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遇吧 关注:444贴子:58,307
  • 31回复贴,共1

《日落号列车》——关于一场对话的独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坑就是个坑,友情提示不要跳进来
平时不大看片子,这部《日落号列车》去年下载了以后看了几眼就搁下了,今年有一次发呆的时候一口气看完,也不是说有多么吸引人,可是我偏偏被吸引住了,之后就存在手机里,没事就翻出来看几分钟。
开这个坑,有可能会隔三差五、十天半个月什么的来掰两句,也有可能就此扬长而去。对这个坑,我完全、非常不负责任


IP属地:江苏1楼2013-07-07 18:47回复

    导演:
    汤米·李·琼斯
    主演:汤米·李·琼斯 塞缪尔·杰克逊
    看点:哲学 塞缪尔杰克逊 舞台剧 低成本 昆汀 电视电影
    地区:美国
    年代:2011
    片长:90分钟
    在线观看 http://v.360.cn/m/gafqakH2RnL5UR.html


    IP属地:江苏2楼2013-07-07 18:49
    回复
      2025-09-02 17:54: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着能偷懒就偷懒的精神,首先全文抄袭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6141793.html
      《日落号列车》根据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剧作家考麦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话剧剧本改编,故事充满着黑色幽默与沉默伤感的意味深长,并有点舞台剧的感觉。故事讲述两个普通的无名氏,原作只赋予了他们“黑色”和“白色”两个代号,他们是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一个黑人宗教主义者和一个无神论的白人教授,在情节展开前,黑人曾从日落号列车的站台前救了要自杀的白人,接下来的所有的内容都集中在纽约一间普通的公寓里,两个人身处绝望的环境下,一起进行了有关宗教、人生、死亡,以及针对白人是否自杀的探讨与碰撞,他们在不同立场上,激烈争论了否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上帝,一个真的信徒和一个只是想获得救赎的罪人有什么差别。
      这部HBO的电视电影由汤米·李·琼斯亲自掌镜,考麦克·麦卡锡为其编写剧本,这不是两位的首次合作,上一次精诚合作还是在科恩兄弟的经典之作<老无所依>中,这一次,剧作家继续编写自己的原作剧本,母题似乎依然与“老无所依”略有类似,只是,电影的形式却是超乎观赏耐心的单调:一个房间、两个男人、黑沉的气氛和绝望的气息,就连两款先行版预告片都言简意赅,场景单一,如舞台剧般靠人物的对话带出处境与生存的焦虑与绝望感。
        这部《日落号列车》曾经是部充满争议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曾在2006年于芝加哥的荒原狼剧院首演,美国的几大城市报纸对此争论不休,《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家曾怀疑的认为这部作品仅凭对话撑起大局,有失戏剧的传统张力,但麦卡锡的语言太丰富有力,的确弥补了这种不足.《纽约时报》更盛赞这部作品是一部“死亡的赞美诗”。
        感随着简单镜头表露无遗,可以得见,这又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HBO出品之作。
        这是一部类似于全对话+舞台剧式的小说,话剧中是围绕一张餐桌展开剧情,而从其改编成电视电影,围绕的是一间公寓,毫无场景切换,在视觉耐心上似乎挑战不小,完全要看几乎是两位戏骨的飙戏,无论是绝望还是悲恸,甚至是关于死亡哲学性的思考都需要通过塞缪尔·杰克逊与汤米·李·琼斯单场景下的密集对话展现。


      IP属地:江苏3楼2013-07-07 18:51
      回复
        不顾警告,扑通跳坑


        IP属地:北京4楼2013-07-08 20:08
        收起回复
          我也跳进来了,单看介绍的确够单调的,不过胜在思想性强,坐等遇姐精彩讲解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7-10 00:47
          收起回复




            日落号列车,顾其名应当是黄昏日落时的一班列车吧;日落作为普遍的自然现象,而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一些共通的、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象征意义:老冉冉之将至,穷途末路,衰朽没落,绝望……
            日落是白天的光明和夜晚的黑暗分界的时刻,片中黑人和白人的肤色,自然也不会不带有一点暗示的意义,而恰恰由于黑人带着光明的初衷力图“劝醒”白人,白人也带着黑暗的绝望力图“劝醒”黑人,到片尾时,白人终于投身黑暗,而黑人也涉入了白人那黑暗的绝望领地,黑暗与光明、希望与绝望便形成了一种相当对称的交错配列chiasmus的修辞。
            片中两位主角都是年逾半百,须发花白,一脸的沧桑:人过了大半辈子,这时候是积攒下来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还是失去了青壮年时代对生活所抱有的兴趣和希望?从人生的某个节点开始,或许差之毫厘,结局却是别以千里。
            有种说法,说人类文明自黄金、白银、青铜而白铁时代(王小波就有以此为名的小说,不过我没有读过,不晓得说的是什么),是一个不断衰落的过程,就文明、文化而言,日落的寓意与此是相似的;片中汤米李琼斯扮演的白人教授便是因为认为人类的文化已经衰朽堕落而毫无希望。然而这种衰落果真道出了历史的真相吗?
            片头是一串空镜头,似乎空荡荡的站台和同样空荡荡的轨道(或许是有种关于地狱的联想意义吧),从看得到的轨道尽头驶来、开着车灯的列车,车灯一团光晕疾驰而过。从黑暗中驶来,向黑暗继续前进:paradoxically, 我们也可以说它(哪怕是暂时地)冲破了黑暗,或者在黑暗中无所畏惧地奋力前行,而那个我们目力所不及的前方和未来,究竟如何,我们都无法定论。
            PS. 特地问了JILL,为什么列车的名字里面会有limited,是说这种车只是在南方数州范围,而不是全国范围跑的。不过作为片名,我们还可以从“有限”这个意思上想多一些、深一些。


            IP属地:江苏6楼2013-07-17 20:47
            收起回复
              燕子提到列车的意象。百科一下:
              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种机器比马的力气可大多了,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有些人就想将“大力士”蒸汽机装在车上,代替人力或者畜力来使车辆前进。
              1825年9月27日,从英国斯多克顿到达林顿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了。由蒸汽汽车改制成的蒸汽机车(我们平常所说的火车头)开始大显身手了,蒸汽机从此派上了大用场。这同时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正式问世。
              1828年,期蒂芬逊和他的儿子共同制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并参加了一次比赛……获得了冠军。此后,火车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各国相继发展起来。
              列车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就成了它的一个象征,所以外文学界的大腕殷企平老师有过一篇文章,大标题就是“在进步的车轮下”,貌似是谈英国工业革命给底层社会带来的苦难神马的。
              工业时代对物质昌明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毋庸多说,不过作为一柄双刃剑,或者说必然在很大程度上碾碎传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滚滚车轮,它在带来各种社会弊病之外,还使人对科学的信心极度膨胀,以致一方面宗教信仰以及建基其上的整套传统价值观面临危机,另一方面诗歌也受到了极大冲击(大多数诗歌都不科学啊!)
              所以列车这个意象,很大程度上被用来象征现代物质文明中这股巨大而无情的破坏性力量。
              当然也可以脱开工业时代这个象征,直接将列车同滚滚向前的历史挂钩。历史穿过黑暗的隧道,没有人真正能预卜它通向何方。


              IP属地:江苏8楼2013-07-19 11: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