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秋水吧 关注:419贴子:52,773
  • 21回复贴,共1

一心摄万法、道佛相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比较的角度去看道教的斗姆经典的词汇,我们显然可以发现到,它包含了道教曾与佛教密教交流的痕迹。实际上,回到典籍去考究,这种交流可远溯到唐代。
  中国道教经典的写作格式有着文化交流,取人之长的痕迹。《道藏》中一些经典的编排格式明显是受到佛教经典写作的格式影响,但反过来,在佛教传入中国同时,中国佛教徒所持的北斗信仰也说明了道教对佛教的影响。
  虽然北斗信仰在唐代之前曾受到冲击,屡受“削职削权”,但北斗信仰,从来都未曾在民间和道教内部失势。它脱胎换骨的过程之中也影响到中国佛教,形成中国《大藏经》有别於印度佛教原典的内容。尤其是佛教密教,它接受了道教的北斗信仰,又延续了古印度文化中所原有的北斗信仰,更进一步尊崇北斗为古佛地位。
  当佛教的北斗信仰传入中国大陆,便不得不与道教的北斗信仰互相对照,相互交融,更促使北斗信仰巩固其民间影响。包括来自印度的佛教高僧大德,接受了道教对北斗的一些认识,也利用道教徒所熟悉的词汇编成佛典,争取道教与佛教徒的互相认同。
  由唐代至清代,北斗信仰的内容虽然也经历了流传、演变、补充;但一贯表现了其重要。另外,以道教为背景的北斗信仰,可以在道佛两教之中受到各自的发挥,又互相交融,证实了不少中国宗教修行者是可道密双修,以一心摄万法的特色。
  《大正藏·密教部》的《北斗七星延命经》便是个中的代表作。这部经很特别据说是婆罗门僧到唐朝“受持”的。
  在这部经中,北斗七星个个是古佛化现。贪狼是“通证如来”,巨门是“自在如来”,禄存是“成就如来”,文曲是“吉祥如来”,廉贞是“智辩如来”,武曲是“游戏如来”,破军是“药师琉璃光如来”。
  这类关於北斗的经书,直接以“北斗”为题的多收录在《大藏经》密教部,都是唐代已流传的,其中包括了《佛说北斗星延命经》(婆罗门僧到唐朝受持此经)、《北斗七星念诵仪轨》(唐金刚智译)、《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唐大兴善寺阿闍梨述)、《北斗七星护摩法》(唐一行撰)。
  各星宫各有符籙
  在这几部经典中,《北斗七星念诵仪轨》说明的北斗只见八星、而且是八女。只要“香花饮食供养,持念神咒结契”,“八女及一切眷属,现身随意奉侍,成就无量愿求。”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则说:“北斗七星者,日月二星之精也,囊括七曜,照临八方,上曜於天神,下直於人间,以司善恶而分祸福。群星所朝宗,万灵所俯仰。若有人能礼拜供养,长寿福贵,不信敬者,运命不久。是以禄命书云,世有司命神,每至庚申日,上向天帝陈说众人之罪恶。重罪者则彻算,轻罪者则去纪。算书记告,即主命已者。是故如来,为末世薄福短命夭死众生故,说是一字顶轮王召北斗七星供养护摩之仪则。为供养者,令其属命星数削死籍,还付生籍。若诸国王於自宫中作曼茶罗,如法护摩礼拜供养,北斗欢喜为拥护故,久居胜位恒受安稳;后妃夫人后宫彩女,王子群臣三公百官人民炽盛,稼穑丰饶国土安宁;无有灾难不现怪异;疫病死亡不起,境内怨敌群贼自然退散。故以是法甚为秘要。”
  从据说是以“佛告文殊师利”为因缘说经的上述《北斗七星延命经》,可看到是道经在佛教内部的演化。它绘有北斗七星君之像,廉贞及武曲之间有一小星官,共8星。像下各有一张道教格式符籙,接下来是北斗七星图。第五廉贞星和第六星武曲间还有1星(即外辅星)则无符。
  星图下写着:南无贪狼星是东方最胜世界运意通证如来佛、南无巨门星是东方妙宝世界光音自在如来佛、南无禄存星是东方圆满世界金色成就如来佛、南无文曲星是东方无忧世界最胜吉祥如来佛、南无廉贞星是东方净住世界广达智辨如来佛、南无武曲星是东方法意世界法海游戏如来佛、南无破军星是东方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佛。
  同时,这些长发如女装,持笏而立的各个星官,各自的图像之下都有各自的说明。分属12干支的不同干支生人,各归一星所庇、各自有本人的禄食与所应用的符籙.如贪狼星,在其星君像和符籙下写着:“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星及带本星符,大吉。”


