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蝶幽谷吧 关注:112贴子:332
  • 3回复贴,共1

[若缘殿]刀的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 

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锋利,适于砍削器物。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中国的刀
最早的铜刀脱胎于石刀,形状很小。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铜刀。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大刀,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所以又叫“环柄刀”。在北京昌平县白浮西周木椁墓中出土两把青铜刀,一把刀身长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长24厘米,类似冰刀形。那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 

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长,并且已有专门的战刀和佩刀之分。佩刀讲究式样别致,镶饰美观;战刀则注重质地坚韧,作工精良。在当时诸国战争中,兵车已渐渐退出战场,取而代之的骑兵队成为作战主力。因此单纯的刺兵器不足以发挥效力,擅长劈砍挥杀的钢刀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刘备令工匠造刀5000把;孙权则命造刀1000把;司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这些刀是用来装备军队的,那时刀已成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环首刀”,这种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长度一米左右,便于在骑战中抽杀劈砍,是一种实战性较强的短兵器,在战场上的厮杀格斗中,许多将领往往长矛短刀并用,远刺近劈,威力无比。西汉时大将李广之子李敢“左持长槊,右执短刀,跃马陷战”。三国时南蛮首领孟获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长标,背插五口飞刀,重伤张嶷,活捉马忠。 

钢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这种佩带用刀,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刀身通体雕错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几近嗜好,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炼制宝刀。那时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师,据说他造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轻微无丝发之际,斫坚刚无变动之异”。还有蜀国的蒲元,他运用当时的先进淬火技术造刀,具有独到之处。曾受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钢刀3000把。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唐朝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唐代制刀不仅注意保持汉民族传统的制作技艺,而且随着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制刀技艺,促使战刀的制作更趋于实用。明朝军队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吸收了倭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非常重视腰刀的制作,在其军事著作《练兵实纪》中对腰刀制作方法有着详细的研究与记载。清朝,刀的种类更为繁杂,有腰刀、滚背双刀、脾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鸳鸯刀、船尾刀、割刀、缭风刀等等。其中被广泛应用于作战的是腰刀和双手带刀。腰刀上部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长三尺二寸,柄长三寸,重一斤十两(古时1斤=16两),一般用于骑兵作战。双手带刀,柄长一尺五寸,可容双手把握,刀刃长且特别宽大厚重,上部呈平线形。步兵在近身交战时,一刀砍去,可断敌首级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时代仍然是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 

 



1楼2007-08-08 16:54回复

    环刀:元代蒙古骑战用刀,其刀刃身略弯,柄小而稍扁,较犀利。 

    峒刀:少数民族兵器。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峒刀,西刀州峒及诸外蛮,无不带刀者,一鞘二刀,与云南刀同,但以黑漆杂皮为鞘。” 

    铦刀:古代婆罗门国用的短刀。《唐书·礼乐志》:“睿宋时,婆罗门国献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铦刀,府身就锋。” 

    傣族刀:少数民族兵器。在生产工具短砍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长刀。这种刀极为锋利,既是劳动工具,也是练功和自卫的武器。 

    景颇尖刀:少数民族兵器。景颇刀历来精细别致,种类亦多,长短不一。刀形有直、曲两种,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斜度各异。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几种。刀鞘为木质,工艺精美,有龙及其他花纹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铜或银箍。也有细竹蔑编制的箍,鞘上系有皮带作背挎之用。 

    僳僳族弯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这种刀大小不等,也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锋锐利。刀柄稍向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 

    黎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黎刀,海南黎山所制,刀长不过一二尺,靶长乃三四寸。织细藤缠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许,如鸱鹗尾,以为饰。” 

    藏刀:少数民族兵器。又称“西番刀”。短刀的一种。是我国藏族人民随身携带且须臾不离的防身器械。藏刀刀身短,刀尖锐利。刀鞘及刀把上多装饰精美。技法上常利用宽大藏袍作掩护,或突击闯刺,转腕变锋,或逼身擒举,使人防不胜防。常用招式有“牦牛闯阵”“雄鹰啄蹄”“骗马盖顶”“喇嘛祭刀”“举羊势”等,演练时,刀风嗖嗖,喊嚎惨人。 

    彝族短体插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多为彝族男性所用,平时将刀将于腰带中。刀为曲刃短刀,有刀柄及铅花银制刀鞘。刃背向外曲凸,刃锋居于内面,而刃尖稍向外再度曲凸,柄与刃均同一曲度。刀形精美优质,极为犀利尖锐。 

    宝刀:锋利钢刀的泛称。《南史·陈世祖传》:“为临川王,梦梁武帝以宝刀授已。”魏文帝《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彩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锋似崩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 

    回回刀:古代名刀。《云烟过眼录》:“刘汉卿所藏回回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错。回回刀内全错出,一人面兽,精甚。闻回回国王所佩者。” 

