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世界的五分钟
警报器骤响,警示灯闪烁,电脑屏幕显示敌方的核导弹群正从太空飞袭而来!一位负有领导责任的值勤军官一手拿着电话听筒一手紧握用于内部通讯联络用的对讲机心情沉重脸色铁青地站在指挥中心万分紧张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监视器屏幕,满屋子端坐在电脑终端和控制台前的军人都屏气敛息高度警惕地等着他按下标注着“发射”字样红色按钮----这意味着开始对来犯之敌实施报复性核打击!这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听起来是不是像疯狂刺激扣人心弦的好莱坞经典冷战大片?
“当时的场景确实很像电影里的惊险镜头,”那位二十多年前站在红色按钮旁紧张得大脑神经几乎都要绷断了的绅士心有余悸地回忆道,“所不同的是,在好莱坞电影中,水平高超的导演和技巧出众的演员可以把一个小小的情节拉长到半个小时的时空跨度,而我们当时的情景是,从我下达反击命令到游戏全部结束最长只能持续5分钟的时间。”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当年苏联陆军部队的一名中校军官,他肩负的职责是率部监控预防美国核导弹袭击苏联的卫星预警系统。上级军官对他下达的指示是:一旦发现美国导弹偷袭苏联的迹象,可以立即下令进行反击。值得庆幸的是,头脑火速冷静下来的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中校当时没有发出这样的战斗命令。今天(2006年1月19),“世界公民联盟”组织把他尊称为“我们时代被忘却的英雄”-----这是一位曾经担负着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么一个泰山压顶般重任的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当之无愧的称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牵头的西方盟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打得如火如荼,双方势均力敌各具强项,彼此在外交战线和军事领域明争暗斗激烈竞争,擦枪走火的“误会”事件时有发生。
建在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180公里外的卡卢加州境内的库里洛沃村地下的“谢尔普霍夫-15”是苏联投入使用才一年左右的秘密“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中心”。
1983年9月26日莫斯科时间0点30分,在该中心顶层的一间玻璃幕墙围起的房间里,值日军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中校的电脑显示器的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敌人发动了第一波攻击。
“我当时责无旁贷地统领着正在值班岗位上的战略核导弹部队的全体官兵。在我楼下的一间宽敞舒适灯火通明的房间里有5张大型控制台,当发现敌人发动第一轮突然袭击时,我的部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核战态势惊得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约而同刷地一下从各自的座位上跳起来,寒毛直竖地等着我开口下达反击命令。”
此时此刻,警报系统赫然在目地表明已经有5枚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从美国本土发射升空,正以8马赫的速度呼啸着直扑苏联而来,不出20分钟就会在苏联境内落地爆炸! 彼得罗夫中校的反击命令一旦脱口而出,下级军官的一系列操作将会导致人力无可逆转的连锁反应,这是苏联核弹道导弹发射系统事先预制好的操作规程,一旦启动,任何人为因素都无法终止它的运转。一切都取决于彼得罗夫中校根据现有信息适时作出分析判断,他要么向电脑输入发动反击的指令,要么宣布这只是一次虚假的进攻信号。
而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可以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就在3个星期前,苏联的苏-15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用导弹击落了一架从美国飞往韩国的民航客机,致使机上的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死于非命。当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愤怒地谴责苏联是“邪恶帝国”。根据这位美国三军总司令的命令,美国和北约盟军的部队正在西德领土上举行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大规模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
全部有关数据都被调了出来,所有表面迹象都明白无误地昭示着美国的核导弹正在飞向预定目标!千钧一发!!刻不容缓!!! 这时候,就在一刹那间,彼得罗夫中校的脑海里闪电般地划过了两个念头:一是美国至少有1,000枚弹道导弹常年处于战备值勤状态,如果要向苏联开战,它还不至于笨到在首轮打击中只发射5枚导弹的程度,因为仅仅靠5枚导弹是远远无法摧毁苏联的反击能力的,而且这也跟苏联军事情报部门拟定的美国可能发动攻击的诸多方案大相径庭。二是彼得罗夫中校每一次值班都坚定不移地恪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假如人类历史要由他来承担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责任的话,他将选择“不”!有人怀疑,在那分秒必争的时刻,他有工夫想得那么远吗?他回答说:“这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常备不懈的理念,每一次踏上工作岗位,我都要重温一遍。” 稳定了思绪的彼得罗夫中校立即向克里姆林宫最高当局报告了战争警报一事,他大胆而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坚信不移地说这只是一次假警报。
警报器骤响,警示灯闪烁,电脑屏幕显示敌方的核导弹群正从太空飞袭而来!一位负有领导责任的值勤军官一手拿着电话听筒一手紧握用于内部通讯联络用的对讲机心情沉重脸色铁青地站在指挥中心万分紧张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监视器屏幕,满屋子端坐在电脑终端和控制台前的军人都屏气敛息高度警惕地等着他按下标注着“发射”字样红色按钮----这意味着开始对来犯之敌实施报复性核打击!这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听起来是不是像疯狂刺激扣人心弦的好莱坞经典冷战大片?