1楼2013-07-10 11:24回复

    道佛二教相融合
      本经亦强调北斗管人性命之贵贱祸福。七星之中,除为首贪狼主子生人命,和最末破军星主午生人命,其余各星各主2种干支之人命。
      在这些密教部佛典中,这一世界的北方九星神成了东方各净土世界诸佛菩萨在这一世界的化现身。北斗神是诸如来与这一世界众生结缘的化身。
      七星的名称、12干支定生时、司命神庚申日下降、本命星削死籍付还生籍等说法,以及符籙的形式,显然都是道教影响。可以用作例证,说明道教信仰在密教内渗融。
      其实,整个密教部的经典之中,有多部经典都提倡密教的北斗咒。这些经典又多有这类中印兼容,道佛相互结合的文字。如一行撰《宿曜仪轨》有提及“先奉供虚空藏、文殊、普贤……后劝请九曜二十八宿天,北斗之中本命属星以及泰山府君……”。还有题为“西天竺园婆罗门僧金俱吒撰集”的《七曜攘灾卷》,以及一行撰《七曜星辰别行法》,也企图结合中印天文历法及命理推算,互相比附相结於一体。
      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梵天火罗九耀》,内中录有源自印度的梵文北斗咒,又按中国道教说法劝人遇厄运时“但以亥时面向北斗、至心祭拜本命神”,另外又附录了“葛仙公礼北斗法”。
      这些据说在宋代之前已结集,至迟在唐代已完成的中国密教经典,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唐朝时中国的佛道二教互相交融的一瞥;同时也有助我们理解《云笈七签》和宋版道藏结集之前,中国道教北斗信仰已在唐代流行。唐代的《道藏》已绝版,反而是从汉译《大藏》的流传使我们认识了道教北斗信仰在当时的原始形式,以及确认它曾广泛地流行与受重视。 


    2楼2013-07-10 11:27
    回复
      2025-08-25 03:09: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三)斗姆与摩利支天相似
        事实上,在中国人的信仰历史上,北斗信仰不只在唐代佛教开始盛行中国以后被佛教接受,成为道佛交融的一个典型。到了宋代之后,当道教徒确定了斗姆作为信仰中心之后,道教中有关斗姆的来历与造型的经典,又再次显示了道教与佛教密宗之间的互通相融。  当斗姆和九皇的说法出现后,一直到今天,密宗界盲一种认识,“斗姆是源於摩利支天的信仰”,而道教则认为斗姆是元始天尊本身的阴所结,化身西天竺为摩利支天菩萨。
        基於佛道二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常都互相交流教理、吸收养份,这种说法的确是有所根据。把九皇大帝和斗姆的出现说成是道教对佛教摩利支天信仰的改造和进一步阐释发展不无道理,两者真有一定的联系。
        在密教,这是来自西天竺的佛教菩萨,原属密教修行人所修持的一位本尊;在道教,她又被视为斗姆的合体,二而一,一而二的化身。道教说法可在《道藏》中证实。在《道藏》收录的《先天斗姆奏告玄科》中,称呼斗姆的名号时,称:
        “虚无妙道十极高真梵龙汉天君紫君紫光金尊至德天后摩利支天大帝”
        又称:“九天雷祖大帝大梵先天乾元巨光斗姆紫光金尊圣后天后圆明道母天尊”
        摩利支天的形象
        《道藏》是由皇朝天子命令下,集合一代高道大德与博学的政府高官,集体挑选校订历代道教文献编撰而成。“斗姆即摩利支天”这种说法能在《道藏》出现,除了说明这种说法当时在道教已占了易受认可的地位,也说明它的流传必有其教理上的根据,才能使对宗教虔诚的高道大德和参与的高官信昭。这可能亦涉及了一些道、密双修的修行人,在境界中体会、确认、印证。
        在佛教,特别是密宗,摩利支天是很受信仰的一个护法神菩萨、意指阳焰、海市蜃楼。
        不过,摩利支天的原本面貌是天女形象,她是一个化现天女身相菩萨,又因她的发型装扮,被称为“华鬘”。
        据说,这是一位肉眼难以见其身形的菩萨。她乘着一架由7头猪或9头猪拉的车跟着太阳奔走。
        在密宗的《佛说大摩里菩萨经》里菩萨的化身形象是三头九眼、头发竖立、变化成8臂、6臂、4臂……也现猪头脸相……
        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的《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里头说摩利支天手下的金猪,是她的御士,守护人於“王难,贼盗,行路,迷途,画夜,水火,鬼魅侵扰,毒药……”
        基於摩利支天的护难功能及其神出鬼没,传到日本的东密,一度又有人把他比附为战神,成为日本战国的武将信仰。
        但是,在中国道教,它的地位自明朝以来已为修行人所印证会认。


