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mtonline吧 关注:574,941贴子:16,533,631
  • 13回复贴,共1

手游怪圈:像素级抄袭和现象级火爆现象背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谁跟我说中国有创新我跟谁急……”热门游戏 《疯狂猜图》的原型《icomania》在微博上曝光 后,有一位用户在转发中附上了这句话,随后这条 微博获得了70多次转发,也再度引发了关于国内手 游“抄袭”风气的讨论。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6-19 20:27回复
    事实上这个话题由来已久。老老实实做游戏的 手机厂商也因不愿得罪同行而保持缄默,而更多的 开发者对此习以为常,甚至并不屑于谈论这个话 题,甚至有开发者回应称“你以为EA、Gameloft没有 抄吗?”或“能抄的来也是本事”。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6-19 20:28
    回复
      2025-11-18 23:27: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另一方面近日《疯狂猜图》在朋友圈出现的频 率已经开始下降,关于这款游戏的讨论,也开始从 疯狂追捧,回归到对“现象级火爆”的反思,这与所谓 抄袭不无关系,4个人用一个多月开发出来的产品, 快字贯穿了它的始终。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6-19 20:29
      回复
        不论是对抄袭的激辩还是对火爆的反思,国内 手游行业爆发的种种乱象,折射出了国内手游行业 面临的内在浮躁与外在尴尬。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6-19 20:30
        回复
          手游怪圈:挥之不去的原型“噩梦” 刷屏式的传播造就了《疯狂猜图》在微信朋友 圈的一夜蹿红,甚至在所有答案被公布以后,仍有 很多用户通过朋友圈求助。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6-19 20:31
          回复
            不过随后就有用户发现这款神作与此前的大部 分一夜爆红的国产手游一样,是一款舶来品,原型 就是德国《icomania》,连背景、按钮UI细节都几 乎原样照搬,此前被各大媒体和微博大号吹捧的“4 人团队花费不到10万一个月开发”的奇迹瞬间覆灭, 这种像素级的抄袭遭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指责,甚 至有一名开发者称“基本是汉化版竟然还好意思写上 制作人员名单。”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6-19 20:32
            回复
              被找到原型的游戏并不在少数,上海童石网络 开发的《星纪元》被指抄袭《百万亚瑟王》,《龙 之逆袭》等多款游戏被指抄袭日本游戏《游戏 王》,乐动卓越的《我叫MT》一度被指与《智龙迷 城》如出一辙。除了一些花得起大钱做开发的游戏 厂商以外,很多中小团队的作品都可以在国外找出 原型,随之而来的就是抄袭指责。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6-19 20:33
              回复
                都是因为马化腾缘故


                IP属地:河南8楼2013-06-19 20:33
                回复
                  2025-11-18 23:21: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然而对于这样的指责,不少开发者叫屈。《找 你妹》的开发商热酷游戏CEO刘勇表示,游戏的玩 法和类型就那么多,不能说玩法一样就叫抄袭,不 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做绝对的创新都是很困难的, 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应该且有能力去做创新,学习 既有玩法并做本土化创新是值得鼓励的。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6-19 20:34
                  回复
                    GMGC全球移动游戏联盟秘书长宋炜也表示,模 式和玩法上的借鉴无可厚非,因此指责开发商抄袭 有失公平。 一定程度上,用户找到的原型正在成为相同玩 法国产手游的“噩梦”。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6-19 20:35
                    回复
                      像素级抄袭背后:浮躁下的低成本试水 对于愈演愈烈的“像素级抄袭”风,刘勇和宋炜均 表示应该抵制:“照抄照搬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并且 只能获得短期利益。对开发商来说,抄袭的结果就 是自己职能做一个游戏的‘OEM’商,无法建立行业地 位。在借鉴玩法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所创 新。”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6-19 20:36
                      回复
                        在这种现象背后,除了创新驱动力的不足,还 有新进入者对行业的浮躁和迷茫心态。 “因为搞不懂原作的核心,所以干脆连界面、内 容等边边角角一块儿抄过来。”一名开发者称,“一种 游戏类型的热潮一过,就很难再往下做了,所以为 了求快,也是全盘抄袭的原因之一。此外也有一部 分人是为了快速抢市场洗钱。”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6-19 20:37
                        回复
                          《疯狂猜图》的开发商豪腾佳科CEO曹刚表 示,最初做这款游戏的出发点并不是游戏本身,而 是想试探微信平台对游戏的社交传播力,所以用 《疯狂猜图》作为低成本的试水。 不过宋炜并不认可此做法,他表示如果看准了 方向就自己去做,应该把抄袭的时间用来做原创。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出于迷茫的试水心态, 还是浮躁的赚快钱心态,抄袭行为本身都不为行业 所接受。 现象级火爆危机:孤注一掷的平台风险 《疯狂猜图》内置的分享功能支持分享给微信 好友和朋友圈,曹刚也坦言没有微信就不会有疯狂 猜图的成功。与之类似的还有《百度魔图》,两款 产品已经持续在苹果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前二名 停留了一周多的时间。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6-19 20:39
                          回复
                            中国手游在光鲜的流水数字和沉重的抄袭骂名 中艰难探索,在知识产权环境恶劣的国内市场,微 创新应该获得更多鼓励,不论是内容和玩法上的突 破,还是运营手段上的出新,都在带领中国手游一 点点前行,或许有一天国内也会出现一款创新大作 被国外厂商借鉴,而在那之前,指责和鼓励都将是 促成这一天到来的推动力。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6-19 20:40
                            回复