    吴刀:古代名刀。古时以吴地作刀最为锋利,故张华诗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斩马刀:宋代有名的步战用刀。从唐代陌刀演变而来。《玉梅》:“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于操击,战阵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命置局造数万口分赐边臣。” 

    葛党刀:古代名刀。《梦溪笔谈》:“吴钩,刀名也。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 

    蜀刀:汉代军的一种。刀首有环。《汉书·文翁传注》:“刀凡蜀刀,有环者也”。 

    鱼刀:《水经·温水注》晋范文“日南西卷县夷师范椎奴也。文为奴时,山涧牧羊,于涧水中得两鲤鱼,隐藏挟归,规欲私食,郎知检求。文大惭惧,起托曰“将砺石”。还,非为鱼也。郎至鱼所,见有两石,信之而去。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成两刀,举刀向鄣,祝曰:“鲤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灵。文当得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刀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之斩芦蒿,由是人情渐附。”


    6楼2007-08-08 16:59
    回复
      2025-09-02 16:52: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伊斯兰部落中,骑士们杀敌时不是用刀砍劈,而是策马急驰将刀平持手中,使刀锋平划切抹敌人首级或身体,这种刀术促成刀是长弯月状。不懂这种刀术的人用这种刀会很不自然。在大马士革刀中,伊朗刀的把是直茎弯头直形,护手均做成斜扁长方十字形。 

      土耳其人作战特别喜欢短兵相接,昔日刀剑精锐不亚于伊朗和印度,其刃体有花纹刃的,也有白钢无花纹的,这种白钢刀往往加入白银,所以有白银光。土耳其刀在占全刃三分之一的近刃尖处刃体突然弯曲并加宽成剑形的尖,其近柄部三分之一是直形,脊背T字母状,血槽较宽;护手十字形,中部如斜长方形;柄用黄牛角片在两边夹上,手柄的茎与头成直角,柄头是圆形,茎与头的直角连接处突然变细是土耳其刀最大的特征。 土耳其还有一种本民族用的刀。手柄头是马蹄形,弯刀的刃在内弯面,与大马士革刀外弯刃正好相反。 印度刀种类较多,以D字形、串字形和土字形手柄居多。这些特征是鉴赏看所关注的内客之一。 马来刃 的造型不同于世界其它民族的兵刃,让人一看便知。 

      在马来旧俗中,每人腰插3件克力士剑,一件是家传的,一件是结婚时妻子所赠。还有一件是自行选购的,其中妻子所赠的一把往往刃纹纤细精绝,即使大马士革花纹也为之逊色,有的克力士上利用糙面刃纹铸成凸凹在刃身直接展开浮雕造型,巧妙之极;柄和鞘以象牙、金银、硬木居多。钻刻花、鸟。兽形,精细的程度是中国刃和日本刃难以比较的,因为马来是崇拜诸神的国家,这样为手柄提供了丰富的雕刻造型式样,构成独特风格。 另外,马来刃还有香刃和毒刃两种, 19世纪末爪哇尚有香刃可购,其香味极浓烈,常上百年不变味。毒刃是在刃纹上浸人毒液,因马来刃糙面花纹孔隙很多,所以毒液也是上百年不变。这些内容使马来刃变得更加神奇。

      中华自有绝刃在,中国是亚洲花纹刃的发源地,名家及宝剑有干将、莫邪、欧冶子、胡风子、巨阙、纯钩、龙泉、湛卢,太阿、工布等。花纹刃从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都极为著名。清代是晚期生产花纹刃的时期,以腰刀为主,乾隆皇帝曾特制一批御用刀剑极为名贵。文革前中国有大量中外刀剑收藏,文革期间,遭到销禁。仅北京在那个时期就在军事博物馆的广场上将收集来的上万把刀剑,用电气焊当众全部烧断,使目睹这一场面的人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中国拍卖公司的兴起,一些中外刀剑开始出现在拍卖场上,目前拍卖的以西洋刀剑居多。目前,北京西四羊肉胡同2号金仓珠宝店二楼展厅,展放从国外征集来的一批18至19世纪的刀剑,吸引了一批刀剑爱好看前往观赏,面对久违的刀剑,爱好者们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拿在手中挥舞一阵,似乎唤起了童时的兴趣,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就选购一件,拿回去赏玩。目前中国拍卖的刀剑价位,一般的军官佩剑在1千元,有花绞刃的刀剑要几万元,上好的佳品须几十万元,绝佳的极品上百万元。西洋刀剑在中国收藏界刚刚兴起,蕴藏看极大的收藏潜力,其中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必将吸引更多的爱好者。


      10楼2007-08-08 17:01
      回复
        ·吴刀:古代名刀。古时以吴地作刀最为锋利,故张华诗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11楼2007-08-08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