“当时的场景确实很像电影里的惊险镜头,”那位二十多年前站在红色按钮旁紧张得大脑神经几乎都要绷断了的绅士心有余悸地回忆道,“所不同的是,在好莱坞电影中,水平高超的导演和技巧出众的演员可以把一个小小的情节拉长到半个小时的时空跨度,而我们当时的情景是,从我下达反击命令到游戏全部结束最长只能持续5分钟的时间。”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当年苏联陆军部队的一名中校军官,他肩负的职责是率部监控预防美国核导弹袭击苏联的卫星预警系统。上级军官对他下达的指示是:一旦发现美国导弹偷袭苏联的迹象,可以立即下令进行反击。值得庆幸的是,头脑火速冷静下来的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中校当时没有发出这样的战斗命令。今天(2006年1月19),“世界公民联盟”组织把他尊称为“我们时代被忘却的英雄”-----这是一位曾经担负着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么一个泰山压顶般重任的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当之无愧的称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牵头的西方盟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打得如火如荼,双方势均力敌各具强项,彼此在外交战线和军事领域明争暗斗激烈竞争,擦枪走火的“误会”事件时有发生。
建在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180公里外的卡卢加州境内的库里洛沃村地下的“谢尔普霍夫-15”是苏联投入使用才一年左右的秘密“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中心”。
1983年9月26日莫斯科时间0点30分,在该中心顶层的一间玻璃幕墙围起的房间里,值日军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中校的电脑显示器的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敌人发动了第一波攻击。
“我当时责无旁贷地统领着正在值班岗位上的战略核导弹部队的全体官兵。在我楼下的一间宽敞舒适灯火通明的房间里有5张大型控制台,当发现敌人发动第一轮突然袭击时,我的部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核战态势惊得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约而同刷地一下从各自的座位上跳起来,寒毛直竖地等着我开口下达反击命令。”
此时此刻,警报系统赫然在目地表明已经有5枚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从美国本土发射升空,正以8马赫的速度呼啸着直扑苏联而来,不出20分钟就会在苏联境内落地爆炸! 彼得罗夫中校的反击命令一旦脱口而出,下级军官的一系列操作将会导致人力无可逆转的连锁反应,这是苏联核弹道导弹发射系统事先预制好的操作规程,一旦启动,任何人为因素都无法终止它的运转。一切都取决于彼得罗夫中校根据现有信息适时作出分析判断,他要么向电脑输入发动反击的指令,要么宣布这只是一次虚假的进攻信号。
而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可以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就在3个星期前,苏联的苏-15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用导弹击落了一架从美国飞往韩国的民航客机,致使机上的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死于非命。当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愤怒地谴责苏联是“邪恶帝国”。根据这位美国三军总司令的命令,美国和北约盟军的部队正在西德领土上举行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大规模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
全部有关数据都被调了出来,所有表面迹象都明白无误地昭示着美国的核导弹正在飞向预定目标!千钧一发!!刻不容缓!!! 这时候,就在一刹那间,彼得罗夫中校的脑海里闪电般地划过了两个念头:一是美国至少有1,000枚弹道导弹常年处于战备值勤状态,如果要向苏联开战,它还不至于笨到在首轮打击中只发射5枚导弹的程度,因为仅仅靠5枚导弹是远远无法摧毁苏联的反击能力的,而且这也跟苏联军事情报部门拟定的美国可能发动攻击的诸多方案大相径庭。二是彼得罗夫中校每一次值班都坚定不移地恪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假如人类历史要由他来承担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责任的话,他将选择“不”!有人怀疑,在那分秒必争的时刻,他有工夫想得那么远吗?他回答说:“这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常备不懈的理念,每一次踏上工作岗位,我都要重温一遍。” 稳定了思绪的彼得罗夫中校立即向克里姆林宫最高当局报告了战争警报一事,他大胆而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坚信不移地说这只是一次假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