      3楼2013-07-10 11:28
      回复
        呵呵,宗教的演变真是让人发笑也是让人无奈啊。宗教这么严肃的事情都这么个德性~时间到底还有啥可以确定是真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7-10 12:36
        收起回复
          最后才是重点……神门,呃,好吧,我的重点现在在礼教神系上……话说那个签名咋弄的……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7-11 08:29
          回复
            我想,能够融合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吧。古代前辈总不会随意乱搞~现在摩利支天是道教雷法的本尊,我昨天翻了一个清微派的《先天雷晶隐书》里面直接取了梵文的摩利支天咒作为雷法咒语。在大乘佛法里诸天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所以大乘佛法里谈不上啥地位高低之别。像密宗里最重要的法门是金刚法,密宗又被称为金刚乘。但是“金刚”意为何?就是八部众里的“夜叉”,也称“药叉”。诸位大金刚,如秽迹金刚,大威德金刚等其实都是大药叉,跟药师佛十二药叉大将是一样的。上回看见秽迹金刚在道教里也有身份,是马灵官。秽迹金刚本身形成就是受了道教很大影响。后来又被道教取回去。道教里直接有秽迹金刚法,还有秽迹金刚另一面目的马灵官。这个跟斗姆一样佛道融合的非常成功了。


            14楼2013-07-11 09:24
            回复

              2. 秽迹金刚与马元帅之密咒
              除了形象之外,从密咒的内容也可以发现秽迹金刚与马元帅有诸多交涉与共同之处。密咒的一致性为证明两个传统的法术关联之最直接证据。
              《秽迹金刚禁百变经》当中载有秽迹金刚的根本咒。

              《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特别說明:“古经本咒四十三字。唐太宗朝人多持诵感验非一。除去十字今就录出。速获灵应无过是咒。 ”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7-11 09:39
              回复

                此根本咒与《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当中所载的咒相差不多。《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同时录有另一短咒。该经亦特别提到此咒为“真觉禅师所传神咒。与今经咒同。但从梵音赊切字语少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空译的《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经》与《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当中所载的两个咒皆出现在马元帅相关秘法之中,有些是部分咒文出现,但是最完整的保存在《道法会元》卷229,《灵官陈马朱三帅考召大法》当中的三十二字咒与四十九字咒当中。

                比较之下可看出只有几个字的差异,除却异体字外,而实际上的发音则近乎一样。比较《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的短咒同样可观察出只有少数用字的差异,若考量其发音则近乎一致。这种比对可以证明,马元帅秘法当中完全完整保留了秽迹金刚的根本咒未加更动。以上可以看出马元帅秘法与秽迹金刚密法的密切关联性。《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一样,在最后都有提到译字调整的问题,可能是经典与实操作的方法略有出入,因此补說明于后。


