如:重味强子的产生级衰变;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CP破坏;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及QGP信号等。
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左右,并编撰过一本专业大会论文集,由新加坡World Sci.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有一些科普文章。
目前承担国家攀登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详见:
http://oldphysics.nankai.edu.cn/grzy/l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