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吧 关注:505,379贴子:20,601,347
  • 0回复贴,共1

溺爱综合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溺爱综合征是指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和溺爱,以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系列行为、品行和习惯方面的问题。也有人用脆弱儿童综合症来涵盖这一类症状,内容大同小异。儿童各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生,常以学龄前最多见,男女发生率相近。
家长过分溺爱是主要原因。由于家长的过分迁就和百般依从,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分辨不出哪些是正常的行为规范,哪些是不适当的要求。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并产生许多行为和情绪问题,本症的发生也与儿童自身的个性、素质有关。
症状与表现
主要有过分依赖、倔强、任性、胆小、退缩、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也常见。
(1)过分依赖。依赖是小儿寻求保持与一个人亲密联系的行为。在幼小儿童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发育过程的必然阶段,但依赖过分而与年龄不相称则为不正常行为。依赖行为的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年幼者常寻求时刻与家人在一起,一点也不能离开,否则就哭闹不止;年龄稍大时则表现为本该自己作决定的事自己不能决定,什么事情都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以来的程度有性别差异,女孩的依赖心理较重,青春期后仍会有较重的依赖行为;男孩的依赖行为则较轻,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克服。
(2)倔强行为。倔强是指对一般性合理要求也表现出强烈的抗拒行为。抗拒是小儿的自我防御本能之一,对自己不利的事表示拒绝是正常现象,如果对正常的管理教育和合理要求都表现出违抗心理,如不脱衣服睡觉、不吃饭、抗拒大小便、强占他人物品、拒绝回答问题,故意做些不让其做的事情等。
(3)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是儿童对新环境适应困难而表现出的一种胆怯现象。主要表现为不愿接触陌生人,甚至不愿去公园、动物园等娱乐场所。这类儿童从不主动地与其他儿童交往,平时表现出孤独、胆小、害怕、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独玩等。当开始去幼儿园或上小学时则表现出紧张、害怕和逃避行为,但他们对新环境熟悉后,退缩行为会逐渐减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自己熟悉的人可一起玩耍。一般情况下退缩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4)社会适应能力差。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和与小伙伴相处能力差,事事需要别人照顾,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5)品行问题。过分溺爱的儿童往往伴有某些品行问题,如爱发脾气、不尊重师长、缺乏同情心等。
案例
有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经常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懂礼貌、不懂规矩,急躁、易怒、挑食、任性、怪癖、随心所欲、不听劝阻等。
分析
这些儿童的上述表现多有家长溺爱所引起,故可将这类儿童身上出现的这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成为“溺爱综合征”。这类孩子的主要表现有:
(1)情绪反常,性格孤僻;
(2)无端哭闹,蛮不讲理;
(3)兴奋好动,难以安静;
(4)稍有不如意即损物吵闹,甚至动手打人;
(5)不按时进餐,偏食、厌食、爱吃零食;
(6)饮食不节制,消化不良;
(7)生活能力差,做事有始无终,品行不端。
咨询师分析
对这类孩子,在矫正时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有特效的方法。重点是预防,要正确对待小儿的合理要求,避免过分宠爱,亦不应过多责罚。当小儿要求不合理时,要给予耐心解释。若小儿发现自己的过分要求为达到目的,以后就会逐渐放弃不合理要求。比如对健康儿童拒绝吃饭者,父母可置之不理,当其饥饿时常能自动进食;对胆小、敏感和退缩的儿童,则应该多鼓励,要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尽可能自己完成;对其具有严重行为问题和品行问题者,应采取行为矫治疗法、行为模拟疗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楼2013-07-10 11: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