                17楼2013-07-11 09:40
                回复
                  2025-08-25 03:03: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 秽迹金刚与马元帅之童子附体法
                  秽迹金刚与马元帅秘法同时都是以童子附体为其主要的法术之一,在这一层面上,可认为秽迹金刚与马元帅在法术上有某种程度的交流、借用与转化。
                  下就此层面作初步探讨。
                  在秽迹金刚相关的经典当中,实际上提到童子附体的法术,或是阿尾奢法,其实并不多。《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当中简略提到:“若令童子沐浴涂紫檀香。衣以新衣璎珞。以牛粪涂坛。遍散赤花令头戴赤花鬘。加持赤花七遍令捧而掩目。焚安悉香结娜拏印加持。本尊降问事。”这是使神尊降临以问事的方法。但是宋代以后,似乎童子附体的方法与秽迹金刚有很大的关联,而这种法术又在福建流传。
                  阿尾奢(āveśa)源于印度梵文,意指附身,于汉译佛典又作阿尾舍、阿尾舍、阿毘舍等。最早在唐朝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这些來自印度、中亚密宗僧侣传入,关乎一套法术程序。其法以孩童为灵媒,用以问事、医病,是为此法的特色。初传时流传于宫廷,但于唐末武宗毁佛后,逐渐转向民间发展,与道士、民间的法术仪式专家结合,成为民间普传的法术。根据《夷坚志》的记载,此法似乎与秽迹金刚法、道教法派或民间宗教的仪式专家结合,秽迹金刚法特于闽地流传。
                  西方研究者中以司马虚(Michel Strickmann)最早关注此点,相关构思集结于其研究遗集《中国法术药》(Chinese Magical Medicines)。司马虚注意到中国以孩童为灵媒的现象,推测应是受到周一良1945 年《中国密宗》著作之启发,并结合他本身丰富的亚洲宗教知识而得。这也促成他后期研究目标从道教转向佛教、民间宗教。后有戴维斯(Edward L. Davis)以其研究焦点为基础,著有《宋朝社会与超自然》(Society and Supernatural in Song China)。此书以《夷坚志》为史料来源,研究宋朝社会呈现的中国宗教。最新的研究则为史密斯(Frederick M. Smith)之《自我附身》(The Self Possessed),此书是以印度教和南亚宗教的立场提出相关响应,第十一章为专章响应司马虚和戴维斯之研究。司马虚认为阿尾奢是一种附身,但别于西方理解,附身并不是一种被动仪式专家的立场言之,它是一种由仪式专家主动或主导的附身现象(voluntary spirit possession)。藉由实施某种仪式程序,如念咒,结手印之后,能导致神祗或鬼魂附身于灵媒,或是使某种事物成为媒介,主要目的或功用是驱邪和宗教医疗。
                  类似的概念和实践方法,于中国首载于宝思惟(天后长寿二年,693 后入唐)七世纪末译作之《不空罥索陀羅尼自在王咒经》。此经中的仪式程序,即描述为了能够向神祗“问事”,以施加咒术于童子的相关步骤。唐玄宗后,金刚智、不空等着译经典载有相关内容。司马虚指出,与阿尾奢之相关概念尚有“遍注”、“钵私那”(Po‐ssu‐na)、“私那”等相关词汇。戴维斯认为阿尾奢(aweishe)是一种持咒以召呼各种佛教神祗(Buddhist deities)凭附于人或物的法术。它可召唤这些神灵至发光或反光物,如水、镜子、珠宝或珍珠等等,或是神祗塑画像、男童等。法术程序中规定有孩童的数目若干和年纪,以及实行法术前后对孩童应行的程序。据说一旦降神后,孩童即能言过去现在未來三世之事,亦能助人向诸神问事。宋朝期此法转变为道教考召之法,佛教则转为三坛法,同时此法不再保留于宫廷,而是流传于村落和諸州。宋代在漳泉一带曾盛行一种“秽迹金刚法”。这种法术似乎兴行于佛、道坛中。宋人洪迈(1123‐1202 年)《夷坚志》“秽迹金刚”条有相关记载。这个记载說明,民间之仪式专家以“秽迹金刚法”借童子以降神作法,用來“治病禳禬”。这反映了其时民间密法之流传狀况,也证实了密教是与巫道相结合的可能性。同样也揭示了密法在民间的一种转变现象。《夷坚志》当中另有〈全师秽迹〉与〈张知县婢祟〉皆记载了秽迹金刚法的事迹。
                  值得关注的是,秽迹金刚法以及佛教密法中的阿尾奢法皆是借童子以凭附神只來问事。而元帅秘法当中的童子则是藉由童子來治祟驱邪,也就是透过童子让邪祟附体,然后加以考招的方法。虽然这两种法术都用到童子,但是其功能有着不同,而附体的概念与邏辑也有差异。
                  马元帅的秘法也多用到童子,其中以卷224 当中的〈附体秘要〉较为重要。
                  这是一个包含程序、观想、秘咒、符等完整有序的童子附体法式。在卷225 当中另外保留有一个〈附生童法〉,其法式与〈附体秘要〉结构大体相近,但是较为简略,咒法观想也多不同,可作为比较,也足見与马元帅相关的童子附体法式同时流传有不同的方法。
