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
说说隔了几天后再听的想法。
再听,还是很清新。的确是首耐听的歌,在我看来耐听的便是好歌,因为经得起时间的历练,至少先不会让人有腻烦的感觉。这次听,又有一种新的感觉。很想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录制的。因为,虽不了解,但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似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的。即使是一个新生的婴孩)。第一次听时,是很纯粹地听,只听曲,只听词。可是隔了一段时间后再听,感觉就会复杂一些。
都说字如其人、戏如人生。其实歌也如其人、歌也如人生。
郑君,一位歌手,摇滚是他的标签,他身上应有摇滚的烙印。
这似乎注定了他的沧桑,他的粗犷,他的不羁,他的随性,他的坚强……
这也应注定了他的歌曲,应该放肆、应该狂野、应该任性、应该桀骜不驯……他不仅是唱歌,他应该唱他自己,应该唱他自己的人生。
极乐世界中,他叹气带着些许无奈,可是他又努力让自己欢喜以让别人快乐,努力地不让那灰浓郁成黑。他自己虽然也许并不快乐,但是他要让自己快乐,他要让自己的快乐消融他人的痛苦。歌词中有种欲扬先抑的味道。因为是极乐世界,所以虽然开始叹息,但也得以快乐结束。
可是,在极乐世界中,我却分明又听到了一些摇滚中不应有的含蓄,可是在歌曲中又是那么的和谐,那么恰如其分。像暗潮汹涌,暗流涌动,暗香弥漫、暗夜神秘……他似有似无地压抑着一些情感,不轻易地将其释放。这是一种绝对聪明且高超的方式,因为这让听者卸下盔甲,毫无防范,在不经意间,它已开始进攻、占领你的内心。所谓“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刚中柔外也。”此之乃第十计笑里藏刀。
“我们活着也许只是相互温暖”,寒冷的人想追寻温暖,可如果是两个寒冷的人,是否会更加冰冷对方?其实,寒冷的人也会畏惧温暖的阳光。好像一个常年处在阴暗潮湿的深牢中的囚犯,当刑满释放时,也会不习惯那刺眼的阳光;
“想尽一切办法只为逃避孤单”,他孤独但却并不寂寞。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目标,他的世界中有他的摇滚。即使只是独自一人前行,有摇滚相随,也不会寂寞吧。
我会很新奇地想,郑君,你,会恨摇滚么?
因为你很爱,爱到深处也许会变成一种恨的。越爱越恨,越狠越爱。本来爱和恨就不是相反,只是看似矛盾罢了。爱的相反其实是冷漠。你的生活中会有一个角落,没有摇滚么?
(以上两段不理解的可以无视。实在是刚刚本小孩的右脑突然抽了一下)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读红楼,有一千个红楼梦。有人读红楼的爱情,有人读世间的百态,有人读人情的冷暖,有人读封建社会的腐朽,有人读家族的堕落,有人读押韵的诗词歌赋,有人读其中的真真假假,有人只读曹雪芹……
有人听的是痴迷的摇滚,有人听的是纯粹的曲调,有人只是想麻痹自己,有人只是想显摆时尚……
每个人听都有自己的目的。带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耳朵,听出来的感觉都不同。
其实,有些时候,听歌就只是听音乐,听,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我却把它复杂化。
有时也想,就像听小小少年、两只老虎那么单纯就好了,或者听自由女性也不错,挺有趣的。想那么多干嘛,忧人自扰。但却不由自主……(其实也不能怪我,要怪就怪歌手。干嘛唱得那么有感情啊,让人浮想联翩~~~)
至此,已不再听歌。听一种情感,透过歌曲本身去听他的内心。希望听的是他的故事,他的人生。但也不想去多以了解,自己揣测好了,留些神秘,留些空间。
——8月6日正午,某浮桥
(注:上文提到的郑君,实属尊称,绝非打错了名字)
说说隔了几天后再听的想法。
再听,还是很清新。的确是首耐听的歌,在我看来耐听的便是好歌,因为经得起时间的历练,至少先不会让人有腻烦的感觉。这次听,又有一种新的感觉。很想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录制的。因为,虽不了解,但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似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的。即使是一个新生的婴孩)。第一次听时,是很纯粹地听,只听曲,只听词。可是隔了一段时间后再听,感觉就会复杂一些。
都说字如其人、戏如人生。其实歌也如其人、歌也如人生。
郑君,一位歌手,摇滚是他的标签,他身上应有摇滚的烙印。
这似乎注定了他的沧桑,他的粗犷,他的不羁,他的随性,他的坚强……
这也应注定了他的歌曲,应该放肆、应该狂野、应该任性、应该桀骜不驯……他不仅是唱歌,他应该唱他自己,应该唱他自己的人生。
极乐世界中,他叹气带着些许无奈,可是他又努力让自己欢喜以让别人快乐,努力地不让那灰浓郁成黑。他自己虽然也许并不快乐,但是他要让自己快乐,他要让自己的快乐消融他人的痛苦。歌词中有种欲扬先抑的味道。因为是极乐世界,所以虽然开始叹息,但也得以快乐结束。
可是,在极乐世界中,我却分明又听到了一些摇滚中不应有的含蓄,可是在歌曲中又是那么的和谐,那么恰如其分。像暗潮汹涌,暗流涌动,暗香弥漫、暗夜神秘……他似有似无地压抑着一些情感,不轻易地将其释放。这是一种绝对聪明且高超的方式,因为这让听者卸下盔甲,毫无防范,在不经意间,它已开始进攻、占领你的内心。所谓“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刚中柔外也。”此之乃第十计笑里藏刀。
“我们活着也许只是相互温暖”,寒冷的人想追寻温暖,可如果是两个寒冷的人,是否会更加冰冷对方?其实,寒冷的人也会畏惧温暖的阳光。好像一个常年处在阴暗潮湿的深牢中的囚犯,当刑满释放时,也会不习惯那刺眼的阳光;
“想尽一切办法只为逃避孤单”,他孤独但却并不寂寞。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目标,他的世界中有他的摇滚。即使只是独自一人前行,有摇滚相随,也不会寂寞吧。
我会很新奇地想,郑君,你,会恨摇滚么?
因为你很爱,爱到深处也许会变成一种恨的。越爱越恨,越狠越爱。本来爱和恨就不是相反,只是看似矛盾罢了。爱的相反其实是冷漠。你的生活中会有一个角落,没有摇滚么?
(以上两段不理解的可以无视。实在是刚刚本小孩的右脑突然抽了一下)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读红楼,有一千个红楼梦。有人读红楼的爱情,有人读世间的百态,有人读人情的冷暖,有人读封建社会的腐朽,有人读家族的堕落,有人读押韵的诗词歌赋,有人读其中的真真假假,有人只读曹雪芹……
有人听的是痴迷的摇滚,有人听的是纯粹的曲调,有人只是想麻痹自己,有人只是想显摆时尚……
每个人听都有自己的目的。带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耳朵,听出来的感觉都不同。
其实,有些时候,听歌就只是听音乐,听,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我却把它复杂化。
有时也想,就像听小小少年、两只老虎那么单纯就好了,或者听自由女性也不错,挺有趣的。想那么多干嘛,忧人自扰。但却不由自主……(其实也不能怪我,要怪就怪歌手。干嘛唱得那么有感情啊,让人浮想联翩~~~)
至此,已不再听歌。听一种情感,透过歌曲本身去听他的内心。希望听的是他的故事,他的人生。但也不想去多以了解,自己揣测好了,留些神秘,留些空间。
——8月6日正午,某浮桥
(注:上文提到的郑君,实属尊称,绝非打错了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