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提起云内动力,机构投资者往往对其冠以“业内龙头”的称谓,但这家柴油机生产企业,却于去年1月跌入谷底,销量十年最低。如今,公司的投资者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公司方面表示,到目前,“已基本扭转公司发展的被动局面”。同时,2012年的变革,也让公司上下重拾信心。
柴油机销量排名全国第五
云内动力董事长杨波介绍,2012年1月,销量跌入低谷的同时,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员工凝聚力都在下降,而折旧费用、用工成本、运行费均在上升,此消彼长之间,云内动力当时的情况可以用危险来形容,如其与合作方的关系,甚至到了打官司的边缘。
3月,公司公告称“杨波当选云内动力公司董事长”,市场分析,云内动力“开始想办法了”。而公司也随即推出了名为“五大攻坚战”的变革办法。
据介绍,目前,云内动力累计销售各型柴油机23.69万台,其中昆明公司17.15万台同比增长7%,高于行业增速17个百分点(整个行业平均下降10个百分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字,2012年公司柴油机销量在全国排名第五。同时,市场占有率达6.71%,同比提高12.22%。
2012年,云内动力的“逆市上涨”,也让杨波更加确定自己此前的判断,而“五大攻坚战”似乎是公司的一剂灵丹妙药。
五大攻坚战是一剂灵药
所谓“五大攻坚战”,就是在产品、营销、降成本、提升管理、提升员工凝聚力等5个方面下功夫。
产品方面,精简老产品多余功能,加快降噪、减震升级改造,杨波分析,公司的老产品在国内还能卖10年。同时,开发新产品,优化D系列产品设计(主要用于乘用车)。云内动力总经理杨永中介绍:“公司出口欧盟的D19TCL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欧盟企业同类产品。如动力性仅次于宝马、菲亚特,油耗、噪声振动在欧盟企业同类产品中,也都处于中上等。” 据悉,搭载这一发动机的MG6轿车有望近期进入中国市场。
营销方面,公司的团队在去年3月份用了100天左右的时间,重新拜访合作方,“之前有些主机厂以为我们不做老产品了,我们去年又亲自上门拜访,稳住了老产品的销量,我们要让市场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杨波认为,加强与合作方、终端客户的沟通,直接促进了公司销量的增长。
开源的同时,节流降本。云内动力去年通过整合、优化采购体系,转让亏损子公司等方法累计降低成本6600万元。另外,“管理提升攻坚战”,加强成都公司管控,实现减亏2000万元,重新梳理公司内控制度,精简机构,提高运行效率。
政策和柴油质量是发展制约因素
去年,达到欧V标准的D19TCL发动机登陆欧洲市场后,股票价格也迎来涨停。
杨永中分析,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柴油发动机将会发挥优势,公司也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汽油车相比,柴油车污染低,我们这款D19TCL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至少要比北京的空气好,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汽油发动机的40%,百公里油耗比后者下降30%至40%,噪声、振动与后者相当。”
杨波认为:“目前国内柴油乘用车发展,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制约,政策和油品质量。”目前,欧洲乘用车70%都是柴油车,而这一比例在中国还不到1%。杨波分析,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柴油发动机的发展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在油品质量上,也将得到改善。
5年营收目标破百亿
目前,云内动力已完成了2012—2016年“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经营环境分析认为,云内动力不应依赖某一汽车整车集团,而是通过产业布局,与多个主机厂深度合作,提高公司运营自主型和竞争主动性。
“老产品转型升级近期求生存、新产品创新驱动长远求发展”是公司目前的基本战略方针。公司预计,到2016年,柴油机销售60万台,其中老产品40万台,D系列产品20万台,三年内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五年力争营业收入100亿元,实现公司成为多缸小缸径柴油机领军者的目标。
今年,云内动力目标销售收入30亿元,重点是要把D系列产品变成商品、变成利润。(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