                  马元帅〈附体秘要〉程序相当繁杂。首先,法师烧太一飞符于水中,念唵伽喽咒,存想元帅与部将在水中,再存想金光罡在水中,念折指咒,以北炁罩住童子的身体,用金光罡水噀童子身,使童子准备进入附体狀态,然后引出童子的三魂;其次,法师提童子三魂后,召请贺将军监守童子生魂;再次,透过咒法,使童子撼动,在贺将军监守童子魂之时,请马元帅押鬼祟入童子身体中。
                  以上是透过童子使鬼祟附身,再加以考召的方法。如果以上方法不管用,本法提供另一个方法,此方法较为简易,与前法相较,前法将童子魂提出身外,由贺将军监管,然后请马元帅押祟入童子体内;后法则是贺将军入童子体内,将童子魂封于袋内,并送入下丹田安藏,随后再命鬼祟附于童体,实行考召,施行完毕后,再请贺将军放魂归回三宫。
                  在邪祟附体时,法师必须执行考祟,其中附有考祟符。该符会请劉岩、邓伯温、辛汉臣拷鬼使其速通姓名。以考祟符熏烧童子鼻,若有祟附身,则此邪祟会自己通报姓名。随后再以“都天大雷火狱符”配合“火輪符”以火烧鬼灭形。考祟后中会透过“都天大雷火狱符”请天狱神君、地狱神君等及其吏兵押祟入狱,然后以五方真火烧殺邪鬼。
                  在整个考召驱邪的过程中马元帅扮演关键角色。马元帅透过符令,至人家中捉邪祟,行火罩遣,并指挥该人家住居土地司命,内外香火六神医童捕邪祟,并加以驱捕法捉捉遣。
                  《道法会元》卷226 另有〈附生童法〉,其法结构与前法差不多,但是更加道教化,其法仍是以水施咒,然后以水噀童子身,存想黑雾罩童,然后开始提童子魂,随后命鬼祟入童子体,并通报姓名。此法也是将魂提出,比较特别的是该法透过咒语使三尸彭琚、彭矫、彭质速出顶门,而三魂台光、幽精、爽灵则必须速下中营。然后再使鬼魂附体。
                  鬼祟附身后,必须先开咽喉,此时需行咽喉咒,开咽喉后则展开讯问,拷问邪祟姓名及祸端,这是审问的过程。除了以火帝之精來烧殺邪鬼外,随后召请马元帅部下无面大将军拷鬼,并由法师以剑诀在童子头顶上虚书一个田字,代表天索地索,用來吊缚邪祟的手脚。邪祟束手就缚后,驱邪仪式即告一个段落。此时法师以斗印命“鬼魂速出,人魂速入”,然后呼唤童子的姓名,给予热汤使之苏醒,如果还未能苏醒,则再透过醒魂符使童子回魂。
                  从仪式结构來看,童子附体的过程与仪式结构大体相似。其中卷224 当中的〈附体秘要〉是一个包含程序、观想、秘咒、符等完整有序的童子附体法式。当中包含了兩种不同的附体方法,其中第二种显然较简易也较中国化,当中未用到任何密咒。而在卷225 当中的〈附生童法〉,其法式与〈附体秘要〉兩个附体法结构大体相近,但是较为简略,其咒语也完全是中国化的,除了最后一段咒文外,整个仪式也未提到密咒。从这些不同的附体法式可看出马元帅相关的童子附体法式在歷史发展中流传有不同的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秽迹金刚法以及佛教密法中的阿尾奢法大多是借童子以凭附神只來问事。而元帅秘法当中的童子则是藉由童子來治祟驱邪,也就是透过童子让邪祟附体,然后加以考招的方法。虽然这兩种法术都用到童子,但是其功能有着不同,而附体的概念与邏辑也有差异。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07-11 09:42
                  回复
                    看看上楼的秽迹金刚符印,跟下面的道教云篆是否非常类似。@桔梗谣 @昊皇帝天


                    20楼2013-07-11 10:59
                    收起回复
                      听说过念力灵吗,即众人都有这种念头,念力不断聚集起来后形成的灵体,,帮持有这个念头者完成他们要完成的事,,信仰有时候可能是念力灵的体现。。即为啥管用,因为信的人多了。所以管用。。


                      IP属地:山东22楼2013-07-11 12:16
                      收起回复
                        请问楼主到过印度没有,印度能不能看到完整的二十八宿?
                        我要说的是印度人的天空和我们的天空是不一样的。
                        莫非是印度人会天眼通,能到中国来看中国的星空吗?
                        斗母是实实在在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没有啥关系,佛教里有斗母,就像马列主义中国化一样,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IP属地:河北23楼2015-10-14 14:08
                        回复
                          摩利攴天就叫光明母,清朝封禁斗母所以不再叫光明母,用摩利攴天取代也是佛母摩耶夫人


                          IP属地:河北24楼2016-02-18 2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